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川省)2018年大竹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大竹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8 发布时间:2018-03-17 06:48:01
摘要:预计(下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8亿元,同比(下同)增长9%;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3.02亿元,增长8.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58亿元,增长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5.19亿元,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增长12.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48元,增长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51元,增长9.8%,圆满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DW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各位代表,成绩弥足珍贵,问题不容忽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改革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二元结构突出,基础欠账较大。二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质量不高,现有企业总量不多、规模不大,财政收入总量不多、结构不优。三是资源约束加剧,环保基础建设历史欠账大,一些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四是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尚有差距。五是行政效能建设仍需加强,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担当不够、效能不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直高度重视,一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DW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2018年主要目标DW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上启下关键之年,全县脱贫摘帽决胜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关系当前、利于长远,至关重要。DW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三大发展战略”〔22〕、市委“12335”总体部署〔23〕和县委“1256”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县十三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决策部署,坚持“1458”政府工作要求〔2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突出“加快发展、加速转型、追赶超越”工作取向,以落实全市“八个年”活动〔25〕为载体,聚力实施“五大行动计划”〔26〕,确保整县脱贫如期实现、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开创同步全面小康新局面,开启新时代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建设新征程。DW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力争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力争1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力争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力争12.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力争10.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力争9.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力争9%;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脱贫攻坚、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目标任务。DW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2018年重点工作DW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聚焦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实力。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一根本点、实体经济这一关键点,以“工业巩固提升年”活动为载体,聚力实施产业转型行动计划,积极培育“四上一新”〔27〕企业,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6+5产业振兴计划”和“五个百亿产业集群”〔28〕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和市场份额向集群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坚持“抓大扶小”原则,深入实施企业培育计划,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户、“小升规”企业8户以上。加快企业改造升级,完成技改投资23亿元以上,促进竹海玉叶茶业研发及展示中心、卡立通手机整机生产线、椿情食品2000吨香椿精深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将我县一批技改项目和创新研发项目纳入省级项目资金库。全力打造大竹经济新引擎,加快建设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引进,制定出台示范园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优惠政策”,推动A区建设达到入驻条件、卡立通项目竣工投产,力争新引进一批产业项目。狠抓园区发展,新入驻项目2个、竣工投产2个,营业收入增长8%以上;新增干道覆盖面积1平方公里,建成工业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完善企业用地管理制度和退出机制,实行项目入园用地承诺制度,避免新增闲置土地。助力服务业提档升级。深入实施服务业提档升级三年方案,制定落实年度工作计划,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4%。实施城乡商贸体系完善计划,商贸物流园区完成一期建设,加快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升级改造农贸市场2个。实施服务业企业培育计划,加快服务业企业提档升级,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户,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3户。实施金融业发展促进计划,启动北城新区金融集聚区建设,支持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提升直接融资水平,强化金融秩序整治和风险防控。推动企业规范化改制,力争新增省级上市和挂牌后备资源库入库企业2户。实施电商服务体系建设计划,扎实抓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推动电子商务集聚区提档升级,行政村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鼓励商贸企业同步开展线下经营和线上交易。持续推进“五大精品景区”〔29〕建设,着力打造五峰山—海明湖—莲印山—庙坝乡村旅游—清河古镇旅游环线,扎实抓好各类创建及四川能投集团旅游项目建设,实现旅游综合收入持续增长。坚持房子的居住属性,引导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DW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决胜脱贫攻坚,加速全面小康。全面小康主阵地在农村地区、主战役是脱贫攻坚。我们将投入主要精力,凝聚各方力量,大力开展“精准脱贫决战年”活动,聚力实施脱贫摘帽行动计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整县摘帽、32个贫困村退出、19716人脱贫”目标如期实现。聚力推动项目建设。对标贫困县摘帽“一低三有”、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30〕,统筹抓好脱贫项目建设,全面夯实脱贫基础。提速补齐硬件短板,推进27个标准中心校、30个达标卫生院、43个便民服务中心建设,6月底前全面完工;大力推进贫困村退出“五有”、贫困户脱贫“六有”项目建设,确保“县摘帽、村退出、户脱贫”硬件全面达标,同步完成其他短板弥补和软件建设。巩固提升石河—月华脱贫攻坚引领区建设成效,高水平建设清水—欧家、川主—团坝、竹北—月华、乌木—石桥铺、观音—四合等五大引领区,打造区域脱贫连片发展环线。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房屋、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易地扶贫搬迁6327人。加快拓展增收渠道。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根据贫困村资源禀赋,精准选择扶贫产业,每个贫困村培育1—2个扶贫示范项目。加大项目整合力度,用好产业扶贫资金,推进核心乡镇和专业村产业提升,量身打造贫困村特色产业。抓好金融扶贫,鼓励工商资本进入贫困地区,解决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推动就业扶贫,订单式开展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完成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1500人以上。鼓励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搭建扶贫专场招聘平台,建立扶贫就业基地,打造“扶贫车间”。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优先安置贫困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逗硬强化督导考核。严格执行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十条超常规措施,建立县级领导分片督导制度,综合运用综合督查、专项督查和暗访督查等多种形式,促进“党政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群众主体”责任落实。贫困县摘帽“三有”、贫困村退出“五有”、贫困户脱贫“六有”建设分别实行周调度、半月报告和月通报制度,及时掌握推进情况、解决具体问题。统筹抓好“5+2”“3+2”帮扶〔31〕、惠民政策落实、贫困户“四改一治理”〔32〕及困难群众“微心愿”行动,切实提高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扎实抓好扶贫领域“3+X”问题专项整治。组织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建立并限时完成“问题清单”“补课清单”“帮扶清单”,坚决防止出现返贫。DW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抓实“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开局年”活动,聚力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新型乡村。发展现代农业。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开展粮油高产高效创建,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54.3万吨以上。推行“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物流)+休闲农业(康养)”三产集聚发展模式,以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加快推进农业“4+6”工程,抓好现代农业重点示范县建设,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升级发展,做靓香椿、苎麻、糯稻、白茶“四张名片”,提升“六条产业示范带”〔33〕发展水平,新建特色产业基地5万亩以上。培育市级及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户,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户以上,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联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建设美丽乡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开展新村建设“五大行动”〔34〕,突出“1+5”和“5+1”〔35〕主要内容,建设幸福美丽新村35个;完善提升已建成的新村聚居点、新农村综合体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展现新村新貌。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百镇建设试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特色小城镇”等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小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乡村基层德治体系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引领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持续抓好“六权同确”〔36〕、农村资金互助合作试点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互联网+农业”计划,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科技人才等有志之士到农村施展才华,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