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广东省)2016年河源市源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河源市源城区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455 发布时间:2016-11-10 07:39:21
摘要:2016年1月10日在河源市源城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源城区代区长 孔德胜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科学发展结硕果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
成绩固然可喜,问题尤须警醒。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优;重大项目和大型骨干企业不多,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一些单位和公职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作风建设仍需继续深化。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展望源城新愿景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实现经济社会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根据区委六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源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政府编制了《源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拟定了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会议安排,《纲要》将提交此次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对今后五年的发展,区政府将按照区委六届十次全会的战略部署,继续坚持科学发展,紧紧围绕建好“首善之区、幸福源城”的总目标和打造“富裕、文明、美丽、和谐”新源城的核心任务,深入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实现源城新愿景,再创源城新辉煌。
展望“十三五”,我们将:
奋斗五年,让源城更富裕。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03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人均生产总值97000元,年均增长9%以上;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2.1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700元,年均增长11%以上;在岗职工年均工资达到12万元。努力争当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排头兵、全市率先发展的领头羊,确保2018年与全省同步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奋斗五年,让源城更文明。积极推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深入开展,客家文化和传统美德得到传承和创新。推进学习型源城建设,广泛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城乡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奋斗五年,让源城更美丽。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布局,提高中心城区的集聚度和首位度。注重优化镇村规划,统筹城乡整体发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城市提质扩容,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优化生态环境,市区“净、绿、亮、美、畅”水平全面提升,建设岭南健康休闲旅游名城,打造宜居宜业现代生态园林城市。
奋斗五年,让源城更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发展社会事业,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全面提高,关键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民主法制进一步完善,群众切身利益得到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社会服务管理体系逐步健全,不断提高社会和谐度。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促进就业。“平安源城”建设深入推进,政治大局和谐稳定,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谋事创业谱新篇
 
五年看头年,开局是关键。做好2016年工作,事关长远,意义重大。
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重要会议精神,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建好“首善之区、幸福源城”总目标,全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坚持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三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为打造“富裕、文明、美丽、和谐”新源城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2.5%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以下,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注重转型升级,做强工业经济
做大园区经济。用足用好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政策红利,深入推进园区合作共建,积极争取园区扩能增效扶持资金和建设用地指标,加大土地房屋征收力度,抓紧抓好产业转移园扩园工程,力争实现扩园1平方公里。推广PPP模式,完善园区道路、景观工程、文体娱乐等基础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人才驿站”,进一步增强园区创新和服务水平。力争在2016年省、市园区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中再获优秀。
狠抓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四个25”工程,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提高项目转化率,重点促成区投资环境推介会上39个签约项目落地。实施暖企行动,帮助扶持企业上规上限和稳产达产。强化事前研究、事中跟进、事后服务,落实考核责任,抓好客家黄酒基地、皓勤电子、源河源食品、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等26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
提升招商水平。充分发挥源城的生态资源和“五州中心”区位优势,以园区为平台,紧密联合大鹏新区,主动承接“深莞惠”经济圈产业转移,通过产业链招商、集群招商、贴身招商和协会招商等方式,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带动强的优质项目。力争全年引进落户项目30个以上,其中投资额超3亿元项目5个以上,超10亿元项目1个以上。
推进转型升级。以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注重发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产业,开启源城“智能制造模式”。注重引进、培育机器人设备制造企业,鼓励和扶持企业技改创新,推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注重推进智能穿戴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产业链,打造智能穿戴产业园。注重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和关联的制造业,打造功能完备、服务集聚的金融产业城。引导落后企业“腾笼换鸟”,提高我区有限工业用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筹建路演大厅,鼓励扶持企业挂牌上市。全面落实惠企政策,支持“个转企、小上规”,帮助个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优势产业、骨干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孵化器建设,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
优化营商环境。落实领导、部门挂钩联系企业责任,实施最快捷的行政审批限时办结制度,发挥“互保池”、小额贷款等融资平台作用,帮助企业解决落户、融资、用地等问题。落实好“扬帆计划”等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员工出行、子女上学、住房等问题,突破人才短缺、用工不足“软瓶颈”,营造投资者和企业员工满意的投资创业环境。
二、大举兴商旺市,做旺第三产业
促旺商贸流通。抓紧推进太平古街招商运营,积极推动一通汽车城、公园西商业中心、新世界广场等大型商贸项目的建成营业,围绕坚基商业中心、万隆城、丽日中心城、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等城市商业综合体,推广体验式、一站式新型消费模式,强化实体消费增长的支撑。促旺新丰江美食街、桂山大道、万绿大道等客家特色饮食街和雅居乐餐吧?创意区,做大城乡餐饮业。鼓励发展电商、网商、微商,推广信息消费、线上消费,深入挖掘商贸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房地产去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培育引进一批物流企业和电商物流仓储企业,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努力打造粤东西北地区物流集散地。
发展特色旅游。围绕打造“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目标,积极争取省、市旅游扶持资金,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发挥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水晶温泉、客家黄酒基地旅游“金三角”的带动作用,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发展一批高档次的“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果场”,开发体验式旅游、民宿旅业等旅游新产品,加快形成旅游休闲产业集群。推进高埔岗旅游特色街、七寨湖、野趣沟、湿地公园等景区的开发建设,提升景区服务管理水平,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旅游竞争力。
促进创业兴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自主创业,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市场的动力和活力。引导民营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健全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富民效应。
三、突出兴农富农,做高现代农业
夯实农村农业基础。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引导土地适度有序流转。集中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三项治理”,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建设农村集体“三资”平台,推动“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流失。抓好农村普惠金融工作。实施科技兴农,普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进基本农田保护和水利项目建设,增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
打造都市精品农业。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推行“政银保”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和农业。依托乡村自然景观、农业生产、乡土文化等资源,推动整村连片开发,发展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扩大农业生产基地规模,推广无公害标准生产技术,增加本地蔬菜和其它农产品对市区的供应。引导发展特优品种,打造拳头产品和农业品牌。注重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优化集体资源配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广“互联网+农村、农业”新模式,畅旺农产品流通。全面铺开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扶持贫困村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四、统筹城乡建设,构建美丽源城
推动城市提质改良。完成太阳广场和太平古街改造,推进竹园公园、御龙湾二期、公园西商业中心、新世界广场、南城书房前等旧改项目建设,启动东埔群丰村改造。加快推进“西优”工程,重点抓好江源棚户区改造和双下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完成环城东路、环城西路道路升级改造和鳄湖截污工程,实施环城东路立面改造,积极开展李焘故居后花园和北直街沿线古建筑保护性修缮工作,抓好小街小巷、小公园改造及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加快城区提质改良步伐。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搞好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改造,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统筹空间、规模和产业结构,科学修编镇村规划。以埔前、高埔岗为区域,以龙岭工业园、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水晶温泉为依托,以规划建设二、三产业配套服务区为核心,推进产城融合、城市扩容,着力打造城市次中心。推进埔前河两岸的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华府小区、南城国际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幸福村居创建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完善农村道路、水利、环卫、能源等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网格化、常态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巩卫”成果。积极探索数字城管、智慧城管新模式,提升城市管理快速反应处理能力,提高管理实效。扎实做好城市扩容服务,全力做好深河产业城、市民广场、水源工程、西环路、庄田片区、钓鱼台片区和“断头路”贯通工程等市重点项目的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严厉打击“三违四抢”,确保市、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