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安徽省)2017年巢湖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巢湖市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708 发布时间:2017-01-17 07:38:21
摘要:2016年12月28日在巢湖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 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抢抓机遇、等高对接的奋进历程 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
四是村镇建设亮点纷呈。完成柘皋镇、黄麓镇、槐林镇、烔炀镇等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入列合肥市唯一整市推进美丽乡村(镇)试点市,完成29个省级中心村、11个合肥市级中心村建设;争取农发行政策性融资4亿元,实施覆盖全市13个乡镇政府建成区整治项目219个。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639公里,槐坝路、栏中路等一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完成农村道路标准化改造150公里。启动农村全域生活垃圾治理,“三线三边”环境整治连续四年居于合肥首位。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1.12万亩。解决1.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八小”水利改造提升工程,清淤扩挖塘坝1454口,改造末级渠系1.6万亩。
五是生态文明画卷舒展。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二期矿山生态修复、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等18个项目基本建成;三期小流域治理工程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系统治理双桥河流域水环境,逐步改善柘皋河、双桥河等主要入湖河流生态。加快乡镇污水管网建设,烔炀、夏阁、巢湖南岸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完成挥发性有机物及城区餐饮企业整治任务,全年全域全面秸秆禁烧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优良率85%以上。大力推进“森林巢湖”建设,完成造林绿化2.1万亩,建成森林长廊32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12个。
六是改革开放活力激发。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推出“政银担”、“政保贷”等金融产品,首创5亿元“调转促”产业发展基金。改革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新增“占补平衡”建设用地指标1385亩,获评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扩大国资国企改革成果,破冰地矿中心等难点企业改制,释放国有资产发展空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放管服”改革,审批事项精化、审批流程简化、服务保障优化;挂牌成立不动产登记中心,顺利完成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公车改革任务。深入推进开放合作,与法国多尔市缔结友城关系,与巢湖学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产学研用”合作协议。引进利用社会资本,与中国水环境集团、深圳铁汉公司开展战略性合作,启动水环境治理、矿山生态修复、湿地公园建设等PPP项目。创新招商模式,组建产业招商小分队和长三角等四个投资促进局,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全年招商引资205亿元、增长2.9%。加强和扩大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
七是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施四个精准脱贫攻坚,出台“1+20”配套政策,全省率先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补充保险和低保、五保、脱贫“三线合一”。加强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2.9万人,参保率90%;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72.1万人,参保率99%;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年人均6240元和3600元。新增城镇就业48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大力开展灾后重建,受灾群众住房问题全部解决。实施33个“全面改薄”项目,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8所、幼儿园3所,实施“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培养工程,农村学区制管理实现全覆盖。推进李家大院维修保护工程,建成5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市、镇、村三级乡贤馆,成功举办央视“欢聚巢湖”文艺演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6.1万人,获评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被列为省食品安全创建试点城市。创新领导带案下访机制,省、合肥市交办的88件信访积案全部化解。平安巢湖建设纵深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今年汛期,我们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雨情、汛情,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时刻、场景,我们团结一致、戮力同心,投入近亿元、70万人次,与时间争速、与洪魔比强,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全市57座中小水库无一出险、24个千亩以上圩口无一溃堤、61公里巢湖大堤全线安全,夺取了防汛抗洪的决定性胜利,铸就了“以人为本、克难攻坚、众志成城、誓向胜利”的巢湖抗洪精神,这种精神必将在巢湖负重赶超、奋力崛起的新长征路上历久弥新、永放光芒!
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成就令人振奋。我们不忘初心、善作善成,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全国宜居生态示范城市、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养老产业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城市、中国生态魅力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县(市)等国家级荣誉,提高了巢湖知名度和美誉度,谱写了巢湖发展史上一段精彩华章。
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启示尤为深刻。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心无旁骛、持之以恒,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牢固树立省会意识,等高对接、深度融入,才能在共建共享中增创发展优势;必须铸造“三严三实”的工作作风,勇于开拓、敢于担当,才能在复杂环境中成就非凡业绩。
各位代表!奋斗凝聚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合肥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智慧指引、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鼎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群精诚团结、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巢各单位及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巢湖发展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巢湖实践”特色不够鲜明;与合肥主城等高对接、融合发展的程度不够深入;对合肥优质资源的共享利用不够策略;产业结构不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体量较小,工业经济相对滞后,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主要经济指标在合肥总量中占比较低;教育卫生、城乡建管、生态环境等民生事业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政府职能转变、效能提升还存在薄弱环节。对此,我们将强化问题导向,采取有力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跨越发展、加速赶超的关键时期
 
未来五年,是巢湖改革创新的关键期、产业发展的转型期、城乡一体的深化期、生态文明的提升期、人民生活的提质期和社会治理的优化期。综合判断,我市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区域战略强力实施,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一系列政策效应叠加释放,为巢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规划建设,合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创新之都”加快打造,为巢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合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巢湖市要坚持生态优先,充分彰显湖光山色特色品质,建成一座靓丽的明珠之城”,为巢湖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市拥有交通、生态、存量建设用地等优良要素的比较优势、集聚众多央企和上市公司的产业优势、构建五大板块功能区的平台优势,为巢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巢湖大地上,各种能量和潜力正蓄势待发,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恰逢其势、正当其时!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安徽争五强、全国进百强”目标和“明珠之城”定位,实施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双创驱动、城乡统筹四大战略,遵循特色发展的策略路径,努力把巢湖建成一颗闪亮的县域经济之星、一朵绚丽的城乡统筹之花、一座秀美的生态宜居之城,谱写中国梦巢湖篇章。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争先进位,综合实力力争进入全省五强、全国百强。实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
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五年重点实施“六项行动”:
(一)实施产业提质行动,致力建设“结构优化、业态高端”的明珠之城。牢牢把握“产业强、巢湖强”的发展逻辑,加快创新转型升级步伐,着力重构与大合肥现代产业相融、具有巢湖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高站位推进新型工业化。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加快“两化融合”,抓好技改扩能、产品创新、市场拓展,增强渔网具、钢构、建材等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主动融入合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依托居巢经开区、巢湖半岛等优质载体,“链接”合巢经开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0%以上。高水平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智能制造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拓展。发展壮大文化创意、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加快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业态,实施“电商巢湖”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顺应旅游消费升级趋势,争创中庙姥山岛等3个5A景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全国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到2021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高质量提升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与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2021年农产品加工产值200亿元。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创建一批省、市特色基地和农业园区。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