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0月19日在金凤区第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金凤区代区长赵会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金凤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金凤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在自治区、银川市党委、政府和金凤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金凤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和区市重大决策部署,主动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较好的完成了金凤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良好局面。
过去四年,科学发展取得新成就,既实现了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更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面对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带来的新情况,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是2012年的1?57倍,年均增长11?29%,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亿元,年均增长14?8%;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0亿元,年均增长24?2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亿元,年均增长12?75%。现代服务业高端引领。金凤万达、悦海新天地等“六大商圈”成为银川商业新中心,新华联广场、建发大阅城等6个“双十工程”项目建成运营,金融电商、电子竞技等产业异军突起,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55?61亿元增至2016年的97亿元,年均增长10?1%。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机械制造、服装纺织、清真食品、新型建材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3家,德泓纺织、赛文节能等5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64?37亿元增至2016年的95亿元,年均增长12?56%。都市现代农业形成特色。不断扩大“三精”农业规模,建成规模养殖基地12个、永久性蔬菜基地1?65万亩,培育区、市农业龙头企业24家,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称号。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2∶48∶50,更加符合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定位特点。
过去四年,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既实现了城乡面貌的巨大改善,更打造了宜居宜业的响亮品牌。立足“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定位,全面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城市框架不断拓展。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20亿元,推进银西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启动宝湖路等4个城市管廊工程;加快良田镇特色小城镇“1+6”中心村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3个,综合改造老旧小区35个,先后建成413万平方米安置区;实现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五年成型”目标,全面启动阅海经济区发展规划编制;相继建成宁夏国际会堂、宁夏大剧院等地标建筑,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至42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有效改善。阅海、宝湖、艾依河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银川花博园、阅海湾“三园一轴”成为都市生态观光旅游品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09平方米,居全市首位。环保网格化管理机制有效落实,减排任务顺利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城市管理精细提升。建立“六位一体”物业管理新模式,成立全区首个无人机巡查中队,开展15个小区垃圾直运及“以克论净”进社区活动,推行公安、城管等部门参与的“2+X”城管大联动机制,实现互联网、政务网、公安信息网“三网一屏”,“智慧城管”模式形成特色品牌、走在全区前列,成功协办“全国城市管理现场观摩会”。
过去四年,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既实现了资源要素的加速集聚,更夯实了赶超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减少本级行政审批事项13项,压缩办理时限576个工作日,建立并公布政府部门“三项清单”,成为自治区首个行政事业性“零收费区”。全面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居家养老、市区环卫、学校供暖实现服务外包。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被列为国家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区。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全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诊疗服务,建立卫生院协作办医模式,实现群众足不出镇享受专家医疗服务。全面推行名校集团办学,大力推广教师“区管校聘”模式,“231”高效教学模式荣获国家首届教学成果奖。对外开放成效日益显现。连续协办中阿经贸论坛和中阿博览会,建立与部分阿盟及伊斯兰国家驻华使馆常态化联系。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成为中阿合作的重要平台,注册入驻企业超过600家,金融中心独栋楼宇主营收入超过100亿元,丝路通中阿B2C电子商务平台上线交易,首家保税国际商品展销中心建成运营,首个城市候机楼启用。绿博会、智慧城市主题峰会、中美旅游高层对话等大型国际化展会顺利举办,招商引资累计实际到位资金290亿元,对外开放迈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
过去四年,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既实现了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更凝聚了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始终坚持公共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出台教育、医疗、社保等惠民指导性文件23个。累计投入39?68亿元,落实为民办实事40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一批重大问题得到解决。优先发展科教事业。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7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强化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建成就业创业实训基地、“8+X金融电商创客空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次),培育小企业877家、小老板21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全面提高大病医疗救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7亿元。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实施老年福利中心项目,新建城乡社区“老饭桌”服务点23个,整合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47个,建设智慧小区8个、智能化社区25个。狠抓扶贫攻坚。脱贫销号671户2852人,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生态移民安置任务,启动“十三五”移民安置区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药品“零利润”普惠城乡居民,良田镇卫生院被评为全国优秀卫生计生机构、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金凤区荣获“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称号。繁荣文体旅游事业。成功举办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深入开展“西部放歌·黄河诗会”等品牌文化活动。深化“平安金凤”建设。连续4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累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431件,群体性上访批次、人数实现“双下降”。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3400元和10950元,年均分别增长10%。
过去四年,依法行政取得新进步,既实现了政府职能的加快转变,更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议案18件、代表建议270件,政协委员提案218件、意见建议46件。修订《政府议事规则》,依法公开近4000件政务信息。先后召开44次政府常务会,决定事关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442项。切实抓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涉农资金、生态移民资金审计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进一步规范土地管理和财政资金使用。高度重视电视问政、政务微博,累计解决和回复各类问题5900余件。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拓展精神文明活动载体,形成“日行一善”、“最美金凤人”德育品牌。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制定《关于加强法治金凤建设的实施方案》,“六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荣获全国法治区创建先进单位。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大好局面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深入开展“三政两不为”整治等专项活动,累计问责165人,机关作风明显好转。四年来各级组织累计荣获国家级表彰奖励19项,荣获自治区、银川市表彰奖励267项。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我区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产业结构实现“321”战略性转变,城管体制、农村产权制度、政府购买服务、简政放权等多项改革引领全市改革方向,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成为中阿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宁夏对外开放的闪亮名片,6?6万城乡居民迁入宽敞明亮的新居,整建制“生态美丽回乡”成为全区美丽乡村建设样板,房地产开发面积连续多年位列全区第一,城市化率居全区之首。特别是今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区视察民族宗教工作,给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极大鼓舞!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金凤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良好基础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务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金凤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各人民团体、驻区部队,向参与建设的电力、通讯、金融、保险等各有关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四年来的奋斗历程,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必须狠抓第一要务,实施项目带动。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稳定政府投资,活跃民间投资,才能破解欠发达地区增长瓶颈,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二是必须打破思维定势,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深刻变化,才能在竞相发展中破解难题、厚植优势。三是必须克服路径依赖,推进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推进“反梯度”产业承接,主动放弃对传统模式的过度依赖,才能实现增速换档、动力转换、结构调整的新突破。四是必须摆脱工作惯性,大胆创新实践。坚决摒弃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作风,激发全体干部的创业热情、干事激情,立足岗位发挥才智、展示才干,才能以政府的高效率换取发展的加速度。五是必须树立问题导向,补齐民生短板。把群众所需作为施政所向,解决好征地拆迁、住房安置、教育医疗、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实事,才能增强群众获得感,赢得广泛支持,实现社会和谐。六是必须弘扬宁夏精神,凝聚发展合力。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魄力和韧劲狠抓落实,形成说了算、定了干、干必成的务实作风,持续提高政府执行力,才能把改革发展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