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陕西省)三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三原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3 发布时间:2018-12-09 09:28:26
摘要:我县2015年GDP完成177.63亿元,人均GDP为42300元。到2020年,要实现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达到陕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57000元,总量及人均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发展需求更为迫切。二是调结构任务繁重。我县目前仍未摆脱农业大县的底子,到2015年底,我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6.8:56.7:26.5,农业比重依然较大,新兴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到2015年底,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2.7%,与4~8%的合理区间有较大差距,经济总量的增长效果未反映到地方财政的实际增收上。...

  《三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是我县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规划,是三原跨入“十强县”并争取实现“撤县设市”目标冲刺阶段的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三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明确重点、履行职责、引导市场资源要素整合的重要依据,是全县人民的行动纲领。ctZ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一章实现追赶超越建成全面小康ctZ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一节发展回顾ctZ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主要成就ctZ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十二五”以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把握发展大势,抢抓政策机遇,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制约难题,坚持稳中求进,扎实推进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基本实现了“十二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ctZ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综合实力增强,成绩斐然。到“十二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77.6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近两倍,年均增长14.5%;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86.16亿元,年均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6.5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8倍,年均增长23.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85亿元,年均增长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2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100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12100元,是“十一五”末的2.1倍,年均增长16.3%。ctZ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产业融合发展,规模扩大。工业占全县GDP“半壁江山”,服务业有所提升,产业结构由农业主导型向三次产业融合型发展。ctZ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是农业高效稳步发展。“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苹果提质增效工程,创造多个全省水地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先后荣获了“全国粮食流通示范县”、“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点”、“国家级蔬菜生产基地县”、“省级设施蔬菜示范县”和“时令水果基地县”等荣誉称号。已建成西郊、正大、金源山庄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馨盛、天齐、中和、兴龙等12个市级农业园区。完成19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及31个无公害产品认证,累计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标识134.7万枚。规模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80多家,建设示范农业合作社30个,新增一村一品示范村25个。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年均保持在6万人以上,农村劳务经济年创收18亿元。ctZ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是工业聚集优势显现。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8户,较“十一五”末增加近70户。连续五次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称号,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小磨香油产业园、清河食品工业园、大程食品机械配套工业园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县域工业园,西阳石化工业园被确定为市级工业园。成功引进鸿元石化、达利食品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先后建成了陕西联塑塑料管道生产线、陕西桑乐太阳能生产线、西安富捷药业生产线、煌上煌食品、健力宝饮料、紫泉饮料、远大彩钢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三原蓼花糖、小磨香油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大力扶持发展中小微企业,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发展中小企业贡献奖”、“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先进县”。ctZ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是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市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以三原商贸中心、富聚汽车市场、上海客都、世纪佳美、民生家乐、苏宁电器、秦桐图书、油坊道电子器材等一批新商业模式和特色街区已经形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现全覆盖,建成旺家旺蔬菜市场、阳光果蔬交易市场、惜字富民蔬菜交易市场(农业部定点市场)等一批市场和305个农家店。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被命名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文化旅游蓬勃发展,李靖故居和金源山庄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实施了城隍庙古建整体维修、李靖故居“李靖生平展室陈列”、宏道书院“书院文化展室陈列”等一系列重点工程,人文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文物保护工作跨上新台阶,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制定了对21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管理规划。ctZ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城镇化进程加快,设施提升。以城镇化建设为重要着力点,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陵前、大程、西阳、嵯峨等市、县级示范镇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8.8平方米。“以县城为中心,以国省干线为依托,以县乡公路为骨架,辐射1办9镇4中心”的公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完成了东三路池阳大桥、西铜公路西辅道三原段、南环路升等改造、枣阳立交桥及引线工程、池阳街西延段等惠民便民工程。城市出入口改造、生司巷、兴隆路升等改造、临履桥北广场、油坊道广场等一大批提升城市形象的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68%。建成福兴、福乐、康桥等五个小区保障性住房8672套。补充完善了县城供水应急水源工程,解决和改善了12.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ctZ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生态循环发展,环境优化。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大工程,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完成环境治理投资项目89个,通过实施清河综合整治、清河湿地公园、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有效净化了城区环境。2镇16村获省市生态镇、村命名。采取小流域治理、经济林建设、休闲旅游开发“三位一体”综合治理新模式,四十里塬坡绿色长廊建设取得新进展,其中鲁桥东沟小流域治理被评为国家级水保科技示范园。全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8.05平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6.2%,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1%,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6%,顺利通过了“省级园林县城”验收。ctZ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民生事业提升,社会和谐。坚持将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教育、科技、卫生、文化、计生等各项事业明显提升。教育方面,始终保持在全省领先水平、全市领先地位。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进县”、“全省‘双高双普’合格县”、“陕西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中小学及学前教育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85.4%提高到98.11%,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高考上线人数及比率均居全市领先位次。科技事业方面,累计投入科研经费7.92亿元,完成专利申请受理数490件,完成专利授权数279件。大力实施,“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村”科技行动计划,各类科技计划立项累计52项,开发新产品16余种,引进开发新技术8项。科技培训、人才培养、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等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文化体育方面,公共文体服务体系网络基本健全,县文化馆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县图书馆成功创建为国家二级馆;建成镇(中心)综合文化站14个,村级文化室173个,率先在全市实现了村级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常年开展了“文化大讲堂活动”、“三原百姓大舞台”、“义务辅导员培训”、“文化赶大集、唱响新三原”、“文化进万家”等活动,形成镇(中心)村(社区)文化表演、体育健身等为特色的文化活动新格局,荣获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级文化先进县”、“陕西省传统文化示范县”、“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陕西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陕西省农家书屋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医疗卫生方面,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实施了县医院、中医院、精神病院和疾控中心改扩建工程。对12所乡镇卫生院、156所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实施改扩建,全县新农合参合率已提高到99.94%、新农合筹集资金提高到1.6亿元。扶贫搬迁方面,实施了12个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累计搬迁贫困户1726户6836人,“旱腰带”地区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就业再就业方面,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年开发公益性岗位350个以上,累计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超过2.16亿元,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0万人以上。社会保障方面,各类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5.5%,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亿元以上。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荣获了“全省残疾人工作示范县”荣誉称号;养老保险参保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平安三原”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全面完成;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广大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先后荣获了“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全省质量兴省先进县”等荣誉称号。ctZ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改革有序推进,释放潜力。落实中省安排,对全县改革总体设计,建立了10个工作机制,确定了300项改革任务,形成了全面深化文化体制、纪检监察体制、农村体制、事业单位分类、财政体制、综合执法体制等各项改革任务。深入开展“百千万”活动,有效打通了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形成了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良好导向。我县对外开放程度逐年提高,市场潜力不断释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ctZ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回顾“十二五”发展,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齐心努力,经受住了各种重大挑战和考验,全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民生事业极大改善,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升。ctZ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发展制约ctZ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受经济下行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稳增长基础不牢。我县2015年GDP完成177.63亿元,人均GDP为42300元。到2020年,要实现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达到陕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57000元,总量及人均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发展需求更为迫切。二是调结构任务繁重。我县目前仍未摆脱农业大县的底子,到2015年底,我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6.8:56.7:26.5,农业比重依然较大,新兴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到2015年底,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2.7%,与4~8%的合理区间有较大差距,经济总量的增长效果未反映到地方财政的实际增收上。三是扩投资需求迫切。到2015年底,我县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为3.9万元,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考评中排列在第30-40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2.4%,排列在第40位左右。与周边县区相比,我县实现“追、赶、超”的基础不够牢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仍待加强。四是促消费亟待突破。虽然我县的城乡消费始终保持较快增长,但消费的规模和档次品仍未有大的突破,尤其缺乏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消费还未形成县域经济支柱产业。五是优环境形势逼人。三原与西安紧邻,但周边县区经济发展已超越三原,我县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作用明显减弱。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城乡基础设施滞后、建设用地匮乏等制约因素,致使我县和“西咸经济一体化”等发展机遇擦肩而过,被外围大区域规划调整“边缘化”。ctZ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二节面临形势ctZ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宏观环境ctZ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从国际国内发展趋势看,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将引发新一轮产业技术创新、治理体系变革。“十三五”期间,国家新常态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是经济转型、提质增效、结构升级、环境改善、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动力之源;以人口质量提升、资本有效配置、生态文明建设等为主体的新增长红利正在全面释放;“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序展开,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科学技术面临重大突破,必将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面建成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共享发展成果,为三原追赶超越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改革创新、开放合作,推进创新创业,为三原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释放新的发展潜力提供了可能。

 1/7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