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甘肃省)2017年会宁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会宁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325 发布时间:2016-12-19 08:03:47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0月26日在会宁县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会宁县县长 秦俊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2年以来的五年,是会宁改革发展进程中...
根据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打好脱贫攻坚战”统揽工作全局,坚持以“建设旅游文化城市”引领县域经济发展,强化顶层设计、夯实微观基础,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培育市场主体、壮大产业体系,保障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通过今后五年或更长一段时期的努力,着力形成“三大优势支撑”,有效依托“四大项目支撑”,充分运用“三大政策支撑”,全力建成“四县三区两城一市”。
主要奋斗目标是:按照中央关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判断,未来五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
实现上述目标,要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旅游文化城市,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小康会宁进程,努力完成六个“2+1”战略任务。
一、紧紧围绕建成小康会宁,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决战
紧盯制约发展的公共性、基础性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基本达到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努力实现“两提升、一支撑”。
提升生产生活水平。抢抓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和“6363”水利保障行动重大机遇,加强“水、田、路、林、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施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和扎子塬电力提灌等工程,新修梯田50万亩,新增水地16万亩,发展高效节水11万亩,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硬化村组道路2200公里,每年建设公路绿化带400公里,完成造林绿化10万亩。新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5个、环境整洁村116个。实施动力电升级工程,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实现安全稳固住房全覆盖。扩大移民搬迁规模,在北城二十里铺、南城十里铺试行进城入园安置模式,在会师镇南咀、丁家沟张庄试行旅游开发安置模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完善“教、卫、文、网、视、村”等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和乡镇中心幼儿园扩容提质,适龄儿童入学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到100%。加快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提高贫困群众医疗服务水平,城乡三项基本医疗卫生覆盖率达到100%。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五馆一场一中心五公园”建设,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乡村舞台84个、“一村一场”健身点134个。实施网络通村工程,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县。全面推进高标准村级阵地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全覆盖。
支撑脱贫致富能力。抢抓被列入全省18个开发性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县的机遇,按照“守住一头子、多做几样子”的增收思路,着力培育“1+N”产业增收模式,建立产业大发展、资源大开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的联动机制,引导贫困群众抱团致富。创新扶贫方式,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和技能培训,完成职业就业技能和“两后生”等各类培训4.3万人次,实现有需求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提升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定期开展“大走访、回头看”活动,持续推动双联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努力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二、紧紧围绕建成创新会宁,全力以赴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抢抓结构调整窗口期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持续巩固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全面优化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实现“两振兴、一繁荣”。
振兴产业体系。按照“三稳三扩两改一延伸”的农业产业总体思路,做强做实传统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定实施百万亩全膜玉米、百万亩黑膜马铃薯种植,打造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做大做优区域性优势产业,每年种植高原夏菜2万亩以上,新增林果5万亩,稳定小杂粮、亚麻、瓜类种植,加强苹果、核桃田间管护;做精做细地方性特色产业,每年新增中药材1万亩,发展红葱、黑枸杞、玫瑰、百合等特色种植,力争将油用牡丹种植打造成省级示范园;每年更新改良优质紫花苜蓿30万亩,引进西门塔尔等肉牛2万头,畜禽饲养量达到600万个羊单位;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实施“86115”工业经济发展行动,建成环保设施制造产业园、教育教学用具制造产业园、南部苹果观光产业园,着力构建绿色发展与信息化相结合、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相结合的工业经济体系。开展旅游文化“宣传年、成型年、提升年、标准年、巩固年”等活动,强化旅游文化引领,建设“六大景区”,打造以县城为内核、以景区周边10公里为拓展范围的旅游文化产业带。到2021年,旅游文化产业综合收入达到30亿元。 
振兴发展载体。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立足市场主体需求和产业发展态势,以“三区四园”建设为载体,改善园区道路、管网、电力、通信等设施,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创建省级示范园区。加快中国西部肉羊河畔交易市场建设,依托弘利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优质牛肉产品生产基地,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鼓励传统产业设施装备智能化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质量效益、能源环保、安全生产水平。扩大工业经济总量,营造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市场、服务和制度环境,培育产值上亿元核心工业企业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37家,工业增加值达到8.9亿元、增长47%。
繁荣新兴业态。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强劲发展。加快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建设,实施白草塬、西沟塬、新庄塬等风电场项目。开发凹凸棒无机非金属材料,积极发展中药饮片、成药制剂、亚麻胶囊等系列产品。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发挥“阿里巴巴”“京东”带动效应,打造“汉唐电子商务孵化一条街”,推动会宁农特产入驻“供销e家”等网上销售平台,推进物流配送、三级服务体系、宽带网络和“互联网+”建设,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3亿元,交易规模年均增长30%以上。力争把会宁建设成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充满创业活力的创新型和智慧型城市。
三、紧紧围绕建成协调会宁,全力以赴建设旅游文化城市
坚持“一河引领、两岸繁荣、三山增秀、四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战略,将旅游文化产业与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有机融合,努力实现“两完善、一壮大”。
完善城市框架。按照陇中区域性特色小城市的定位,坚持“金规划、银建设”的城市发展理念,围绕祖厉河城市轴线,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管控和建设,形成“大疏大密、大红大绿、大古大新、大出大进”的城市风格。紧紧抓住棚户区改造机遇,完成县城规划范围内的棚户区全改造,实现“棚改+”效应。新建公共停车场15处,新增停车位1万个,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坚持轴心驱动、纵向延伸、横向拓展,推进滨河西路二期、滨河东路北段、文化路东西段、长征南路延伸段、教育片区四条路、会南大道、夕照路、遵义路等道路建设,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12平方米,达到现代化城市标准。
完善城市功能。遵循源头控制、生态治理的原则,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启动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逐步消除主要街道架空线,实现城市地貌景观科学规范。加快长征中路、长征北路、广场南北路、文化东路、滨河西路、滨河东路、延安街等道路绿化带建设,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实施城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等项目,改造雨污分流管网175公里,配套建设供水管网39公里。启动老城区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敷设供热管网38公里,新增供热面积343万平方米。城市自来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天然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分别达到75%、85%。
壮大城市商圈。推进产城融合,做好“融”的文章,释放“合”的效应,打造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西雁水岸商业街、厉河文化商业街,加快建设现代路锦绣江山商业街、鼓楼巷商业街、将相台府商业街、滨河东路电子数码城,不断增强城市产业发展承载能力。争取将会宁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脱贫攻坚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加快形成“一主一副、一带三轴”的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城镇化率达到46%。进一步调整行政区划,完成八里湾乡、党家岘乡、土高山乡撤乡建镇,建制镇比例达到96%。
四、紧紧围绕建成绿色会宁,全力以赴改善县域生态环境
抢抓全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创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天蓝、水清、地净的绿色家园,努力实现“两推进、一加强”。
推进全域绿化。以全域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为总目标,坚持“荒山绿化生态化,城镇绿化园林化,道路绿化林荫化,村庄绿化花果化,耕地绿化产业化”的栽培模式,继续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和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新增造林5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1%。推进城区大环境绿化、中幼龄抚育改造等造林绿化工程,构筑城乡绿色屏障。坚持把引洮和靖会工程与产业培育、绿色发展相结合,统筹实施基础设施、村庄绿化和生态环境改善项目,促生水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推进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构建循环型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努力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双提升”。做实循环经济基地、园区、产业链、企业、项目“五大载体”,形成覆盖三次产业、连接城市农村、贯穿各个环节的循环经济承载和支撑基础。依托西城产业开发区和郭城工业集中区,重点实施食品生产废渣、粮油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及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生物有机肥料、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等项目,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