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2月16日在兴仁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兴仁县人民政府县长 方先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十六届县人民政府履职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顶住经济下行和“六期叠加”的巨大压力,深入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速崛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进入全省经济强县之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我县相继获“中国薏仁米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等多项荣誉称号。先后承办全国薏仁米论坛、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等大型活动,接受全省项目建设、小城镇建设等观摩,获得省、州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133亿元,是2011年的2.65倍;人均GDP从1.2万元增长到3.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30亿元,是2011年的2.74倍。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20.3亿元,是2011年的1.5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9.72亿元,是2011年的1.51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预计达110.53亿元、96.89亿元,是2011年的2.44倍、3.9倍。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预计达93%。 脱贫攻坚卓有成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任务,按照“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探索制定“1+N”系列配套方案,推动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减少贫困人口6.54万人,贫困村出列17个,乡镇全部实现减贫摘帽。贫困人口识别率明显提高。采取“四分类”“五比五看”“六看法”等方式,对农村10.5万户、44.9万人进行拉网式清查核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系统准确率96%以上。脱贫机制不断健全。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组建乡村发展倍增计划突击团、突击连和尖刀班,实行脱贫攻坚战区制。建立“5+N”村级攻坚机制、“3+1常务家长”帮扶机制和贫困人口进退机制。以“三变四化”为切入点,建立“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联结机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00个,带动贫困农户6.5万户,全县130个“空壳村”全部消除。成立扶贫开发公司93个,33家民企结对帮扶77个贫困村,按“五主五包”要求选派2900余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投入资金3.27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62个,惠及贫困人口7.21万人。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5个,搬迁安置移民9775人,“在水一方”安置模式成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典范。发放“特惠贷”2.6亿元,帮助6638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民政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全面开展贫困户大病“三重医疗保障”救助。严格落实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资助和优惠政策,发放资助金805万元,资助4000余人。 现代工业量质齐升。建设兴仁工业园“一园四区”。有色金属、能源、建材、服装、食品加工等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达52家,产值51亿元。巴铃重工区着力发展煤电铝、煤化工及新型建材产业,登高煤电铝一期10万吨/年铝液生产线、年产3万吨锌浮渣综合利用、亿鸿钢构、博凡建材等项目建成投产,大唐2×66万千瓦火电厂、煤制乙二醇中试装置等项目启动建设。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合作取得新进展。瓦窑寨标准厂房区建成60万㎡标准厂房、8000套员工公寓,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入驻铭兴电子、万峰林纺织等41家企业,投产38家,解决就业2000余人。陆官农特产品加工区重点发展兴仁薏仁米产业集团、马大姐清真食品等农特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龙头企业7家,研发产品38种,薏仁米产业占全球市场份额达70%。中小企业创业园区以培育创业主体为目标,搭建创业平台,带动返乡农民工等创办企业10家,投产7家,被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批准为首批全国90个返乡创业试点县之一。转型升级传统工业。煤炭、黄金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有序开展,技改扩能全面推进。全县煤矿从55对整合为32对,产能达1000万吨。建成洗煤厂5家,洗选能力达600万吨。五年累计生产黄金9.53吨。工业增加值达33.19亿元,是2011年的2.1倍。 山地农业竞相发展。围绕“一米三叶两果一园一业”发展思路,不断优化结构,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做强农业优势产业。推动薏仁米产业规模化发展,种植薏仁米30万亩,评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地”,“兴仁薏仁米”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中国驰名商标。稳定订单式烤烟种植,年产值1.3亿元以上。茶叶种植面积达5.2万亩,高山生态有机茶高效农业示范园列为省100个重点农业示范园之一,并获有机产品认证。城北中药材核心区建设稳步推进,辐射带动何首乌、玫瑰等3.6万亩中药材种植。核桃、五星枇杷、红心猕猴桃等产业初具规模。全县猪、牛、羊存栏36.5万头(只)、出栏29万头(只),家禽存栏130万羽、出栏100万羽。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发展,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7万吨以上,获省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县,兴仁食药康养服务业集聚区列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薏仁米质量安全示范区。启动国家山地农业公园建设。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省级龙头企业9家,州级龙头企业21家。整合组建薏仁米集团公司4家,发展薏仁米加工企业478家,年销售额7亿元以上。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调查地块75.1万亩,发放贷款9632万元,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全面推进城市建设,构建以东湖湿地公园为中心,园区大道、龙城大道、金凤凰大道、东南路网为主骨架,城南、城西、城北为后花园的新兴城市,城区面积从12.5平方公里增加到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30%提高到45.1%。城市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完成《兴仁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及专项规划编制。开工改造东大门、北大门、南大门入城主通道,升级改造城区主次干道21.6公里,不断完善城区标识标牌及服务设施。快速推进东湖湿地公园一期工程,3D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投入运行。东南片区园区大道、金凤凰大道、政通路、体育南路等建成投用。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顺利推进。建成商住小区16个,建成商品房125.8万㎡,城市综合体、安置区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采取“融资性”购置房源、政府帮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消化存量商品房,保障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制定《兴仁县依法治城实施办法》,出台“十条禁令”,对城区“两违”、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实行网格管理,严控住房批建和商业用地供应,依法治理违法行为,城市管理更加规范有序。镇村建设全面推进。列为全省第一批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试点县,巴铃镇获省级示范小城镇、屯脚镇获省定州级示范小城镇称号。巴铃诗意栖居小镇、薏品田园旅游小镇、屯脚小城镇品质进一步提升。全面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鲤鱼坝、鲁础营、鹧鸪园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投入3.62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13万户;投入3.08亿元,实施农村“一事一议”项目1585个,农民住房、出行等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抢抓政策机遇,加大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取得明显突破。交通设施全面改善。注资10亿元组建兴仁惠道交通投资有限公司。贵阳至兴义铁路(兴仁段)前期工作有序开展,晴兴、惠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完成313省道、关兴公路和66公里县道改造。新建改建通村沥青(水泥)路838公里,率先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建成城东客运站及4个乡镇客运站,加速推进城西客运站和2个乡镇客运站建设。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135个。农村公路全面列养。基本建成出行便捷、快速通畅的城乡交通网络。水利设施合理布局。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打鱼凼水库建成投用,鲁皂水库基本建成,崩土山等3个水库建设有序推进。完成林家田、补郎便民码头建设。农村水利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农田灌区面积不断扩大,防洪抗旱体系不断增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全面解决,基本实现农村自来水全覆盖。电力设施建设加快。马马崖电站发电运营。建成35千伏以上输变电工程8个,建成一批小城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生态移民配套供电工程;对全县10千伏以下配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城乡电网进一步优化,供电质量显著提高。通信设施不断提升。建成通讯基站269个,完成城市光网建设,实现村村通光纤,通讯网络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