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江苏省)2017年常熟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常熟市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978 发布时间:2017-01-28 09:54:36
摘要:2017年1月5日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代市长 周勤第 本届政府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本届政府在中共常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奋力攻坚,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间,全...
——2017年1月5日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代市长 周勤第
  本届政府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本届政府在中共常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奋力攻坚,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间,全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达到211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2%、达到17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5%、达到73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80亿元,外贸进出口规模稳定在200亿美元左右,始终保持全国百强县(市)前列。
  五年来,我们全力促转型调结构,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工业总产值达到4558亿元、年均增长1.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产值18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0%;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提升3%和12%。企业竞争力有效提升,培育“专精特新”产品72个、“小巨人”企业18家、双创“313”企业100家;新增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36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8件、累计达25件。
  服务经济快速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高于GDP增速。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58%,服装城市场交易额达到1378亿元,新增总部企业6家,被商务部认定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新增金融机构27家,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2%。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8.8%,获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国观测点,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荣膺国家5A级景区。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8%。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高标准农田21.2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新增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组织300家,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提升至90.3%。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常熟都市农业通过科技部首批“星创天地”备案。
  五年来,我们合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重点改革有序推进。承担30多项省级以上改革任务,镇域综合执法、梅李镇“强镇扩权”等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初步分类。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顺利完成。“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下放行政处罚权603项、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权限121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40.7%。“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五年净增民营经济注册资本558亿元,累计达到1460亿元。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固化改革启动率60%。财税体制改革扎实开展,基本形成现代预算制度框架体系。国资国企改革初见成效,可考核经营性国有资产年均增长8.6%。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深度融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展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2.4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至23.5件,高新技术企业347家。科技镇长团作用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富有成效,全面完成科技创新载体100万平方米建设任务,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25家驻常大学研究院,全市人才总量、高层次人才数量是2011年的1.8倍和2倍。连续举办四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
  开放经济量稳质升。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推进口岸大通关改革,出口加工区转型为综合保税区。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6.4亿美元,常熟港货物吞吐量3.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6万标箱。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达到54.8%。“走出去”步伐加快,中方协议投资额累计8.5亿美元。
  五年来,我们聚力谋统筹优建管,城市品质持续优化。
  城乡布局更加合理。全面推进“多规合一”“三优三保”,新一轮镇总体规划修编圆满完成,“一城四片区”和小城市集聚发展格局基本确立。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完成179万平方米老住宅小区综合改造。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农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六大工程”,累计竣工交付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404万平方米,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5%和65%,建成苏州市美丽村庄13个、康居乡村150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建城乡道路109公里,提档升级镇村公路100公里,供电、通讯、供水等能力提升较大。智慧城市形成基本框架,建成数据交换中心和五大数据库,荣获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奖。服务配套更加完备,提升改造集贸市场17个,城乡公交实现无缝衔接,投放公共自行车1.2万辆。城市管理效率提高,“网格化”和“大联动”机制全面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持续开展,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创建成为省优秀管理城市。
  生态质量稳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占国土面积比例增加到20%,建成120平方公里核心生态圈。五年生态环保投入111亿元,实施流域水环境治理、畜禽养殖整治、生活垃圾处理、生态湿地修复等重点工程,在全国率先创新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模式,省考断面Ⅲ类以上地表水比例、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分别提升10%、8%和9.8%。完成上级下达节能减排任务,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提升至36万元/亩,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五年来,我们着力增供给补短板,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民生实事逐年推进,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750元,年均增长9.7%。积极扩大就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7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本市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启动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管理体制整合,主要险种参保率均超过99%,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800元,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开启市场化模式,每年用于救助帮扶的资金超过1.4亿元,发放社会保障卡115万张。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基本健全。改革住房保障政策,全面实施货币化补贴,五年安置保障家庭1160户,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5600多套,新增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35.6万人。市敬老院建成投用,全市养老床位数突破1.万张,镇级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中心实现全覆盖。军政军民关系融合,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成效,教育资源布局日趋合理,实施校安工程56.8万平方米,世界联合学院常熟分院、实验中学崇文校区、报慈小学等一批学校建成投用,完成国标校车升级,高考主要指标实现苏州市“五连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0%,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药品零差率全面实施,中医院扩建、三院迁建竣工投用,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10家,基本建成“15分钟健康圈”,公共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100%,“单独二孩”政策有序推进,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2.4岁。文体事业加快发展,建成江南文化艺术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中心,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率达73%,人均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面积分别达0.35平方米和3.78平方米,基本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放市民卡123万张。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