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甘肃省)2015年古浪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古浪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816 发布时间:2016-11-02 09:58:55
摘要:2016年5月15日在古浪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杨 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按照县十三次党代会2015年年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古浪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政府编制了《古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
 
《纲要(草案)》紧紧围绕全县整体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发挥比较优势、补齐发展短板、推进协调发展,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任务,提出了支撑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重点和重大项目。
 
全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战略部署和市委三届十次全委会议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党建统揽全局、用发展凝聚人心,无中生有抓项目、有中生优增效益,严格标准选干部、不拘一格用人才”,全面落实市委开放外向、工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立市战略,围绕实现脱贫摘帽、同步小康“两大目标”,统筹推进县城—工业园区—甘肃(武威)国际陆港、金色大道沿线和南部干旱山区三区联动发展,推动经济总量上台阶、质量效益上水平。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安全相协调,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同步、与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并举,着力构建适应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建设人民富裕、经济繁荣、生态良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古浪,确保2017年脱贫摘帽,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市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要目标任务: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经济总量上台阶、质量效益上水平。实现脱贫攻坚、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突破70亿元,“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10.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2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投资方向、结构、效益得到优化和提高。工业增加值达到14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
 
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升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培育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现代农业、新兴工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多元支撑、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以上。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速城乡融合发展,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坚持以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带动全面发展,围绕县城-工业园区-甘肃(武威)国际陆港、金色大道沿线和南部干旱山区三区联动发展方向,推动生产要素聚集和产业优化配置,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工业新型化、城镇带状化、农业现代化、社会信息化同步发展。推进经济战略重心北移,城乡空间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更趋优化,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5%以上,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形成产业发展城乡联动、基础设施城乡配套、公共服务城乡协调、社会保障城乡覆盖的新格局。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依托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健全完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倡导绿色健康生产生活方式。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南部山区启动实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提高水源涵养蓄水保水功能;中部绿洲实施农田防护林、通道绿化、村镇绿化美化、工业园区绿化,打造高品质绿地系统和高标准绿洲防护林带;北部沙区加快实施甘蒙省界大林带工程等项目,探索和完善现代沙产业发展模式,采用“光伏+”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建立防风固沙生态安全屏障。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改善。
 
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开放带动发展。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依托区位优势、甘肃(武威)国际陆港资源要素的聚集效应,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推动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5%以上,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到2020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2017年全部脱贫,全县整体脱贫摘帽,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3%,到2020年分别达到3万元和1万元。强化公共服务,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5年提高到10.5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
 
《古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经大会审议通过后,县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编制若干专项规划,具体分解和落实《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
 
三、2016年重点工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根据中央、省市总体要求、市“两会”精神和县十三次党代会2015年年会、县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2016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5%,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要紧紧抓住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深入学习和对接用好中央确定的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支柱,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严格按照“五个一批” 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类确定脱贫路径,完善落实“1+17+2”政策措施,切实将扶贫资源精准配置到贫困村、贫困户,确保再减贫5万人以上,51个村整体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6%以内,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30元。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完善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把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加快黄花滩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下山入川”工程爱民、兴民新村社区和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建设,同步抓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产业培育,年内搬迁安置2.66万人。推进山区留居群众收缩居住,高标准建设黄羊川收缩居住点,收缩留居群众312户。抓好产业扶贫。大力扶持贫困群众发展主体生产模式,实现富民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户,力争贫困群众户均达到2座棚、人均达到1.2亩林,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率达到100%,确保移民搬得下、稳得住、快致富。在山区扶持发展食用菌产业,为留居群众探索一条脱贫增收的新路子。持续推进工业扶贫,集中抓好分布式光伏发电、达华节水、帝苑刺绣等项目的提质增效,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美丽乡村”示范村道路和路网改善工程,实现60个贫困村通班车目标。加快农网改造升级,提升贫困村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改造贫困户危房7538户。建成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3个、“万村整洁”示范村29个。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完善财政扶贫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县财政按当年收入增量的20%以上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围绕基础设施、富民产业、能力提升等重点,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交通、水利、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力度。大力争取“双业”、“双联”等各类惠农贷款,力争年内投放15亿元以上,着力解决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投入不足的难题。强化农民合作社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带动作用,深化扶贫互助社监管,确保已建成的扶贫互助社规范运行,切实发挥助农增收效益。认真开展“两查两保”专项行动,严肃查处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等行为。
 
   (二)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促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性作用,持续加大项目谋划争取和实施力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扶持骨干企业发展,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对接用好国家战略平台。深入学习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对接争取实施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突出加大城市综合管廊、水电路、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建设力度。用好省级经济、文化、生态三大政策性战略平台,抢抓“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政策机遇,科学谋划项目、争取资金。抓好重点项目组织实施。年内争取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21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6项以上,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4亿元以上,争取国家投资14亿元以上。交通领域,重点抓好大靖至干城公路、凉古公路、世行贷款土门组团道路等11个项目,完成投资16亿元。城乡建设领域,重点抓好城区集中供热改造、城镇棚户区改造等20个项目,完成投资28.7亿元。农林水牧领域,重点抓好易地扶贫搬迁、黄花滩移民区调蓄水池、节水增效示范等39个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开展引黄济石沙漠治理暨精准扶贫移民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强化服务大力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方式,精心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和推介工作,着力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健全招商引资跟踪服务落实机制,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投产率。重点抓好正林3万吨黑瓜籽及休闲食品、正阳3万吨马铃薯主食化生产线等35个项目的加快实施和跟踪衔接,实现到位资金157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深入推进重点项目互保共建和工业企业互为市场工作,支持鑫淼、祁连山、海纳、达华、傲农等重点企业达产达效。全力加快路斯1.8万吨宠物食品、绿润超大口径PE管及甜高粱收割机、石岛15万吨高档玻璃制品等24个续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天成畜禽无害化处理、国澄电子电解铝箔二期等14个项目的协调服务,确保年内开工建设,年内建成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5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以上。加大规上企业培育力度,新增规上企业6户以上。改善园区基础条件,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亿元。加快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建设,争取实施一批工业循环经济重点支撑项目。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做好项目服务保障。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全程跟踪监管和协调服务,重点强化对项目招投标、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和投资强度、建设进度、综合效益等方面的评估考核,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手续办理、用水用电等各类问题,促使项目规范建设、加快推进。
 
(三)坚持主体生产模式不动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扩大规模与提质增效并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主体生产模式提质增效。以移民区和黄灌区为重点新建设施农牧业1.2万亩,以黄灌区为重点发展特色林果3万亩。突出基础配套、品种改良、疫病防控,全面推进主体生产模式提质增效,力争设施农牧业棚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盛果期特色林果亩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抓好空棚消化,充分利用惠农贷款进行改造提升。建成以皇冠梨、红枣、枸杞等为主的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万亩,辐射面积30万亩。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发展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建青贮池6万立方米,秸秆综合利用量达到20万吨以上。推进甜高粱工业化利用,引进培育甜高粱全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全膜垄作马铃薯17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8万亩。因地制宜推广垄膜沟灌、膜下滴灌技术,发展高效农田节水面积55万亩以上。加快构建现代营销体系。推进“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现代营销模式,支持森茂牛羊交易市场、培安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拓宽新疆、深圳等地肉羊销售市场。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个以上,新培育农产品运销大户20户以上,新建农产品交易市场2个、冷藏库9万立方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广农超对接、连锁经营,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强化科技支农力度。加大新技术、新装备、新品种引进推广和集成应用力度,引进推广新品种30个以上、新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10项以上,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产品产量、品质和效益提升。加强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重点围绕主体生产模式、特色种养、电子商务等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