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江苏省)2017年常熟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常熟市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976 发布时间:2017-01-28 09:54:36
摘要:2017年1月5日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代市长 周勤第 本届政府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本届政府在中共常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奋力攻坚,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间,全...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发展质量有新提高。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整车产值超1000亿元,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55%和45%。力促存量提升。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领域为重点,推动一批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促进一批企业两化融合,实现降本增效;推进一批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提升产品价值;引导一批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助推一批企业登陆资本市场,集聚发展动能;支持一批企业拓展市场空间,扶持一批小微企业规模发展,增强发展后劲,以存量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工业增加值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力促增量优质。进一步强化招商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掀起新一轮招商选资热潮;进一步优化招商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强化项目后续服务保障,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进一步拓展招商思路,提升载体平台功能,拓宽资本资源对接、公共资源开放等招商路径,五年新增产业投资2000亿元。力促结构优化。推动“两区”开放创新、转型升级,财政贡献份额提升至全市总量的50%以上;把服装城转型放到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中来考量和要求,重点解决服装制造、品牌和营销渠道中的短板,市场交易额持续增长,贸易质量显著提升;推动乡镇集聚发展特色产业,形成若干特色小镇;推动农村宜农则农宜游则游,集约高效发展。力促创新活力。强化创新政策制度供给,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深化科技创新投入、平台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潜力;着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鼓励骨干企业设立法人新型研发机构,每年投入不少于20亿元支持创新创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至65%。
  2.城乡面貌有新提升。按照“接轨上海、融入苏州”的总体思路,修编城市总规,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明晰城区发展规模和方向,努力将常熟建设成空间紧凑、功能完善、文化有温度的现代江南名城。完善大交通格局。提升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快速通行能力,通过铁路常熟站与三环高架无缝对接,利用沪通、沿江铁路,向东与上海实现快速接轨;通过常沙线连接苏嘉杭,S227与苏州绕城、苏州中环、高铁苏州北站对接,向南融入苏州城;推进S342改线工程,完善城市西部路网,向西对接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无锡高铁站等交通枢纽,实现城市向西快捷出行;通过通港路快速化和常熟东互通东移改造,实施G204、青墩塘路、常昆线快速化改造,提升“两区”交通对外衔接;基本建成“环射衔接”为骨架的快速路网,重要板块的出行沟通能力大幅提升。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推进琴湖、文化、城铁、昆承等重点片区建设,创新机制改造“城中村”,利用存量增加公建配套,逐步打通城区“断头路”,提升亮化绿化水平,让中心城区更靓、更美;盘活整合中心镇存量空间和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设施;加快补齐被撤并集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农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
  3.群众获得感有新增加。坚持以民为本,着力提升民生类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充分运用市场化的机制、产业经营的理念、社会资本的导入,以多元化的投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大力推进民生“补短板”工程,新改扩建学校66所,新增二级以上医院8所,建成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实现全民健身工程设施全覆盖;促进就业创业,加强社会保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健全社会诚信体系,持续深化“平安常熟”建设,公众安全感达到95%以上,法治建设满意度达到92%以上;完善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等工作机制,分批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文化深度融入社会治理,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向上向善向法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浓厚。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基层自治、行业自我规范作用,志愿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城市管理,重点区域市容秩序全面优化,行车难停车难等重点问题有效缓解,城市畅洁绿美、规范有序。
  4.生态环境有新改善。坚持绿色发展,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完善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泥处置、工业固废等终端处理设施满足需求,分批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并同步接管纳污,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完成并保持良好运行。深化污染防治。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控体系更加健全,“畅流活水”、畜禽规范养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扎实推进,境内太湖、望虞河、阳澄湖流域水环境持续改善,实现全市330条城乡骨干河道水系沟通,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50微克/立方米左右,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源消费总量约束机制全面建立,按照苏州市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要求淘汰低效高耗企业,村级工业整合优化基本完成,燃煤小锅炉、老旧机动车淘汰形成长效机制,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提高到60万元/亩,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9.5%。
  5.政府建设有新成效。坚持公心、公道、公正办事,提高政府公信力。提升履职能力。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按照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要求,创新制度供给,完善考核机制,营造干事成事的良好氛围。优化国资国企、土地储备、金融资本和财政信用的功能配置,为全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提供支撑。提高服务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求真务实推动解决遗留问题、突出问题。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事前服务指导,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切实当好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店小二”。
  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工业总产值增长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5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7亿美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2%,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7.5%左右,工业增加值率达2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与GDP同步增长;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环境治理任务。
  结合今后五年发展任务,2017年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关于经济发展
  按照存量提升、增量优质,加快结构调整和集聚新动能的基本思路,把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融合,全力支持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1.推动存量企业提升。聚焦降本增效,推动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两化融合,建成各级示范、试点智能车间(工厂)100家,新培育市级以上两化融合企业100家。聚焦产品附加值提升,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新增“小巨人”企业3家、“专精特新”产品20个。聚焦做大做强,推动企业实施市场拓展、资本运作,扶持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新增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15家、“小微进规模”企业70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梳理整合国资国企资源,完善水投公司治理结构,组建文旅集团,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全力推进中法水务股改上市工作。
  2.推动招商选资工作。创新机制激发招商热情,组建经开区、高新区、虞山镇、服装城四大招商体系,建立专项奖励制度,开展招商业务实训。优化环境拓宽招商路径,全面提升“两区两园”、工业集中区等载体平台功能,强化资本、技术、信息等资源对接,国内重点围绕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国外重点围绕欧、日、韩开展招商,市级层面集中招商活动1~2次,四大招商体系形成招商常态,全年产业投资超过300亿元,力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落实重点项目推进机制,推动天顺风电叶片、路虎发动机二期、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等145个重点项目建设,保持合理投资规模。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