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3月29日在广州市南沙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 曾进泽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同时受开发区(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南沙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开发区(自贸试验区)党工委、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南沙新区、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心任务,积极进取,大胆创新,攻坚克难,较好地承担起国家改革开放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的光荣使命,圆满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3.0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20.55亿元。“十二五”期间,上述指标年均增速分别为18.3%、23%、38.4%,增速均位列全市首位。 ——战略地位日益凸显。2012年和2014年,先后获批国家战略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形成“双区”叠加蓬勃发展新格局。同时还获批成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成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形成了与国家战略功能相适应的规划体系、人才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五年来,坚持把80%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2015年全区民生投入102.11亿元,较“十二五”初期增长189.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83万元、2.28万元,同比增长9.2%、9.6%。在全市率先实现区属公办学校十二年免费教育;率先将全体户籍劳动者纳入就业补贴范围;率先统一城乡低保标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按照“一核四区”城市功能布局,以明珠湾起步区和蕉门河中心区为重点,加快城市重点组团建设,带动新区功能布局主骨架初步成型。南沙港区三期码头等港口基础设施已投入使用,集疏运体系加快完善,航运枢纽功能不断强化;高快速路、轨道交通和市政道路建设进展顺利,珠三角交通枢纽地位加快形成。水、电、气等民生及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过去五年,我们在探索中发展,在创新中突破,在攻坚中前行,在转型中提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得到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作用明显。高端制造业持续发展。2015年,汽车制造业年产值达846亿元,船舶制造业产值达123亿元。广汽丰田三期主体工程启动建设,东方重机、海瑞克、三菱重工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航运物流业快速发展。2015年,南沙港区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177.37万标箱,比2010年增长62.4%。已开通国际班轮航线62条、“穿梭巴士”支线51条,建立“无水港”业务点10个。南沙航运产业基金和广州航运交易有限公司已开始运作。商业服务业迅猛发展。万达广场、风信子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已开业。201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526亿元,跨境电商企业实现交易额13.84亿元,旅游购物出口78亿美元。平行进口汽车试点顺利。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和业务规模超过全市一半,实现广州飞机租赁零突破。旅游健康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南沙天后宫等3个国家4A级景区。举办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发展游艇邮轮、水乡生态、历史文化等特色旅游,旅游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得到有效激发。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投入使用,霍英东鹤年堂中医城等一批医疗健康项目成功落户。2015年商品销售总额8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0.75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6倍和3.8倍。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投入不断加大,2015年区本级财政科技支出5.29亿元,是2010年的6.7倍。科技创新主体不断增加。建成10个技术创新平台,集聚全市25%的新型研发机构。广州工研院和广州产研院被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获批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47.6%。创建省名牌产品11件、省市著名商标33件。创新环境不断改善。一批国家部委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的配套政策已落地实施;省出台了支持南沙的64条政策,并赋予了60项省级管理事项;市下放了58项管理权限;区在科技、人才、总部、融资租赁等方面出台了23项扶持政策,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重大项目加快集聚。围绕“三中心一体系”开展的系列招商引资引智引技工作成效显著,成功引进了法国欧莱雅、中铁建、中铁隧道、平安综合金融电商物流园等一批国际化、高质量、创新型项目,在总部经济、航运物流、特色金融等领域形成产业集聚态势。截至2015年,已有50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超过50家各类总部型企业进驻,集聚了108家融资租赁企业、654家金融和类金融机构、709家跨境电商企业、1200多家航运服务企业。 (二)坚持先行先试,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成果。 重点领域改革有新突破。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开发区、自贸试验区和行政区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实施行政审批动态调整和行政审批标准化操作,市场准入前置审批事项由101项压减为12项。在全市率先推行企业设立登记“一口受理”新模式,实现“十一证三章”联办,市场准入联办证件数量和效率全国领先。实施“一照一码”、综合窗口服务等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率先建设统一的市场监管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对全区4万多户商事主体实施了信用分类监管。创新金融业务发展迅速,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人民币缴税(费)业务已经开展。境外融资、跨境放款、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全自动结汇等金融新产品新业务已经顺利推出。 制度创新有新成效。形成了可向全市复制推广的“56+8”改革创新经验,25项创新成果纳入广东自贸试验区首批可在全省复制推广的27条改革创新经验。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外资和内资项目均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负面清单以外的项目(企业)统一实施备案管理。率先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实施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网+易通关”、海关快速验放、国际转运货物自助通关、检验检疫“智检口岸”、以政府采购形式支付查验服务费用、陆路跨境快速通关等一批标志性改革,通关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 对外开放重大平台建设有新进展。与港澳合作不断深化,目前已落户港澳投资企业749家,总投资额约104亿美元。与港澳人才交流、游艇自由行、数据传输、社会事务、专业服务等专项合作加快推进。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开展全球路演招商,成功举办国际航运圆桌会议、港口城市发展合作高端论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得到进一步加强。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上新水平。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自贸试验区法院。组建了广州国际航运仲裁院、广州国际金融仲裁院自贸试验区分院、广州知识产权仲裁院自贸试验区分院和广州市贸促会南沙自贸片区法律服务中心。设立了全市首家粤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国际化水平有新提高。 (三)坚持高水平抓建设管理,城市功能面貌显著提升。 区域交通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初步构建起南沙区内、与广州市区、与周边地区紧密联系的大交通网络。港口码头吞吐能力大幅提升。南沙港区三期主码头6个泊位基本建成,粮食及通用码头已建成投产,近洋码头、江海联运码头等项目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进展顺利。地铁四号线南延段完成土建总工程量的75%,地铁18号线、22号线已列入广州市轨道网近期建设规划,南沙港铁路南沙段已开工建设,深茂铁路、肇顺南城际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高快速路加快建设。深中通道已明确线位并启动前期工作,虎门二桥主塔基础施工全面完成,黄榄干线争取今年上半年通车,广中江高速公路的番中大桥、放马互通立交及其连接线正加快建设。南沙商务机场投资建设运营主体已组建。区内交通更加便捷。凤凰一桥等12个骨干市政道路和跨江桥梁项目建设已完成。提升改造了428处公交站亭(站场),公交线路由19条增至61条,公交车辆由113辆增至396辆,开通了自贸试验区公交快线和2条跨区客运线路。 自贸试验区各区块建设全面铺开。各区块的功能定位、重点产业、建设时序和组织体系已经明确,开发建设有序推进。明珠湾起步区已形成146万平方米在建规模,灵山岛尖93%配套道路已启动建设,第一批市政道路已基本具备通车条件,已落地和即将落地项目投资额达400亿元。蕉门河城市中心区目前已建成740万平方米,在建610万平方米。总部经济集聚区项目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市民广场中轴线配套道路、进港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已完工。海港区块航运服务集聚区和商务配套功能区规划建设已启动。南沙湾区块高端商务及配套设施初具规模,邮轮母港综合体项目已完成土地出让并动工。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庆盛枢纽区块、南沙枢纽区块正在加快建设。 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去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6%;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7.5%,优于全市平均水平。推进“四水共治”工作,完成46公里污水管网改造,重点河涌水质稳定达到良好标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0平方米。430个村居环境提升工程项目加快建设,名镇、名村、美丽乡村创建成效显著。 城市综合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成功创建1个国家卫生镇和2个全国和谐社区。“五类车”和城市“六乱”得到集中整治。2015年,拆除违法建设4.65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新增管道燃气用户1.9万户。平安创建工作全面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群众治安满意度持续提升。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食品、药品、农产品监管进一步加强,各类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置,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四)坚持民生为重,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十二五”期间,民生事业累计投入317.11亿元,年均增长30.5%,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每年办理十件民生实事,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保、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等领域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广大群众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 “三农”工作有力推进。特色农业有效发展,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省级名牌产品和名特优新农产品9个,培育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万亩农产品生产基地5个。完成7.69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1200公里机耕路硬底化建设以及1.8万亩鱼塘标准化改造。推进广州市农科院整体搬迁落户。培训新型农民5450人次。创建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7家增至165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工作有效推进,81个村完成了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五年来累计安排1.29亿元扶贫资金,区内外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 就业社保水平持续提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了户籍劳动者就业有补贴、创业有资助、培训不收费。五年来累计资助就业创业5.88万人,提供就业岗位12.1万个,创建创业基地(示范点)28个。与“十一五”末相比,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63%,低保标准提高48.5%,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167%。建成区级养老院和9个镇街日间托老服务中心、128个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居民、侨民危房改造以及筹建保障房任务顺利完成。社会慈善和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 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荣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五年来,新建、改扩建33所公办学校(幼儿园),增加学位1.18万个。引进华师附属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广州修仕倍励国际实验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与澳门旅游学院开展职业教育合作。高考、中考成绩实现稳步提升,2015年首次产生了全市中考总分状元和文科高考总分状元。 医疗卫生服务明显改善。完成南沙中心医院二期建设,新增医疗床位400张。对6家区镇医院进行扩容提升,对119家村卫生站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推进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镇村一体化管理”;增加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内容和药物品种;实行“一院一策”补助机制;在村卫生站推行24小时应诊服务,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切实做好登革热、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传染病防控工作。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完成全区117处文物点普查和预保护。区儿童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区图书馆新馆和新区“五馆”加快建设。完成156个村(居)文化广场、文化室的改造提升,公共文化场馆100%免费开放。打造“龙腾盛世”等一批文化精品。建成177处体育设施,在全市率先完成“双十体育圈”建设。成功举办妈祖诞文化旅游节、WDC标准舞/拉丁舞世界公开赛等1万余场次文化体育活动。 (五)坚持狠抓作风建设,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增强。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2015年“三公”经费压缩约12%。农村廉情预警工作和“三资”管理工作有新成绩,全区农村公共资源交易站交易总金额达6.33亿元,同比增长37.6%。按时公布财政预、决算信息,“阳光政府”形象得到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和程序,成立南沙新区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圆满完成“六五”普法检查验收。推进依法行政,五年来审查涉法性文件1333份,办结行政复议案件140件。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五年来,共办理省、市、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95件,办理省、市、区政协提案676件,办复率均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