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年,脱贫步伐更加稳健 对全县1.4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5个贫困村开展100%全覆盖精准结对帮扶;全年投入和整合财政扶贫专项资金3.05 亿元,重点开展产业、就业、移民、教育、生态和社会救助扶贫。实施九大产业扶贫,建立扶贫养殖小区9个、科技示范基地6个、产业扶贫示范区34个、扶贫龙头企业13家,带动1.16万贫困户参与种养产业,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完成移民搬迁68户283人;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289.7万元,受益贫困学生1166人;实施“一帮一扶联系卡”困难学生入学补助政策,享受教育扶贫补助学生15443名;首创为3.9万贫困人口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出台《2016年武宣县扶贫小额信贷实施方案》,选定14家诚信企业作为信贷经营主体,共发放小额信贷贷款5173户2.28亿元;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低保对象与贫困对象的重合率达86.5%,发放低保金2661.5万元,贡献率为36%;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贫困村道路建设59条71.57公里、水利渠道硬化12条10.57公里。在全市率先出台脱贫摘帽激励办法,对照“十一有一低于”〔12〕“八有一超”〔13〕标准,实现金鸡大坪、黄茆新贵、三里古立、禄新复旦、桐岭盘龙、通挽分岭6个贫困村和4523户贫困户1.86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 八、开展服务业提升年,发展成果更加惠民 大力引导和促进社会消费,年内培育限上商贸企业〔14〕6家。实施教育优先、优化、优质发展战略。投资3453万元实施“薄改”和校舍维修改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分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普通高中实现特色化办学,职业教育改革顺利有序推进,继续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自治区科技课题项目3个、科技成果转化1项,武宣县农业科技园区成功申报第三批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社会保障稳步发展。全县新增城镇就业384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8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51人;建立农民工创业担保基金461.7万元,发放担保贷款199万元;妥善处理各类劳动争议、监察案件共91件,为484名农民工追回工资2337万元。文化体育再创新高。举办县乡村文体活动达3000多场次;投入560万元启动县委旧址、北门城楼、黄肇熙庄园等文物项目修缮工程;争取上级资金200万元建设马鞍山塑胶跑道、健身步道;投入200万元建设8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投入240万元实施3个广播电视节目乡镇无线覆盖工程,实现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卫生计生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县人民医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和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新农合参合率98.73%,补偿28万人次1.49亿元;投入1633.5万元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工建设县妇保院、中医院新址迁建项目;全面实施计划生育两孩政策。社会治理创新推进。深化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合原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等三个政府职能部门,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完成乡镇“四所合一”改革〔15〕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面向全社会公布,行政审批总体办件提速87.24%;创新开展“360便民服务网”“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领域违法行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天网工程建设,建立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神剑”系列专项行动,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85起,查处治安案件1546起;排查信访积案10件,化解结案9件;排查重大疑难“三大纠纷”案件7件,调结6件。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平安建设先进县”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县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全县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两代表一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政法干警和驻武宣的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武宣发展的老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面临的困难:我县各项经济指标虽然在全市排名仍然保持前列,但增速明显下降,个别指标出现负增长,这其中固然有提高经济质量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我们内在动力不足。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6〕的推进,我县一些传统资源型、高耗能型产业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加之投资和项目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减弱,稳增长形势依然严竣;全县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现象,群众的一些合理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影响社会稳定;解决群众增收、脱贫、就业等方面仍缺少有效办法,民生工作有待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以务实担当的作风,找准对策,努力解决,决不辜负全县各族人民的期望! 2017年工作要求和发展目标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国内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17〕,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来宾打造广西“双核驱动”战略〔18〕重要节点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我县列入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加快建设;规划建设中的柳广铁路有望在武宣过境设站。我们要抓住新机遇,用好新政策,谋划新篇章,把这些机遇和条件转化成为发展的成果,在确保“稳”的前提下,努力在“进”上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9〕,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做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建设“十个武宣”〔20〕,把武宣打造成为西江内河港口重要城市、新型工业基地和新兴特色文化旅游大县,谱写全县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8.5%,第三产业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2017年工作安排 围绕中央、自治区和来宾市的统一部署以及我县“十三五”规划目标,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为契机,高标准、高起点谋划武宣水城建设,重点发展新兴产业、特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绿水仙城”。 一、加快产业转型,构筑经济增长新高地 围绕碳酸钙深加工、新能源、光电、现代物流、农副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产业,打造六大新兴产业集群。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结,加大园区土地储备,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产业承接保障能力。打造黔西碳酸钙产业升级园,完善园区功能布局,加大矿山资源整合,优化矿权设置,倒逼河西工业园沿河布局的“小、散、乱”传统粉体企业转型升级;引进碳酸钙深加工企业,加强与广西碳酸钙产业化工工程院技术开发合作,推介武宣碳酸钙资源优势,争创“广西白云石之乡”;重点推进东磊矿业公司年产100万吨高效超细含镁碳酸钙粉体材料项目、方甲矿业公司年产160万吨熔剂石灰石项目、瑞隆矿业公司年产30万吨碳酸钙项目、益德矿业公司年产50万吨碳酸钙粉料加工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黔西工业园和来宾市三江口港产城新区(武宣片区)建设,在城东工业园谋划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引进以光电产业为重点的东部转移产业。加快台湾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促吉福光电科技等入驻企业早日建成投产,不断壮大园区经济总量。坚持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推动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实施传统产业二次创业工程,加大制糖、冶金、建材、矿产品加工、农林产品加工和轻纺加工等支柱产业持续改造力度,推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加强非公经济建设,继续安排15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出台高新技术产业奖励扶持办法,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开发优势明显、适销对路、节能环保的新产品。力争实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6亿元,增长9%。 二、坚持项目引领,厚植开放发展新优势 继续安排100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逐步完成“十三五”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贯彻市委、市人民政府工作要求,落实《关于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决定》,建立健全县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制度,实行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深入实施“6+X”项目联合审批制度和“一站式”服务,提高效率。着力解决新兴产业项目招商难题,继续推行“五个一”和“三旗问效”服务机制〔21〕,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围绕新能源、矿产品深加工、食品医药、机械电子等主导产业,力争全年引进项目到位资金55亿元以上。着力解决项目用地难题,深入开展签约项目清理、项目用地清查,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土地。着力解决项目融资难题,利用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政策,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融资工作,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重点推进自治区、来宾市重大项目28个,年度完成投资9.97亿元。全力推进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力争全年完成投资23.7亿元。推进来宾市三江口港产城新区(武宣片区)“两路一桥”〔22〕征地和前期工作,按照“四个一”规划〔23〕加快建设。推进县城G209国道东绕城公路、合群风力发电、平鼓山风力发电、黔西工业园配套物流大道、龙从作业区进港大道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柳广铁路过境武宣,谋划武宣交通立体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