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坚持统筹协调,城乡面貌实现明显改观。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注重区域优化、环境优美和历史文化传承,奋力打造“宜居宜州”。城乡规划编制同步推进。主动配合河池市完成《宜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3—2030)》编制,完成石别镇、北牙瑶族乡、福龙瑶族乡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其他乡镇总规正在编制。城区路网日益完善。实施城区主次干道改造、小街小巷硬化工程,桂茂路延长线、三元路、泉溪巷、江滨路等项目竣工并实现通行。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怀远、德胜两个百镇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分别完成投资2639万元和974万元,福龙瑶族乡自治区少数民族乡建设试点完成投资744.8万元,刘三姐镇获得“下枧河乡土特色示范带”建设项目。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德胜、怀远镇污水处理工程均已投入运行。城区面貌取得明显改观。全面完成中山公园、浙大西迁广场等项目的提升改造工程和“三姐故里•歌海宜州”城市形象雕塑建设,完成了市政中心、江滨路等重要节点园林绿化工作,建成滨江景观休闲带、冯京公园游乐场、城市夜景亮化及小品等城市景观,宜山公园建设已完成喷泉广场提升改造,成功入选全区20个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市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加强城市综合治理,“门前三包”责任状签订率达90%以上,共纠正占道经营1800余处,清理占道经营9000余处, 立案561起,拆除“两违”建筑物面积1.5万平方米,注重规范城区夜宵烧烤摊点管理和城区犬类管理,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城区环境卫生及秩序得到极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突出。筹措资金8.96亿元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实施项目31个,三岔经洛东至宜州、石别至北山二级路加快推进,北牙至龙头等4条二级路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建成通村水泥路11条,建成龙池至尚宁等2条县乡道联网路,新开工建设众联至高寿等县乡道联网路6条,累计完成投资1.37亿元。投入资金2.96亿元扎实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续建新建奇庚河等河道整治和农村饮水项目43处,大力推进农田水利、水库除险加固、抗旱引调提水、水库维修养护等项目51处(个),累计完成投资1.206亿元。基本完成水库移民村屯道路硬化、危旧房改造、村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100多万元。实施“一事一议”项目339个,累计完成投资6021万元,直接受益群众达8.27万人。 (六)严守环保红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加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生态宜州”。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等节能减排指标任务。强化水源、森林和河流等自然生态保护,持续开展土桥水库综合治理工作,确保饮水安全。生态惠民工程扎实推进,紧紧围绕“美丽宜州•生态乡村”行动,筹措资金3.99亿元,大力实施村屯绿化、道路硬化和饮水净化工程。重拳出击治水治气,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龙江河、下枧河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Ⅲ类水质标准。全市完成植树造林面积4.08万亩,绿化村屯960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6.81%。安马乡木寨村等2个村、祥贝乡古文村罗村屯等4个屯列为2016年度“美丽广西”乡村建设贡献奖名单,刘三姐镇小龙村入选国家住建部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下枧河代表广西列为全国首届“寻找最美家乡河”推荐河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整治和规范速生桉种植工作,完成速生桉基础数据核查5万亩,群众签订自行退出承诺书3.4万亩,已完成速生桉砍伐退出耕地7185亩。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环境监察执法,加大污染源和环境风险点的排查和整改力度,做好中央环保督查组转办信访件整改工作,并顺利通过督查。 (七)狠抓文化建设,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刘三姐文化品牌影响力,奋力打造“文化宜州”。宜州彩调入选第六批自治区级“非遗”名录,先后荣获“中华诗词之乡”、“广西书法之乡”等荣誉称号。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凝聚力,大力弘扬广西精神、河池精神,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彭秋萍在里约残奥会上夺得2金1银,打破2项世界纪录,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三八红旗手。充分借助电视、网络、微信等各种媒体加大对全市重大工作、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传播宜州好声音。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0个;扎实开展送文化、电影下乡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惠民活动,受益群众35万人次;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建成率达100%;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覆盖率达100%。加强文艺志愿者队伍建设,我市文联乡村文艺者协会被中宣部、国家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授予“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开展万人传唱“刘三姐歌谣”活动,打造“三姐故里•歌海宜州”。 (八)坚持实事惠民,人民群众福祉不断增强。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奋力打造“和谐宜州”。教育水平稳步提升,落实1.69亿元经费深入实施宜州教育振兴八大工程,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7.18%,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2.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3.8%,市高中通过全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卫计事业健康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发放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97.4万元,大力实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1亿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荣获“2014-2016全国计划生育优质先进单位”“广西诚信计生示范县”,两项殊荣均是河池市唯一获得的县(市区)。2016年新农合参合率99.15%,受益人数突破58万人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日益完善,积极争创“自治区食品安全城市”。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500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400元,2016年共为全市3.7万人发放低保保障金3713.3万元。就业率稳步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5%,低于4.5%的控制数,为全市就业困难的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3200多个。住房条件持续改善,新开工保障性住房862套,建成656套,分配入住648套,实施危房改造1900套,竣工1796套。残疾人事业长足进步,宜州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是广西7个受到表彰县市之一。社会治理持续创新,创新建立“公安+科技”、“公安+企业”“公安+群众”三大模式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管控能力,2016年全市共立刑事案件1735起,同比下降12.4%,社会治安群众安全满意度排名由去年89位上升到65位。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机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8件,调处成功率98.36%。 (九)深化正风肃纪,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408件,办复率100%。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建立政府法律顾问、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和风险评估制度。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严肃查处扶贫和惠农资金领域发生的各类违纪问题,集中力量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至2016年底共立案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案件202件,结案197件,结案率97.5%;给予党政纪处分192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收缴违纪款1048万元,向群众清退87.9万元。 一年来,全市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统计、审计、安全生产、新闻出版、外事、接待、档案、双拥、机关事务管理、机要保密、供销、地震、气象、区划、农机、调处、地方志、供电、供水、消防、工商、物价、税务、质监、通讯、邮政、烟草、盐务、海事、保险、民族、宗教、民语、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侨务、对台事务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建设取得新成效,驻宜部队官兵在经济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一年来,大家砥砺奋进,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卯足一股劲,奋力谱写了建设幸福新宜州的崭新篇章。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心血汗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离不开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帮助,离不开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团结协作,以及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宜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公安司法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宜州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立足当前,我们务必强化忧患意识。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步入深水区,一些不可回避的困难和问题、不可预测的因素和风险、不可低估的压力和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够优化、产业层次不高,受市场要素制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幅度较大;财政收入税基窄、税源少,本级可支配的财政收入少;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企业投融资难度较大;少数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仍需进一步转变,存在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不够强等现象。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决不回避,要以敢于担当的态度和责任,切实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二、2017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当前,我们正经历着经济下行压力和稳定增长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加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脱贫攻坚战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为我们实现全面脱贫、补齐发展最大短板创造最为有利条件;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吹响了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谱写建党百年广西发展新篇章的冲锋号;河池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了“1234”总体思路,提出协调推进“河路经济”发展,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国务院批复同意宜州市撤市设区和河池市人民政府驻地迁移宜州,对宜州城市建设及经济快速增长将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市委提出大力营造“三大生态”实施“四大攻坚”七大行动,规划了路径,明确了发展目标。我们宜州多年积蓄的潜能正在释放,自身具备的优势日渐显现,创新发展的动力日益增强,全市谋求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这些都是推动宜州加快发展的现实优势、重大机遇和巨大潜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鼓足干劲,着力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发展短板、厚植发展优势,开创新常态下宜州改革发展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