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展环境 一、发展的机遇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危机后的修复阶段和发展方式的转换阶段,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新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将孕育和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区加快发展地理信息、绿色食品、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已全面进入新常态,国家将全力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一轮东北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新一轮对外开放,打造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3D打印、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等不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将加速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加速发展,“十三五”时期中国制造将向中国服务转型。面对一系列国内环境的新变化,过去外延式、粗放型的要素驱动发展方式模式难以为继,加快产业结构、动力结构、发展方式等的转型升级将成为我区发展的主旋律。 ——从省市发展看,国家实施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黑龙江省“五大规划”全面实施、龙江丝路带上升国家战略、哈长城市群加快推进,为呼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机遇。特别是国家级哈尔滨新区获批启动建设,哈尔滨大江北发展战略将深入实施,为我区在发展滨江滨河蓝色产业带、塑造产业核心地位、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上带来了广阔发展前景。 二、面临的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不断吸引中高端制造业回流;印尼、菲律宾、越南等新一代新兴市场国家凭借廉价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优势,加速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我国传统产业形成竞争替代,这种双重挤压在“十三五”时期将成为常态。此外,中国已经是贸易大国,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拓展外部市场空间并不大。一些国家的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增强,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挑战。 ——从国内形势看,中国国际化步伐将加快,对外经济合作会扩大,但是矛盾与分歧也会上升。长期以来形成的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将进一步突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国家将进行调整现行的货币财政政策、收紧土地指标、限制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加强排放控制、提高节能要求等政策变化,“后土地经济”时代将对城镇化和工业集聚提出新的挑战。 ——从区情实际看,尽管“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进一步凸显,特别是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交织在一起,使我区发展形势异常复杂严峻。经济总量小,三次产业结构不优,稳增长促发展的任务仍很艰巨,部分企业订单下降、开工不足、效益下滑的状况仍在持续,产业项目招商竞争更加激烈,化解地方债务、去房地产库存压力进一步增大;产业整体实力不强、规模不大、结构不优等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仍然任重道远。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变不大,城镇化质量不高,基础设施薄弱。园区经济规模小、开发建设投入不足。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能力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问题突出,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增长与供给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凸显。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改革不够到位、环境不够优化、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仍影响着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发挥,阻碍着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章 发展思路与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紧紧抓住“龙江丝路带”和国家级哈尔滨新区建设重大机遇,以建设大健康产业城为目标,着力调结构、转方式,着力上项目、聚产业,着力抓改革、增活力,着力惠民生、保稳定,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打造中国北方药谷,壮大食品产业名品基地,构建大江北商贸集散中心,创建国家级湿地生态旅游和度假休闲养老名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二节 基本原则 遵循上述指导思想,在发展理念、政策和措施上,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加快构建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着力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便捷高效营商环境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坚持协调发展。把协调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着力点,统筹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优化,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将发展的立足点切实转换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坚持绿色发展。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开放发展。有效落实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全方位合作,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在区域交通、要素市场、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开放发展效应。 ——坚持共享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以惠民行动为抓手,着重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促进就业创业、完善社保和住房保障体系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进一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第三节 发展定位 “十三五”期间,将是呼兰区全力打造哈尔滨新区核心区、加速产业集聚的关键时期。 ——总体定位:依托现有工业基础、产业优势和旅游资源,着力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建设以新兴工业为主体,多种产业相互协调配套、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的“大健康产业城”。 ——具体定位:建设工业化、生态化、信息化主导功能突出的哈尔滨现代城市新区;国家级重点生物医药研究与制造基地;国家级湿地生态旅游城市;东北亚小商品流转基地;省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哈尔滨都市农业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国际高端旅游度假区、大江北商贸物流仓储集散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宜居、生态、现代化都市区建设成效明显。开发区新增开发建设面积25平方公里,“健康产业城,中国北方药谷”初具规模。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达到457亿元,年均增长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工业总产值达到680亿元,年均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8.7亿元,年均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20亿元,年均增长10%。 ——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大幅提升,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成功转型,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8:40.5:40.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8%以上,培育三百亿产业1个,百亿级产业2个;百亿销售收入营销企业1个;百亿产值企业集团1个,五十亿产值企业1-2个,十亿元以上产值企业5个;主板上市企业5家;非公有经济比重达到90%以上。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8%,主要污染物排放累计下降1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在6‰以内,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改革开放效应明显。农村土地流转、行政管理体制、医疗、教育、文化等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开发区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到2020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达2.5亿美元。 ——城市功能显著提升。教育、卫生、文化、社保、交通、供水、供热、物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大为改善,人民群众公共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和10%以上,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等保障房建设,城镇、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35、30平方米以上。 专栏2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主要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