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切实加强。投入资金16.14亿元,完成省市区民生工程200项。高标准推进“六个一批”扶贫攻坚计划、惠民“九大行动”和对口帮扶工作,实现69户相对贫困户脱贫减贫。新增城镇就业6219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4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6%。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解决存量失地农民社保2700人。低保标准提高10%,发放低保金778.61万元。合江一期保障性住房投入使用,解决382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竣工新居工程23.6万平方米,完成农民危旧房改造254套、农村“安身工程”建设37户,新增安置3119人,其中货币化安置1114人。完成村(社区)活动中心标准化建设41个,新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7个、村(社区)儿童之家92个。
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全面实施中小学学区制,光华实验小学及幼儿园投入使用,启动幼儿园标准化提升工程13个,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1500名,义务教育均衡化指数居全市前列。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创建省市级卫生单位12个。区疾控中心、区人民医院、区第三医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复)审,和盛镇卫生院创建为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完成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8000人。获得国家和省市文艺创作奖项14个、体育比赛奖牌148枚,荣获省级“书香之城”称号,承办了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坐式排球赛,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金温江半程马拉松赛等活动。成功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创建全国文明单位3个,入选中国好人、四川好人榜和成都榜样各1人。全面推进“三社互动”,新登记社会组织33个,实施政府购买社会服务31个,涌泉“积极型社区”治理模式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最佳案例。深入推进平安温江建设,开展了严打暴恐、“黄赌毒”、非法集资等专项行动,完成电动车集中登记上牌、流动人口“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信访重点部门常态化入驻联合接访中心,新建法律援助工作站4个,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3085人次。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452件。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完成肉菜溯源民生工程。深入开展了道路交通、消防、电梯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部位安全专项整治,建成省级安全社区5个,全区无较大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五)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意见197件、政协委员提案198件。坚持区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落实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公示听证制度,合法性审查重大决策事项174件。完成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建设,创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3个,办理行政复议案件45件。 “六五”普法通过验收,总分位居全市前列。
行政效能有效提升。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政府工作部门由26个减至23个。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启动行政审批、投资审批、收费清理等8项专项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前置条件179项、涉及民生领域证明材料1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全部调整取消。完成157类事项办事流程再造,全区受理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按时办结率100%。健全“一对一”服务企业机制,办理企业反映问题62件。加大政务公开和网络问政力度,办理市(区)长信箱、公开电话和文明热线群众诉求1.9万多件,满意率达96.7%。
政风行风切实改善。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3.8%,区政府发文和全区性会议数量分别减少14.7%、6.1%。扎实做好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工作,高标准完成16项巡视整改任务。建成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依法开展各类审计180项,被评为全国审计工作先进单位。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创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延伸巡查和“再督查”工作,严肃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同时,目督、保密、人防、民宗、外事、侨务、对台、史志、双拥、气象、粮食、残联、工会、共青团、国防动员、新闻出版、对口援藏、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我区负重攻坚的五年,我们克服了各方面的困难和压力,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区人民的团结拼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驻温单位、部队和武警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改革创新突破性还不够大,创新驱动尚未成为发展主引擎;产业结构不优,主导产业不突出,经济发展以投资拉动为主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外向交通瓶颈制约依然突出,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尚未健全;城乡建设管理有待加强;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公共服务配套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规划纲要说明及2016年重点工作
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说明
根据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政府组织编制了《温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现简要说明如下。
温江“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要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率先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宜业宜居宜游国际化卫星城,为建设现代化新温江奠定决定性基础。
“十三五”时期的支撑目标是:
——建设创新改革开放之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浓厚,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如期完成,初步建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进城市。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建设三医融合产业之城。保持高于全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推进产业向高端发展,构建以三医融合为主攻方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前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综合经济实力的领先地位巩固提升,初步建成以三医融合为特色的全链式生物医学产业聚集地。
——建设便捷高效畅通之城。构建“三高八快六轨”对外交通体系,初步建成西向交通主枢纽;健全完善全域覆盖、快速便捷、无缝接驳的公共交通体系,2020年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50%;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建设天蓝地绿亲水之城。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初步构建生态制度体系、生态发展体系和绿色经济体系,“三河亲水”魅力彰显,特色化的休闲旅游和健身服务品质提升,美丽温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建设文明和谐幸福之城。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崇德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依法治区取得显著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重点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优化发展环境。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形成平衡发展新格局。重点构建卫星城新格局、优化提升城市功能、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重点加强城乡生态体系建设、促进资源能源集约高效利用、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是坚持开放发展,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重点完善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推进区域国际化、扩大和深化多层次区域合作。五是坚持共享发展,顺应人民生活新期待。重点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充分就业、高标准精准扶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温江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此外,《纲要》还对规划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于2016年重点工作
2016年是我区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率先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省委“三大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和市政府“六大行动、三个加强”总体部署,以区委“五城建设”为统揽,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强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为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国际化卫星城奠定坚实基础。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3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降低。我们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建设创新改革开放之城,着力动力转换,激发突破发展新活力
大力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和融入“一带一路”行动,加强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提升社会创造力、创新力和创业力。
深化创新创业。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快构建多元参与、多极支撑的创新创业政策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创新创业引导基金规模,争取引进健桥资本等国内外知名创业基金2—3支。积极推动国家电商委电子商务孵化器西南总部和智慧自驾旅游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做优SBI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启动建设一批创业场、创业咖啡、蓉创茶馆等“创投+孵化+市场”新型孵化器,新增创新创业载体7万平方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开展“三医融合”技术攻坚,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激活在温高校创新资源,建立校地合作联动机制和人才引进机制,实施西南财大创新中心、成都中医大科技园等一批校地合作项目。办好“创业天府菁蓉汇·温江专场”、“蓉漂茶叙·温江青年创客会”、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继续开展“创业进高校”、“创业进社区”活动,营造温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