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教育优先战略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走开放多元化的教育发展之路,让人民群众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提高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例,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扩大覆盖面。逐步形成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引领、公办幼儿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以“全面改薄”为契机,结合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加大政府对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优化城乡、区域学校布局和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落实义务教育经费政策,继续改建、扩建、新建城区小学和幼儿园,解决小学、幼儿园大班额问题。 加快发展高中和职业类教育。促进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提升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硬件设施水平,加快发展现代职业类教育,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推动职普融通和中高职衔接改革,拓宽学生发展渠道。到“十三五”末,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 大力扶持高等教育。发挥并扩大驻我区高校优势,谋划引入高校或其分校,鼓励与京津冀高校广泛合作,推动应用型高校发展。激发大学创新要素活力,促进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在推动区域创新、提升城市功能、带动基础教育、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作用。 积极推进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和成人教育。关注特殊教育发展,满足残疾儿童及少年接受教育的需求,提高残疾人受教育质量。引导并支持社会高水平特色办学,打造一批民办教育品牌。完善成人教育,构建现代成人教育体系,畅通终身学习通道。 更加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北部等薄弱地区的师资力量。继续做好区级骨干教师和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加大名师培养力度,不断扩大市级骨干教师和名师比例,形成教师退补长效机制。 积极促进就业增收 坚持就业优先,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有效提升就业创业服务,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拓宽居民投资途径和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居民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十三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9%。 实施扩大就业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创业就业服务能力。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充分调动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积极性。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农民联合创办经济实体,扩大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空间。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优势,支持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服务业。“十三五”期间,每年举办2场以上大型就业洽谈会。 统筹重点群体就业。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开展有效的创业促进活动,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重点抓好建设征地转非劳动力、零就业家庭、“4050”等困难群体就业,引导失业人员再就业创业,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十三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 统一城乡就业政策。逐步实现城乡劳动者就业政策统一、就业服务共享、就业机会公平和就业条件平等,加快形成就业政策和就业服务城乡一体的就业格局。完善工资保证金、工程建设预储金制度,从源头遏制拖欠工资案件高发态势。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参保扩面激励机制,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提高统筹层次,稳步提升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和保障服务能力。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十三五”期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到“十三五”末,社会保障“一卡通”持卡人数达到32万人。 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事业,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推动社会救助信息共享,提高救助对象认定准确性。落实石家庄市《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 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建立孤儿生活保障、低保儿童生活补贴、流浪儿童救助等生活保障体系。完善婚姻登记预约等便利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各部门婚姻登记信息的互联互通。推进殡葬管理、业务指导制度化建设,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健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到“十三五”末,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40张。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 继续优化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能力,建设运行更高效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医药卫生、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着力打造“健康鹿泉”。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国家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点抓好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控,加强健康教育、应急救治、卫生监督执法和妇幼健康服务等工作,提高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扎实做好国家卫生应急示范区和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巩固两个国家级示范区成果。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完善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残疾人康复水平。 完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药卫生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医疗卫生机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升级改造区精神病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完成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升级提标工作,做好中医特色村卫生室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立村卫生室长效补助机制。到“十三五”末,力争区中医院建成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2个,力争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达到“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标准。 继续提升计生服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统筹推进生育政策、服务管理制度、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和治理机制综合改革。依法组织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医养扶”救助力度。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健全公共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适应我区特点的公共安全体系,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统筹协调、广泛动员,强化运行保障力度。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覆盖全区的食品药品监管平台和安全风险监测体系,推行网格化监管,推动监管关口前移,建立全程可追溯体系,强化农产品安全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管,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排查整治,依法打击制劣售假行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强化反恐防暴能力建设,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诚信体系、隐患排查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与驻鹿泉部队合作加强民兵应急训练。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推进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 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措施,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监察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提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控水平,增强企业安全预防控制能力。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工作,切实消除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加强灾害预防能力。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全面提高抵御各类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建立健全综合减灾救灾体系,加强水灾火灾预防,全民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提升互联网安全保障和管理能力,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绿色的互联网发展环境。改善职业健康作业环境,开展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和重点职业病专项整治,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职业病监测与预防控制。强化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信息管理,建立以政府储备为主体,社会储备为补充的救灾物资储备保障机制。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强化生态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公益宣传教育。 实施风险防控工程。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有效防范经济社会风险。夯实安全基层基础,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安全能力和应急保障水平。健全舆情分析研判和预警机制,健全多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创新立体化社会防控体系,提高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打造“平安鹿泉”。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大力推进全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化体育民生工程建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增强文化软实力。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夯实全区人民奋发向上的共同思想基础,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健全面向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文化惠民等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建设文化精品创新项目,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牌。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建设以网点、数字资源和技术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文化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文化馆、图书馆、数字电影院完善升级工作,积极推进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抓好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电视覆盖、数字图书馆及农家书屋建设。加快文化创意园区和文化市场建设,继续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深化文化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向服务文化转变,搭建文化服务平台,为各类文化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经营环境、竞争环境、创新环境、消费环境。建立健全互联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加强国有文化无形资产和数字产权的管理。研究探索图书馆、文化馆等不同类型公共文化机构理事会制度,推动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机构的建设与管理。 扩大体育惠及面。强化体育惠民,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谋划启动市民活动中心建设,广泛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区级全民健身中心,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借力2022年冬奥会,推动冬季体育运动普及。到“十三五”末,80%的行政村建有全民健身设施。 支持群团组织等工作。大力推进妇联、团委、工会、科协、残联等团体工作,支持审计、广电、档案、保险、通信等部门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