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25日在南充市顺庆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政府区长 黎 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查,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十二五”发展主要成就和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责,迎难而上、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这五年,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GDP净增加126.6亿元,年均增长9.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5亿元增加到12.3亿元,增长了1.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19亿元增加到241.2亿元,实现了翻番。工业经济、商贸服务业、农村经济等重要指标增长较快,超出预期目标。全区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16位、丘区第6位、川东北首位。
这五年,是基础建设成效明显,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的五年。五年来,共投入城建资金347亿元,实施北部新城、潆华新区、西山综合开发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城市框架不断扩展,功能不断完善。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17.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79.9%,比“十一五”末提高4.2个百分点。累计搬迁改造居民住房200万平方米,建设居民还房和保障性住房282.7万平米。累计改造农村危房61万平方米,建设农村廉租房8100平方米,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实施城区136条街道和121个小区改造。新(改)扩建农村公路860公里,安装公路路侧防护栏410公里,全区实现“半小时交通经济圈”。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全面提升的五年。五年来,共投入民生项目资金102亿元,解决了一大批就医、就学、行路、安全饮水等民生问题。教育投入达28亿元,新(改扩)建学校8所,新增校舍面积9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医疗卫生投入1.2亿元,改造建设市中医医院、区人民医院、区急救中心,建设乡镇(中心)卫生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村卫生室203个,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评审。文化、体育等事业加快发展,建成综合文化站(中心)29个、农家(社区)书屋240所,全民健身广场10处、社区健身路径60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56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234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3.1%和14.1%,2.4万农村贫困人口和1.3万城镇低收入群体脱贫解困。
这五年,是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彰显的五年。五年来,我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彰显。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七权确权登记工作和产权流转交易进展顺利。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全面并轨。财政改革不断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不断完善。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政府职能职责进一步理顺。规划并启动建设创新驱动试验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园区。对外开放工作深入开展,投资促进工作成效明显,共招引各类项目117个,总投资559亿元。
这五年,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积极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投入资金近亿元,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18座、垃圾中转站19处,关闭规模养殖场186家。新造林2万亩,巩固退耕还林6万亩。创建生态乡镇5个、生态村66个。农村面源污染有效控制,西河水质明显改善,嘉陵江顺庆段水质保持良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省控标准。
这五年,是民主法制不断加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区委领导,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定期向区政协通报工作,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规范权力运行。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209件,政协委员提案312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5%。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团和常务会会前学法制度,完善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畅通公众意见表达反馈渠道。建立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编制行政许可项目目录,多渠道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办事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八项规定”,切实纠正“四风”,抓好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从源头遏制腐败。做好依法治访,有效防控群体事件发生。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事故总量连年下降,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们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4亿元,同比增长7.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390.4亿元,同比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1亿元,同比增长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2亿元,同比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61元,同比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34元,同比增长9.8%。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三次产业健康发展
1. 商贸服务业稳步发展。骨干商贸企业经营良好,茂业百货、天赐名店、大润发等企业经营稳中有升。全力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南门坝商业副中心多业态形成,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电商产业园基本建成,阿米、齐喜等10余家电商企业入驻,成功申报全省首批中心城区服务业转型发展试验区。商业综合体建设进展顺利,仁和春天、保利IMAX国际影院基本建成,火车北站站前广场城市综合体、宝信商业广场等项目加快实施。西山风景区旅游服务功能明显提升,搬罾青山湖休闲观光带基本建成,成功承办全市第七届乡村旅游节,全年旅游总收入和总人次分别增长21.8%、25.2%。
2.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大力扶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促进日上、兴城、泰鑫等骨干企业增产增效。积极培育中小企业,禾香生物等10户企业成功升规。加快工业项目落地建设,嘉科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鑫达新材料项目主体竣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华塑建材等一批技改扩能项目建成,天喜空调、川北凉粉、绿科禽业“新三板”上市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实施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个,2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川北凉粉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夯实工业发展平台,潆华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5亿元,园区面积拓展1000亩。
3. 农业产业持续发展。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完成高标准农田整治1.1万亩,新建产业道路28公里,新建(维修)渠系475公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特色产业提质扩面,水果、蔬菜、养殖等产业链日趋成型,新建高标准露地蔬菜基地0.7万亩,猕猴桃、柠檬和珍稀林木基地0.8万亩,生猪、蛋鸡、肉羊等标准化养殖基地16个。农业科技服务加强,推广运用农业“三新技术”26项,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77家,建成全区农业可视化监控平台,创建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
(二)项目工作成效明显
1.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01个,完成投资171.5亿元。其中,实施产业项目15个,完成投资90.7亿元,特别是鑫达新材料项目,年内投资达到23亿元,厂房全面建成。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9个,完成投资24.4亿元,潆华二期主干道跨线桥主体完工,北部新城四路、荆溪高压线走廊开关站等项目快速推进。实施民生项目29个,完成投资26.4亿元,望天坝、潆华二期还房和府荆路廉租房建设顺利。实施生态环保项目5个,完成投资0.6亿元,区第一污水处理厂、西河污染治理等一批环保项目顺利实施。
2. 争资引项卓有成效。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工程谋划和包装项目110个,向上申报项目65个,23个项目进入国省“笼子”,全年到位项目资金17.6亿元,增长10.9%。实现省外到位资金54.5亿元,新签约中国重汽、浪潮集团等重大项目2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
3. 项目保障措施有力。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牵头项目建设制度和项目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17.8亿元,充分保障项目建设需要。向上报征土地3037亩,盘活利用闲置土地190亩。实施拆迁百日攻坚战,23宗出让土地拆迁遗留问题基本解决,清泉坝棚户区、市第四水厂、市污水处理厂等市属重大项目拆迁顺利,全年拆迁57万平方米。严厉打击阻挠施工的违法违规行为,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城乡环境持续改善
1. 完善城镇功能设施。对城区38条背街小巷和77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整改和修缮4个城区农贸市场,对场镇管网、排水、绿化和活动场地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完成8镇9乡规划编制,建成渔溪凤庄新农村综合体,实施凤山伍家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新建新农村聚居点20个、幸福美丽新村50个、农村廉租房162套。
2. 推进生态环境优化。全面完成西河流域生态绿化建设、治污重点项目建设和沿线污染治理任务,退耕还林6万亩,沿岸森林覆盖率达26%以上,西河流域水质持续好转。创建省级生态乡镇5个,新建城区扬尘污染处理设施120个、餐饮油烟处理设施130处,全面实施城区居民户煤改气工程。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污水处理厂社会化运营经验在全省推广。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3天,总量减排位居全省第2名。
3. 加强城乡环境治理。添置完善环卫设施,机械化作业率达到40%;启用凤山、芦溪压缩垃圾中转站,新建农村垃圾池300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实现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持续开展治理“十乱”行为,率先在全省开展“城管进高校”试点。推行停车公司化管理模式,合理规划并开发城区停车位,城区停车管理进一步规范。积极开展“争做文明顺庆人”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文明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四)民生事业不断进步
1. 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投入财政资金4500万元,启动37个贫困村脱贫工作,3477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投资6000万元,实施农村路网改造,新建县乡村社道路200余公里,新安装公路路侧防护栏110公里,农村公交一体化工程启动实施;投入1.2亿元,建成桂花等3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和58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14.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投入1.3亿元,启动华凤老街等3处城区卡口棚户区改造;新(续)建还房133万平方米,建成并回迁还房8.9万平方米。社会保障、就业创业、教育助学等其它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2.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启动建设4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潆溪小学等4所学校改扩建工作有序推进,职工大学迁建工程(一期)全面完成,新设立民办学校5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分级诊疗,完成4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20个村卫生室建设;县级医院改扩建项目启动建设,“省级口腔卫生综合示范区”创建达标。启动建设区图书馆、朱德读书室,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新增全民健身广场4处、社区健身路径12个、农民健身工程10个,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70余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动员、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工商质监、食品药品、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统计、档案、残联、工会、老龄、科协、公积金、地方志、共青团、关工委等其他社会事业都取得新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