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7日在筠连县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筠连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朝平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筠连发展进程中极具挑战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围绕“建成强县、率先小康”目标和“12456”发展思路,克服经济下行、骨干税源锐减等困难,认真履职尽责,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92.3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20亿元,年均增长7.3%;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95亿元增加到5.7亿元,年均增长7.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30.99亿元增加到96亿元,年均增长2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6.98亿元增加到35.71亿元,增长110.3%,年均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573元增加到28389元,增长61.6%,年均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2928元,年均增长11.8%;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3.2:72.7:14.1调整为16.9:62.3:20.8。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转型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五年来,全县上下主动适应新常态,在“止滑”稳增长的同时,全力创新转型发展。 工业转型稳步推进。开工建设了船景煤矿和新维煤矿,强化地方煤矿技改扩能,完成2×3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核准前基础工作。加强工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创新转型,蓝伯特等一批转型企业成为全市煤炭行业转型的典型代表。在全国率先建成2亿立方米页岩气产能和日液化页岩气37万立方米LNG项目,加快建设5亿立方米页岩气产能,实现页岩气就地转化利用。投资3.15亿元加快巡司、海瀛工业园区建设,新入驻企业53个。以青蒿素提取、漆树产品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茶、肉牛为代表的农产品特色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标准化厂房8万平方米。 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县政府先后出台了肉牛、茶叶、林竹等农特产业发展政策,与科研院(所)广泛合作,高水平加快产业发展。建成茶园21万亩,生态经济林竹43万亩(其中,生态经济竹林20.5万亩),肉牛(羊)存出栏27.55万头,烤烟种植基地20万亩,发展青蒿、黄精等中药材5万亩,漆树5万亩,“5?20”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培育龙头企业33个,其中省级4个、市级11个;农民专合组织增加到302个,建成家庭农场90个,家庭牧场117个。制定品牌打造政策,多次组织筠连企业到深圳、西安、杭州等地举办或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共注册农产品商标212件,其中省级著名商标4件,市级知名商标10件;新增3个省级名牌产品,新增筠连红茶、筠连粉条、筠连黄牛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筠红”产品获得北京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筠连红茶成为中国茶叶博物馆首批入馆品牌,我县被确定为宜宾市首个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2016年度中国茶业发展示范县”。全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暨烟叶收购现场会、中国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研讨会、全市肉牛产业现场会、全市肉牛产业发展“1+N”联动机制推进现场会相继在我县召开,我县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肉牛生产基地县、国家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县。 第三产业活力增强。引入陕西翰阳集团、上海力道公司、昆明德道科技公司等省外企业开发旅游业,基本建成清溪沟茶文化主题公园、“中国云上石漠?春风花海”“中国?西部洞群”和天河温泉一期四个旅游项目,大雪山、天河温泉二期等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星级特色农家乐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筠连分会场)、首届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春风李花节、苗族花山节、彝族火把节等系列旅游活动,旅游产业综合收入由2011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1.06亿元。2014年我县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等市场拓展活动,助推内贸、外贸良好发展。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和“全企触网”,建成“1园18站216点”电子商务服务网络,我县被列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增加建筑企业5个,引进金融机构1家,现代物流、康养、家政服务等产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3%。 二、强化要素保障,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道路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实施投资8.95亿元的筠巡快速通道工程;配套投入4.8亿元开工建设宜昭高速公路(筠连段);G246绕城公路已挂网招标;通过艰苦努力,渝昆高铁可研方案选线经筠连设站已通过专家评审,积极争取符江至筠连一级公路项目。共投资4.65亿元,硬化乡道186.7公里、通村水泥路630.5公里,全县243个村全部通水泥路;投入1500余万元实施烟路工程49公里。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分别投入4.1亿元、2.08亿元建设王家沟水库和后沟水库,后沟水库枢纽工程已完成下闸蓄水验收,王家沟水库枢纽工程力争年底完工。投入992万元实施烟水工程。投入2.69亿元实施防洪堤、农村饮水安全、“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实施防洪治理项目6个,除险加固水库4座,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7处,分散工程1199处,解决了15.9 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电力通讯建设不断升级。共投入5.3亿元,新建变电站7座,农网升级改造82个村;扎实开展“三网融合”,推进“宽带乡村”“智慧乡村”等惠民工程,新建、改造基站511个,无线网络覆盖率、宽带覆盖率均达100%,无线数字电视覆盖165个村。 生态保护不断增强。积极争创“省级生态县”,建成9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180个市级生态村等一批生态细胞工程。强化水、大气、噪声、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关闭了14个结构减排项目,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工程和15个乡(镇)23个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我县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全省排名由96位上升到55位。完成土地整理6.58万亩,新增耕地约0.6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6.4万亩。加强植树造林,全县森林面积由2011年的86.65万亩增加到102.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4.25%,比2011年提高8.26%。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2013—2015年,我县连续三年获全市党政“一把手”环保目标考核及政府环保绩效考核一等奖。 服务要素保障有力。深入推进环境兴县,营造亲商、重商、富商的良好环境。强化国土、人才、科技、金融保障。共征地18652亩,建设用地供应16750亩,土地出让收入89453万元;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机制,共招录公务员266人、事业单位人员1260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882人,公开选用紧缺急需人才200余人,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投入565万元加强科技工作,2013年我县获评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通过县;加大金融服务工作,通过BT、PPP等融资模式,撬动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推动银企合作,搭建合作共赢的融资平台。五年来,金融机构共组织存款83.47亿元,发放贷款42.76亿元。 三、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步伐不断加快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认真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共投入扶贫资金1.37亿元、整合行业部门资金10.7亿元,募集社会扶贫资金6320万元,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2789户、“三建三改”4475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561户,强化教育、医疗、社保兜底;共有10659户贫困户36248个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16.48%下降到2016年底的6.5%。我县“1+4”肉牛产业扶贫机制被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全国推广,并得到省委王东明书记的肯定性批示。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1+N”联动机制在全省推广;金融扶贫经验在全省金融扶贫电视电话会上交流推广;我县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13年度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获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报表扬,被评为2014年度全省贫困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 四、加强统筹联动,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市政设施规划;主城区向南不断拓展,建成区面积增加4.9平方公里,比2011年扩大46.4%;加快城南新区建设,完成定水广场、滨河路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四城同创”工作,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已通过验收。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加强市容市貌整治,城市管理得到外界高度评价;整治违法违章建设1071户,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3.4万平方米;在县内干道公路沿线修(改)建公厕28个;投入966万元,改造城区人行道5万平方米,对供排水系统和公厕等进行了升级改造,加大城区景观打造、绿化、亮化、美化力度,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县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2013年度环境优美示范县城”。 特色村镇加快建设。大雪山、镇舟、巡司、沐爱、塘坝等工业、商贸、旅游特色镇功能不断完善,沐爱镇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小城镇;建成综合体3个、新村聚居点238个,春风村、幸福村等5个村被命名为2011年度省环境优美示范乡村,春风村被评为四川省最美乡村,新村建设“塘坝模式”和“春风模式”在全省推广,五河村、马家村被列为国家传统村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735工程”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筠连模式”予以推广。 五、切实保障民生,社会和谐不断增进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实施 “九大民生工程”,全县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累计保障城市低保对象47.83万人次、保障农村低保对象78.4万人次,移民安置搬迁130户523人,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13—2014年连续两年获评民生工程目标考核先进县。开通城市出租车和农村巴士。投入5亿元实施义务教育“五大工程”,完成校舍安全工程、两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县职教中心建设,教育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全面落实“三免一补”和营养餐改善计划,高中本科上线从2011年的226人提升到2016年的871人。建成县图书馆、文化馆、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覆盖所有村和社区。整体搬迁县医院,启动县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新建工程,县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大队办公楼、14个乡(镇)卫生院、126个村卫生站建成投入使用;引进 6家民营医院。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发展体育社团组织18个,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打造了全国钓鱼、门球、乒乓球邀请赛三大精品赛事。国防和武装工作保障有力,国防后备力量持续加强,军民关系融洽,人民防空、消防、应急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宗教、新闻出版、电子政务、地方志、档案、爱国卫生、红十字、工会、科协、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以及外事、外侨、台事等工作取得新成绩。2014年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被评为全省科普示范县,残疾人“量服”工作排名全省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