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川省)2016年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433 发布时间:2016-12-04 06:25:47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31日在仁和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代理区长 李春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二〇一五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31日在仁和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代理区长  李春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二〇一五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区政府牢牢把握“超常作为,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统筹协调稳增长,全力以赴保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亿元,同比(下同)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61.1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6%。完成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7亿元,下降2.47%。完成区本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4亿元,增长2.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7095元、12715元,均增长10%。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区域经济平稳增长
工业经济止滑回升。以振兴实体经济为头等大事,实行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制度,将富邦、嘉利达等12户企业纳入重点支持“红名单”,落实帮扶措施35条,争取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300万元、应急转贷周转金1.9亿元,帮助重点企业融资2亿元。干坝子风电项目一期建成并网发电,中国重汽矿用车生产线一期基本建成。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完善橄榄坪园和迤资园基础设施。提升煤炭安全生产能力,促成18家煤矿复产复工,2处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通过验收。全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10亿元,增长6%;工业增加值152亿元,增长8.4%。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整合财政涉农项目资金4.2亿元,大力发展贫困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帮扶2000人实现脱贫解困。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对口援边工作稳步开展。继续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效节水示范区建设,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坝乡生态谷农田综合治理项目有序开展,大竹河水库枢纽工程通过蓄水验收,跃进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和渠系配套水源工程全线贯通,建成蓄水池514口、提灌站24座,整治病险水库10座,新建及硬化农村道路116.8公里,新增特色产业面积5.2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抽检合格率达100%,成功申报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9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品牌。全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15.2亿元,增长3.8%。
三产发展活力增强。积极对接并出台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政策,推行货币化安置,全年销售商品住宅3298套,增长20%。大力扶持企业发展,仁和影城、普达芒果乐园、玉石文化街等投入使用,毅德城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全区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达59家,新增6家。成功承办第六届四川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市七运会、欢乐阳光节等大型活动,举办汽车联展3次,特色商品展6次,有效带动消费增长。积极发展阳光康养和乡村旅游业,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6个,全年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3亿元,增长37%。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亿元,增长11.8%。
二、全域统筹,建管并重,城乡环境持续改善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完成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形成供排水、城市夜景等4个专项规划,以及布德镇、太平乡等6个乡镇规划,城乡布局更加合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铺设供水管网5740米、污水管网3500米、电缆管沟3360米、供气管道5000米;阳光大道、花城大道等主干路网干坝塘核心区段基本建成,普达一期道路、跨线大桥等城市道路正常推进,高铁南站站前基础建设前期工作有序开展,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攀大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顺利实施。投入特色集镇建设资金4700万元,配套完善总发、大龙潭等乡镇基础设施,平地镇“百镇建设试点”打造基本完成。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美化、亮化仁和老桥至普达沿线,改造城区道路绿化景观,完善滨河休闲景观带,启动宝灵寺至五十一连接桥河道整治前期工作,阳光花城打造成效显著。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建农房149户,改造93户。全面建设彝家新寨,两处旅游景点打造初现雏形,125户农房建设全面铺开。迤沙拉传统村落打造顺利推进,啊喇乡、平地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面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顺利通过国家十部委验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成绩突出。
城乡管理精细规范。完善土地运营、征地拆迁、农民安置等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处理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33起,拆除违建面积2962平方米。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接件1.3万件,办结率达89.7%。“五创联动”扎实开展,34项创建任务顺利完成,迎接第二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全面启动。大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第三期全面完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平方公里。加强企业节能降耗,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下降7%。深入开展扬尘、汽车尾气治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9.2%。
三、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重点改革有序推进。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行政审批2项、收费项目2项,承接省、市下放行政审批权限5项。探索开展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实行工商、食品药品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置换债券资金5.7亿元,缓解地方债务压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计划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全面铺开,试点乡镇基本完成。政府机构、公立医院和事业单位改革稳步实施。
对外开放取得实效。开展小分队招商、全民招商,积极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中国西部进口展等招商推介活动,外引内联工作取得实效,促成天津致远、湖南红宇与白云铸造签订合作协议,山东高速与富邦公司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成功签约攀枝花毅德城、3D打印等项目12个,协议金额达100亿元,已开工建设9个,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5亿元,增长13.5%。
创新发展步伐加快。落实区域科技创新政策,转化5项科技成果和20项专利。加强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5人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10人获国家级竞赛奖励。“互联网+”行动计划有效推进,促成电商企业成立线下体验店,建成4个农村电商服务站。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攀枝花学院开展合作,吸引40名毕业生到我区创业。发放个人小额担保贷款378万元、企业小额担保贷款1500万元,带动388人就业。
四、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投入资金13.4亿元,完成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206项民生工程、20件民生大事。大力改善居住条件,启动3个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改造棚户区1461户,改造农村危房217户,安置采空沉陷区农村居民106人。积极兑现创业补贴、稳岗补贴1660万元,惠及群众3794人、企业41家,新增就业3450人。加强社会保障力度,“五险”参保人数达7.8万人,支付各种社会保险待遇2.4亿元。完善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办法,发放城乡低保金2769万元、城乡医疗救助金828万元。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优化网格化管理,社情民意受理中心接件2.1万件,成功调处率达96%。全面开展风险评估,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理32件重点信访案件,信访总量下降25 %。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健全反恐应急处置机制,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群众安全感测评满意率达90.2%,中坝乡团山社区成功创建省安全社区。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有效开展,征兵工作圆满完成。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河中学礼堂和体育运动中心投入使用,仁和思源实验学校建设实现开工,大河中学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继续保持县区高中第一名。加大科普服务能力建设,阳光社区科普广场、平地果业科普服务站相继建成。苴却砚博物馆投入使用,2个村级文化广场全面完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在市七运会上获得团体总分第2名、奖牌第3名的历史最好成绩。持续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新农合参合率达99.7%,建成12个村卫生室,平地卫生院入选全国千所群众最满意乡镇卫生院。落实国家单独二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3.42‰。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机关事务、民族宗教、工商、质监、人防、消防、气象、防震减灾、农村能源、邮政、通信、工商联、残联、文联、档案、地方志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依法行政,提高效能,自身建设切实加强
法治建设不断深入。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区纲要,明确政府行政权力清单,规范自由裁量权,行政权力运行得到有效监督。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和议事规则,行政决策更加民主科学。深入开展“法律七进”工作,“六五”普法顺利通过考核验收。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群众和媒体监督,办结市、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共189件,满意率98.4%,基本满意率1.6%,民意调查和阳光政务反映的事项得到及时办理。
政务水平稳步提高。深化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探索实行“一窗进出”审批模式,部分行政许可事项纳入三级联动审批,办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202个,行政效能提速40%以上。率先在全市实行政府采购竞价模式,全年组织集中采购321次,节约资金2406万元,节约率11%。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审减资金2689万元。
廉政建设取得成效。扎实开展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促进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创新实行政府党组会述责述廉制度,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实行主要负责人不直接分管人、财、物制度,监督制约“一把手”权力。完善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管理办法,明确部门、乡镇和村组责任,堵塞监管漏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十项规定,倡导勤俭节约之风,“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5%。
各位代表,随着2016年的到来,“十二五”已载入仁和建设史册。回首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全区上下同舟共济、砥砺奋进,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着力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城乡统筹和民生保障四件大事,积极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举措,基本完成了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5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8倍;区本级地方财政收入达6.7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4倍;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1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03倍;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15.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5倍;预计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7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5.5亿元,是“十一五”的2.3倍;累计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38个,支撑了“十二五”的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在全省类区县综合排名位居前列。
结构调整呈现新变化。二产占比提高3.8个百分点,工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非煤工业占比达62.3%,形成以煤炭、钢铁延展加工、机械制造、耐磨铸件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成为攀枝花工业的增长极。钢材、机电、汽车等专业市场形成规模,建设阳光康养度假区和城市综合体,成为攀枝花三产服务业的潜力股。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形成果、畜、烟、菜、粮五大特色优势产业。
城乡品质得到新提升。投入市政基础建设资金12.8亿元,重点推进河道整治和街区打造,“五创联动”工作统筹推进,城乡面貌和品质进一步提升,建成区面积从10平方公里增加到19.7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由25平方公里增加到67.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41.9%增加到48%,成为攀枝花的城市主要拓展区。投入交通建设资金2.2亿元,改造县、乡、村道221.4公里,交通里程数由811公里增加到865公里。投入“三农”建设资金21.4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6500亩、高效节水灌溉7万亩、中型水库1座,解决6.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新村聚居点43个、旅游新村8个。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达58%,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6%以上。
改革创新释放新活力。政府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力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实施,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流动更趋合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入,农民财产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实施科技项目123项,实现成果转化21项,申请专利378项。开放合作成效显著,成功引进普达、中国重汽等80余个重大项目,累计到位资金400多亿元,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