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时期,市财政对社会民生累计投入 967.4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 77.6%。全面完成广东省教育强市创建工作,实现从学前到高中15年教育基本普及的新跨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建成湛江市第四中学新校区、雷州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廉江市实验学校等项目,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工程,改造提升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492所、普通高中18所,新建改建特殊教育学校8所。全面落实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岗位津贴。新增城镇就业37.3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76万人。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8%。医保“湛江模式”多次获得国家、省的肯定,公立医院改革有效推进,在全省率先实施县镇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改革,启动“诊疗一卡通”试点。建成中心人民医院新院和市级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举办第八届湛江艺术节暨首届湛江雷剧节,雷剧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州(雷剧)、吴川(飘色、泥塑)、廉江(舞鹰雄)上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成奥体中心,成功举办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市场物价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建成平价商店378家。在全省率先开展创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试点,50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村建设持续推进。在全国率先推出“阳光厨房”、“掌上FDA”等监管举措,在全省率先推行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建设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级质检站2个。建成保障房12826套,完成茅草房改造25000户。成立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创建全国第一间精神病康复“中途宿舍”。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社会治安维持稳定,连续五年实现重大民风民俗活动群体性事件、刑事治安案件为“零”,连续六年未发生特重大安全事故。创新社会治理经验被中央综治委推广。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升,连续经受住“彩虹”等超强台风的考验。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所有乡镇(街道)均建立气象服务站,建成市、县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成立全市经济动员18支后勤保障分队,组建华南地区(广东)生鲜食品综合保障动员中心。“十二五”时期,累计投入扶贫帮扶资金47.27亿元,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优秀等次。 法治建设扎实推进。湛江成为全省首批、粤西首个获准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地级市,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全国和全省首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面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基层法院成立医患纠纷诉前调解中心,开发区法院基层一审行政案件集中管辖试点全面启动。湛江市第二中学、遂溪县港门镇吴家村、吴川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被评为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 湛江市“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注:1、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2、“十二五“完成目标中2015年数值和年均增长为预计数。3、“[ ]”号的数为“十二五”时期累计数。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湛江将进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 从国际看,国际经济环境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世界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制造业格局出现重要变化,发达国家纷纷推进“再工业化”战略,推动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和区域产业分工的新一轮调整,提升区域专业化分工和融合水平。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兴起,各国普遍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新一代通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3D打印、生物医药等交叉融合技术成为研发的热点,高技术产业成为提振经济的新增长点。制造业体现出加快融合互联网技术、智能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新趋势,通过“再工业化”、“工业4.0”等战略,先进制造业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随着北美能源自给率以及各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比重的提高,世界能源结构将发生变化。各国之间竞争将更加激烈,区域间合作继续深化。国际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转向新的增长点,呈现一系列新特征:受人口增速放缓、人均资本下降、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潜在增长率下降,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创新驱动和改革红利的释放成为支撑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消费在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增强;传统资源型经济的空间进一步压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通过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产业发展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国际影响力上升。总体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从自身环境看,省委、省政府对湛江发展高度重视,大力实施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明确要求湛江建设成环北部湾中心城市,为湛江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湛江被列为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迎来海洋经济大谋划、大发展、大提升的历史时期。以湛江钢铁基地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全面加快。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军事要地和驻军大市,军民融合产业迎来难得机遇。深湛高铁、玉湛高速公路、湛江国际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极大凸显区位优势;以海东新区为抓手的城市扩容提质拉开崭新格局,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上升。 同时,湛江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经济总量偏小,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七成;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园区发展层次和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先进制造业发展基础薄弱,大项目特别是延伸产业链项目少,创新能力不强;现代立体快速交通体系亟待完善,高等级公路密度低,铁路集疏运能力低,大型深水专用码头泊位不足,民航航线偏少;城镇化水平偏低,县域经济弱小、发展不平衡;改善民生压力较大,文化、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法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等。 综合判断,湛江发展仍处于大可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牢牢抓住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新挑战,立足新起点,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明确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战略定位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做大做优经济“蛋糕”为头等大事,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继续打好“三场大会战”,以工业崛起带动经济大发展,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大转型,以“五城同创”促进文明大提升,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民生大改善,以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大增强,以依法治市推进社会大进步,以从严治党推动作风大转变,加快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推动湛江迈进广东经济发展第二梯队,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十三五”时期,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加快发展是湛江解决“人口大市、经济小市”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好为标准、快字当先,抢抓机遇,推动湛江更好更快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创新发展是增强湛江崛起动力的关键所在。必须让创新贯穿党委、政府的一切工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业态创新等方面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创新引领湛江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发展是实现湛江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的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大力促进市区与县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形成协调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湛江。绿色发展是永保湛江良好生态的唯一途径,是实现湛江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湛江人民的美好追求。必须毫不动摇践行“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的发展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湛江建设,不断提升发展美誉度。 ——坚持开放发展,促进合作共赢。开放发展是借力推动湛江崛起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珠三角、环北部湾、港澳台、欧美、东盟等区域的合作,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是让湛江人民生活得更自信、更自豪、更幸福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湛江大建设大发展成为大惠民的过程。 ——坚持依法治市,维护公平正义。依法治市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法治湛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扎实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保证。党的领导是确保“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的政治保证。必须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第三节 战略定位 ——环北部湾和粤西地区中心城市。全方位加强与环北部湾和粤西地区相邻城市的产业、经贸、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对接与合作,力争在临港产业、交通枢纽、区域物流、金融商贸、科教创新、文化艺术、医疗卫生、旅游度假、康体运动中心、会展博览等领域在环北部湾和粤西地区处于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对周边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环北部湾和粤西地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竞争力强的现代港口城市。继续实施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港口发展战略,整合雷州半岛港口资源,支持港口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确保湛江重回全国沿海十大港口行列,强化西南沿海和环北部湾地区港口群龙头地位。继续完善“港为城用、以城促港”的互动机制,港口企业积极参与钢铁、石化、造纸等产业的码头建设、物流增值、招商引资等服务,大力建设临港产业园区,提升临港产业竞争力,并逐步实现老港区功能腾退,为城市发展拓展空间。 ——全国海洋经济示范市。加快发展钢铁、石化、海洋油气、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化工、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滨海旅游、海洋运输等产业,加强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和应用,加快临港工业园区建设,构建临海临港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奋勇高新区建设面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重大平台。探索“港口集团+县(市、区)+园区(业主)”的开发运营机制,构建临海临港产业承载平台。高标准谋划建设“南方海谷”,完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广东海洋大学等高校、涉海科研机构,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推动海洋科研能力提升。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抓好重大临海临港基础工程建设,建设快速化运输通道。与东盟、环北部湾等国家、城市联手共同打造我国重要的北部湾临海临港现代产业经济圈,与澳门自由港合作建设以保税为重点的湛澳经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