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深度聚焦精特美,塑造城镇面貌新形象。坚持产城景一体互动发展,纵深推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新型城镇化。一是县城提质显“魅力”。抓好樟江风景名胜区规划、县城总规等多规深度融合,做精做特做美县城,重点将老荔波古城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区,新增1个城市综合公园,启动恩铭干部学院项目,完成气象台站迁建,持续优化老党校、板旺、月亮湖、福利等片区路网建设,推进县城板莪、后城、老汽车站、老荔波、菜园片区棚户区改造。初步形成以老荔波彰显文化内涵,以樟江滨水景观构成城市主线,以绿化亮化美化提升城市品位,以智慧生态城理念打造“过去—现在—未来”县城发展新格局。二是乡镇建设提“档次”。按照“七星抱玉”城乡发展规划,以4A级以上景区标准规划打造7个特色旅游小镇,着力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为产业聚集区和经济增长极。深化实施特色小镇“九个一”工程,形成个性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力争纳入省州特色小城镇建设试点1个。电网建设完成水丰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可研报告,开工建设驾欧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三是建管并重增“颜值”。以“绣花”功夫强化城市管理,实施城市管理三年提升计划,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启动建设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加强县城亮丽工程、樟江景观带、月亮湖湿地公园、果园公路等景观设施管护。全面实施出租车改革,全县新增停车位1万个,切实解决打车难、停车难问题。强化城市综合执法职能,继续加大对交通违法、“两违”行为和环境脏乱差等现象的监管执法。积极推进城市社区“三清四进两承诺”工作,打造2个规范化示范小区。持续推进“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荔波”活动,全面提升公民整体素质。 (五)坚持不懈抓三农,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推动生态农业大提升。围绕园区农旅化、种养特色化、加工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规模调减玉米等低效传统农作物种植,改种高效经济作物,确保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达65%以上。大力实施“3个10万亩”工程,桑园、梅园、果园分别达3万亩、2万亩、13万亩,同步发展茶叶、蔬菜、中药材种植和特色养殖产业,扶持壮大瑶山鸡养殖200万羽,佳荣生态牛存栏5.8万头。深化校农结合、订单农业、农超对接、“互联网+农业”等模式,形成以桑蚕为主导、果菜畜禽齐头并进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积极推进“白云•荔波农业产业园”樟江精品水果基地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力争“三品一标”认证5个,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15家,打造田园综合体1个。完成农业增加值1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二是建设美丽幸福小康村。全力抓好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村庄建设规划,确保30户以上自然寨乡村规划实现全覆盖。积极推动要素配置、资源条件、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向农业农村倾斜,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大力实施“厕所革命”,补齐垃圾污水处理、文体设施配套等短板。以“星宿计划”引领全县民宿旅游发展,抓好寨票、水浦、懂蒙、董岛等精品民宿运营,加快赛娥民宿升级打造,逐步开发樟江、淇江流域沿线民宿村寨,形成山水田园民宿产业带。三是做好经营乡村大文章。实施经营乡村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治理体系向乡村下沉,健全乡村工作队伍体系,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积极推行“三变+N”模式,完善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机制,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村级组织内生动力,助推全县脱贫攻坚。搭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载体,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8个以上乡村文化展览馆。 (六)用心用情惠民生,顺应美好生活新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解民生之忧、多谋民生之利、多造民生之福。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对接广州白云区、省教育厅和北师大贵阳附中帮扶协作,深化实施“西部教学改革支持计划”重点项目,探索实施管、办、评分离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积极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推动教育向智慧化、现代化迈进。扎实推进荔波一中搬迁、县五小、县四幼等项目建设,确保学前三年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等均达到小康指标要求。二是开展健康荔波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医共体”管理体制和中医药运营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人才队伍、医疗质量监管和医疗卫计信息化建设。加快县医院扩建、新疾控中心和镇村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积极创建国家三级综合性人民医院、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加快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保障公众饮食安全。三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展全员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积极探索对口帮扶、“职校+”“创业+”等就业模式,确保城镇新增就业2900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四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精心办好全省第九届民运会、荔波国际音乐季、国际马拉松赛、国际街舞大赛、国际儿童动漫节、第十三届梅花节、月亮山徒步露营节、小康论坛等一批重大节会赛事活动,不断提升荔波知名度和美誉度。建成县级综合档案馆和水书展馆,加快水书申遗步伐,积极开展布依文抢救保护。深化与都匀影视城外景拍摄合作,引进更多影视作品在荔波取景拍摄。加快文化产业新业态培育,重点扶持文旅集团建设运营一批文旅项目,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园1个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位居全州前列。五是织牢民生保障网底。深入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大力推进基层民政工作,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体系,建成新烈士陵园和黎明关、小七孔敬老院,开工建设瑶山敬老院。加快“一库两中心”建设,加强对妇女儿童、空巢老人等群体关爱保护。稳步推进“11224”殡葬改革模式,基本完成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完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力争“一队两基三所”、天网工程(二期)和交通事故快处快赔中心建成投用。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位居省州前列。同时,坚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断加强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全力支持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驻军部队、武警消防工作;持续关心工青妇、红十字会、老龄、关工委工作;统筹做好外事侨务、机构编制、民族宗教工作;积极推进审计、科技、气象、档案、供销、应急管理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依法行政、高效施政、廉洁从政,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和施政水平。 不忘初心,恪守为民之志。牢记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把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作为政府决策的出发点和工作的落脚点,确保工作向民生聚焦、政策向民生倾斜、资金向民生保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研究问题、破解难题,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切实提升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依法行政,把握施政之要。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强化决策程序刚性约束,切实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加强法制队伍建设,建立覆盖县乡村和部门的法律顾问制度,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健全行政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广泛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继续抓好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