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四年 主要工作总结 4月11日,市长陈平在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13年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贯彻发展新理念,全力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市人民一道,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较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牢固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要经济指标进一步向好。四年来,地区生产总值由1794.3亿元增加到2706.3亿元,年均增长8.5%,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部财政收入由306.6亿元增加到595.5亿元,年均增长18.1%,增速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72.1亿元增加到338.7亿元,年均增长18.4%,增速居全省第2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314.1亿元增加到2490.8亿元,年均增长18.2%,增速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673亿元增加到776.5亿元,年均增长7.5%,增速居全省第3位;存款余额由2714.4亿元增加到6179.9亿元,年均增长31.6%,贷款余额由1875.3亿元增加到4905.2亿元,年均增长27.2%,增量、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特别是全部财政收入总量,由全省第6位跃居第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由第4位升至第3位。全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2.5%,税收占GDP比重达到19.7%,均居全省第1位。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四年来,三次产业结构由11:54:35调整到7.3:44.1:48.6,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累计实施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642个,完成投资1914亿元,分别占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的31%和28.7%;实施的省重点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数量占到85%、投资额占到68.9%。润泽信息港、华为云计算、华夏AMOLED、京东电子商务产业集群、联通华北基地、新奥泛能网等“大智移云”标志性产业项目聚集发展;香河机器人产业港、泉恩管材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发展;中安信碳纤维、康得复合材料、碳纤维宝马车体等新材料产业壮大发展;科达装备、航天振邦等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势强劲。服务业增加值由627.8亿元增加到1315.3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2.4%提高到70.4%。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大厂影视创意产业园、微软游戏创新中心等文化产业项目建成投运,燕达国际健康城、爱晚养老基地等健康养老产业项目初具规模,鲁能生态区等旅游业项目加快建设。金融服务业不断壮大,2016年实现增加值229.4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7.4%。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累计实施技改项目2585项,技改投资达到2495.1亿元,年均增长20.1%,居全省第1位。河北钢木家具技术研究院、河北绝热保温建材产业研究院等省级产业研发平台建成投用,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园区达到19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9家。全市域被纳入京津冀都市现代农业区,6个县(市、区)被列入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 (三)加快对接京津,协同发展进一步推进。交通、产业、生态三大重点领域协同实现突破。津保铁路、京台高速、密涿高速(廊坊段)建成通车,京廊通勤高铁开通运行;平谷线(三河段)开工奠基,京霸、京唐、廊涿固保、城际铁路联络线四条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京东华北订单中心、京东方二期等产业转移项目建成投产,中核研发中心、中粮可口可乐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四年累计引进京津项目830个、资金1590亿元。与京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和大兴、武清建立区域联动水污染防治机制,“平三蓟”京津冀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获国家批复。重要承接平台加快布局。顺利完成北京新机场土地征迁、河流改道等相关工作,确保了国家重点工程按时开工建设。主动配合国家和省推进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积极配合北京编制通州与北三县整合规划。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京冀通航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顺利推进,“通武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订。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建设。按照“北京研发、廊坊转化”思路,建立了清华大学中试孵化基地、北京大学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等15个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和全国第一家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制定出台科技创新“1+4+N”系列文件。全市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30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76家、高新技术企业192家;省级以上高新区、孵化器分别达到6家和11家,均居全省第1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四)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打响蓝天保卫战。坚持专家引路科学治霾、每周集中调度督导、春夏秋冬分类施策、污染天气超前应对、市县乡村四级联防联控。深入开展“蓝天行动”“利剑斩污”“月清百污”等系列专项整治,强力减煤、抑尘、限车、治企、控烟。完成25.9万户“散煤替代”工程设备安装,淘汰市县建成区5110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取缔126座实心粘土砖瓦窑,取缔关停1700余家非法排污企业,完成183家涉VOCs企业治理。强化机动车管控,主城区实施公交车免费,淘汰15.9万辆黄标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74个国控城市中倒排第12位,成功退出“倒排前十”。全域实施生态修复。四年累计造林167.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8.91%,提高14.2个百分点。三河矿山修复全面展开,香河潮白河大运河湿地公园列入国家试点。强力治理水环境污染。国家环保部于2016年10月正式解除我市涉水项目限批。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部取消130项市本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衔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16项,“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电子营业执照全行业试行,工商前置许可审批事项减少82.9%,市场主体由14.4万户增加到26.9万户。稳步实施财税金融改革。“营改增”全面推开,绩效预算制度逐步健全,全市挂牌上市企业由8家增加到65家。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8个县(市)、19家二级医院纳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强力推动开发区改革。省级以上开发区由32个优化整合为14个;廊坊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固安工业园PPP模式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成功争列第一批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农业农村、供销社、国企、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迈出新步伐。着力提高开放水平。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9.6亿美元,63家企业实现“走出去”;连续成功举办“5·18”经洽会、“9·26”农交会等国家级展会,被评为中国十佳优秀会展城市。 (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8%,居全省第3位。中心城市功能日趋完善。高铁站南广场、金光道地下通道等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浙商广场、香港新世界等商业设施建成运营,建设提升一批城市道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国电热电联产一期提前投入运行,新增供热面积900万平方米,对去年大气环境质量有效改善举足轻重。中电投燃气热电联产项目正式获批。垃圾发电厂建成投用。在全省率先实施市县两级数字城管,主城区重点场所热点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我市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域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所有县(市、区)全部财政收入均迈上10亿元台阶,6个县(市)进入全省民营经济十强。开展县城和重点镇提升行动,城镇功能不断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投资68.5亿元,连续实施“十二项专项行动”,建设了北三县和固安、霸州三大省级重点片区,完成了1116个村街改造提升,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连续两年在我市召开。 (七)着力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四年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达到128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民生保障得到加强。城镇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保持全省最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633元和14286元,居全省第1和第2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全面完成;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532元和354元,居全省第2和第1位。在全省率先实施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累计支出救助基金1.13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2万套,改善老旧小区108个,改造农村危房1.2万户。建设农村集中供水水厂138座,在全省率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改扩建主城区中小学和幼儿园16所、农村幼儿园107所,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504所,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到75%。燕达医院与北京4家医院实现共建共管,率先建立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实施健康京畿·中医药先行“8·10”工程。我市被授予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持续加大安全生产、食药安全工作力度,有效防范重大安全事故;扎实推进法治廊坊、平安廊坊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在全省率先建成四级群众工作中心(站、室),信访形势趋稳向好;圆满完成APEC、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