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6日在沁水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沁水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侯贵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并将《沁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草案)》一并提交大会审议,也请各位政协委员等列席会议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经济形势和繁重发展任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谋篇布局,写好了“四篇文章” “十二五”之初,我们抓住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提出并推动实施了一城、一带、一圈、一区战略布局这“四篇文章”。主要是用规划引领。完成县城总规修编、控规编制及核心区设计,中心城镇规划、新农村重点推进村规划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编制了《煤层气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全县旅游战略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的路线图。用政策支撑。在惠农补贴、城乡建设、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创业就业等方面,先后出台32项配套政策,引导资源资本向“四篇文章”集聚。用项目推动。在工业转型、煤炭增效、农民增收、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领域,每年安排六个“十大项目”,累计实施项目215个,完成投资315亿元。用改革激活。以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在行政审批、投融资体制、国有资本运作、农村经营体制、民生事业等方面,实施了十项改革。通过一系列措施,县城核心功能区、沁河流域特色休闲功能区、历山生态旅游功能区、端氏嘉峰新能源功能区“四篇文章”初具格局。 (二)集中精力,打好了“三大硬仗” 围绕“四篇文章”,打好工业转型、农民增收、城乡建设“三大硬仗”。工业转型深度破题。坚持稳定煤炭基本面,打造煤层气和城镇化两个“新引擎”,累计投入196亿元,实施转型项目50个。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到GDP的52.8%,煤层气行业增加值占到工业增加值的53.7%,实现了煤炭与煤层气比翼齐飞、煤与非煤并驾齐驱。理顺旅游业体制机制,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全县接待游客由“十二五”初年均不足1万人次增长到30万人次。充分挖掘沁水深厚的历史文化,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为“千年古县”。农民增收支撑有力。持续实施“八条路径”和“五个三”战略,县财政累计向“三农”领域投入10.1亿元,带动社会资金32亿元,形成了“三艘航母、四大基地、五大板块”的现代农业体系。设施蔬菜从160亩种植面积到4900亩种植规模,肉鸡养殖从零起步到单批饲养能力167万只,苗木花卉从全县仅有的一个小型苗圃发展到3.5万亩产业基地。现代农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有量的变化,更有质的提升。农民收入的23%源自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三年跑赢城镇居民收入,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县”。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持续抓好“1城4镇30个中心村”建设,累计投入41.7亿元,实施项目39个。综合展示馆、梅园综合体、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城市功能性建筑拔地而起,城市绿道、两河治理、四大森林公园点缀其间,县城承载力明显提升。端氏、嘉峰、郑村、中村4个特色城镇带动了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形成“梯次发展、协同推进”的城镇化新格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9%,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8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48.6%,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园林县城”。 (三)为民务实,办好了许多实事 五年累计投入42.8亿元,持续实施十大惠民工程。率先在全省实现15年教育全免费;率先在全省开展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基础养老金标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0元;率先在全市构建基本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启动农村居民大病二次补偿,为60岁以上老人和适龄妇女进行免费健康检查;新增城镇就业2360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7700人;新改建迎头——白桦、定都——张马等县乡公路210公里,硬化农村街巷1400公里;新建二水厂,改建一水厂,实施张峰水库——县城饮水工程和固县截潜流工程,形成“H”型大水网构架;完成限价房2516套、公租房1958套、棚户区改造374套、农村危房改造2600套、城中村改造582套;推进移民搬迁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完成扶贫移民930户3100人,自然村从“十一五”末的1666个减少到1332个;实施“气化沁水”,全县56个村9个社区31000户居民用上了煤层气,农村气化覆盖率33.2%,县城供气普及率97%;新增110千伏以上变电站3座,年供电量5.13亿千瓦时,比“十一五”末翻了两番。 (四)转变职能,强化了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政府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面加强。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保持在90%以上。修订《县政府工作规则》,制定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率先在全市编制完成“三单两图”。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人武、民宗、科技、统计、审计、人防、老龄、气象、档案、史志、妇女儿童、残疾人、救灾救助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信访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上下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五年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煤炭价格下滑的形势,我们打硬仗、补短板,县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00.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2.7亿元,年均增长9.8%;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6.2亿元增长到11亿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366元增长到23576元,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088元增长到9486元,增长13.3%。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跨入A类县前五名。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位离退休老同志,向各行各业的全体干部职工、农民群众、知识分子、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帮助沁水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重大难题:县域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发展不均衡,还有10690名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复杂,脱贫任务艰巨;城镇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较多,服务业发展滞后;安全生产压力较大,社会矛盾和各种风险交织,政府治理能力还需加强;部分干部素质、能力、作风不适应发展需要,不敢为、不想为、不愿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时度势,可以说我们沁水当前面临的挑战与考验是:取得明显成效,但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取得长足进步,但发展的任务更重、治理的难度更大。尤其是想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沁水的要求和重托,想到全县21万人民对我们的厚望和期盼,确实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心中的责任重腾腾。我们唯有直面困难,负重爬坡,逆水行舟,砥砺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在省、市和县委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团结一心,不懈奋进,沁水当前的困难一定能够解决好,沁水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