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7年4月25日在淮滨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淮滨县人民政府县长 梁 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六大淮滨”和“滨淮福地、临港强县”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务实重干,圆满完成县十三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52.21亿元,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53.9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6.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86亿元,比2011年分别增长108.5%、148.9%、153.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亿元,是2011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3%。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居全市前列,多项工作获得国家和省市表彰。 ——三大产业实现新突破。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一二三产比例从2011年的28.9:40:31.1调整至2016年的23.4:42.2:34.4,一产比例明显下降,二三产业比例稳步提高。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千亿斤粮食三大工程,累计新建高标准粮田45万亩,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成功夺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信阳精神杯,2016年粮食总产达到57.91万吨。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2.25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7.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8家,吸纳就业4.6万人,晋升一类和一星级产业集聚区。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2.61亿元、完成增加值53.94亿元、实现利税26.37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 2.8倍、2.1 倍、2 倍。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快速成长。 ——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淮息、淮固两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淮河淮滨饮马港建成并运营,农村公路畅通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超额完成,淮河大桥接长、S337线洪河桥改造竣工通车,走读淮河项目持续推进。成功争取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全国新农保试点县、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试点县,带动一大批项目落地。大力推进教育体育园区建设,外国语学校、淮滨二中、滨城学校、实验幼儿园等民办学校建成招生。淮河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建成开馆。临港经济区、造船产业集聚区、新城西区、商务中心区、淮河特大桥(二桥)、新增G328线、淮息航运、汽车客运北站等项目有序推进。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高标准修编《淮滨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县城区框架拓展到44.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4.6 平方公里,分别是2011年的2.5倍、1.9倍,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7.8%,比2011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改造城区背街小巷72条,高标准建设总长32公里的10条城区道路。完善农村路网,通车总里程达到1830公里,较2011年增加312公里,改造升级省道77公里。淮河建材大世界和二道埂农贸市场建成运营。持续开展出租车、公交车、三轮车治理,县城交通秩序明显好转。扎实开展“三违”整治和超限超载治理,城乡建房秩序逐步规范,道路交通更加有序畅通。 ——招商引资开创新局面。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出台优惠政策,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服务环境,五年来累计签约项目204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72.59亿元,浙商纺织、苏商纺织、君子林服饰、麦得隆集团等一大批企业相继落户。珠江村镇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原银行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县内金融机构数量增至9家,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持续增强。成功举办淮河文化周活动和中华蒋氏根亲文化研讨会,淮滨知名度明显提升。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2016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64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6元,分别是2011年的1.7倍、1.8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66.58亿元、62.55亿元,是2011年的2倍以上。义务教育持续均衡发展,新增教学班700个。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建成搬迁,新增医疗床位1030张,263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投入使用,群众就医条件显著改善。脱贫攻坚扎实推进,5.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建设保障性住房5374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732户,新建改建敬老院30所,4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连续实施重点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五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务实发展,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奋力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开创了淮滨发展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尤其是2016年,面对持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坚定不移把稳增长作为工作重点,迎难而上,加压奋进,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6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项指标增速居全市第1位;新入库“四上”企业59家,数量居全市第1位;全县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项指标增速居全市第2位。在全市“争先进、比贡献”竞赛活动中,我县综合考评获得第1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基础支撑更加有力。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争取上级投资项目166个,总投资33.2亿元。6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63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198%;14个重大产业结构升级项目完成投资10.89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110 %。 推进临港经济区建设。编制完成《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概念规划(2016-2040)》,构建“一港六区一廊道”空间布局,信阳淮滨港建设已完成环评、洪评、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淮河生态廊道、港口物流园区等项目正积极推进。 创新保障机制。实行重点项目督导例会制度,加大督查问责力度,着力解决项目推进中梗阻问题。全年共召开调度会22次,121个项目被累计调度192次,6个项目的责任单位被授予流动黑旗,对2个责任单位启动黄色督查令。 优化项目服务。聚焦企业用工难、项目融资难、手续办理难等实际问题,为企业招工2200人,为港口建设融资贷款3.8亿元,为12家企业融资贷款1亿元,为10 家项目企业代办入驻手续40余项。着眼企业降成本,实行减税降费举措,为企业减负830万元。 (二)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淮滨实际,突出淮滨特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工业实力持续提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2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实现税收1.46亿元,荣获河南百亿产业集群30强,在全市产业集聚区观摩评比中获得第3名。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轻纺产业拥有规模以上纺织及配套关联企业41家,食品产业拥有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20家,五谷春酒业“乌龙”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年造船175艘,产值7.9亿元。全年工业用电量2.26亿度,同比增长3.2%。 农业特色更加突出。继续实施“弱麦强县、食品惠民”战略,我县被列为全省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8个试点县(市)之一,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拥有金豫南粉业、富贵食品等规模以上弱筋小麦加工企业12家,与五粮液集团签订优质弱筋小麦供货协议,成为五粮液集团原料供应基地,成功申报河南省弱筋小麦农业科技园区。种植优质水稻44万亩、优质花生7.3万亩、有机蔬菜3.8万亩、中药材2万亩。全省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暨“三秋”农机生产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大力发展肉牛养殖,我县被确定为全省肉牛扩群增量项目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026家。 第三产业逐步壮大。积极发展新业态,规划建设电子商务园、佰德信息产业园、电商创业孵化园、电商物流产业园。佰德信息产业园项目完成投资2亿元,600多种产品上线交易。我县跨境电子商务纳入市级规划。 (三)科学推进城镇建设,城乡面貌持续改善。以“三城同创”为抓手,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科学规划。编制完成了消防专项规划、市场布局专项规划、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东西湖AA级景区升级改造、走读淮河项目二期及县城12个小游园等规划设计。 完善基础设施。清理整修新老城区主排水管网50公里,有效解决部分重点路段积水问题。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第二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加强精细管理。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被确定为省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顺利推进。新增城区道路绿化面积6000 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6%,绿地率3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04平方米。查处“三违”案件284起,拆除违建面积1.2万平方米,恢复耕地面积107亩。 改善农村环境。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完成19条精品线路、19个示范村和57个达标村创建工作。改造危房932户,危房改造开工率、竣工率和信息录入工作均位居全市前列。 (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持续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两证整合”和“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全年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2954户,增长9.1%。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政府部门行政职权核减680项,核减率18%;减少行政审批项目197项,减少65%。启动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效降低了公务用车费用。县国有农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垦专项改革试点农场。县农联社改制农商行工作顺利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整合工作全面完成。公立医院全部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基本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全面铺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