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2月22日在武汉市青山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青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何建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青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青山发展极为困难的五年,也是全区上下砥砺前行、克难奋进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积极适应新常态,努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力谋转型、造环境、惠民生,较好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新成绩。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东工西居、二三同进,产业转型成效初显。经济发展缓中趋稳,预计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0亿元,遏制住了经济下滑势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4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75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63元,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69.53%、107.52%、15.1%、33.83%、76.39%;二三产业结构比达到67.6:32.4,第三产业GDP占比较2010年提高13.7个百分点。将滨江开发作为青山发展的重中之重,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青山滨江商务区纳入全市重点功能区;地区发展活力和人气显著集聚,武商众圆广场、奥山世纪城、印力·武汉印象城、钰龙时代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建成开业、落地;大华·铂金华府、中交·江锦湾、中建·开元公馆、绿地·香树花城、恒大御府、联泰·香域水岸等一批高品质住宅项目先后建成、销售。园区建设持续推进,累计平整用地近万亩,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一区四园”格局基本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第二批试点通过验收,获批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和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引进华润、新日铁等世界500强企业,40万吨镀锡板、大型海洋工程等项目投产或启动建设。搭建全国首家城市矿产交易平台——武汉城市矿产交易所。万元GDP能耗降低率20%。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加大环境建设力度,城区形象日渐改观。滨江堤防江滩亮点新呈,总投资27.46亿元的武青堤防综合改造工程启动建设,江滩一期对外开放,成为居民亲水休闲的重要场所。园林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协调春笋集团腾退2.5万平方米控规绿地并完成绿化建设,清运63万吨灰渣;通过生态修复,建成750亩戴家湖公园,实现了由“垃圾堆场”向“绿色核心”的蜕变;投入2000万元建成全长8公里、辐射22个社区、受益居民达10余万人的南干渠社区绿道;全区新增绿地102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4.07%,人均公园绿地达到9.86平方米,居7个中心城区第一。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推进“治霾”工程,完成青江化工等企业搬迁,年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合计超过5400吨。预计“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下降10%、5%、10%、5%,空气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加快城市有机更新,综合功能显著提升。将“三旧”改造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改善居住条件的民生工程,着力推进。分三批启动红卫路片、红钢城片等39个征收项目,总体量达270万平方米。全面完成棚改一期改造,建成临江港湾、青宜居、青康居三个还建小区并实现回迁。八大家、新桥花园及绿景苑港东名居、青雅居、棚改二期还建房青馨居项目有序推进。基本完成西部东兴洲村综合改造,征收总体量64万平方米。积极争取市政府政策支持,破解东部行政村规划控制用地面积大、可利用土地不足等难点问题,武东村、贾岭村城中村改造克难推进,拟挂地770亩,目前贾岭村实现土地挂牌。全区审批建筑总面积718万平方米,规模体量和城市建设投入逐年加大,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7.7亿元,实施21号公路、园林路、建设二路、三弓路、旅大街等新建和改造道路20条。排水治污体系逐步优化,铺设排水管网3.2万米,污水管网13万米,城区排水和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高。深入推进“城管革命”,城市综合管理总体保持全市先进水平。
过去五年,我们不断加大服务和创新力度,发展活力正在积蓄。在困境中,我们始终与地区企业唇齿相依、抱团取暖,以“三旧”改造为抓手,支持和协作武钢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并积极与武钢共建北湖,支持相关产业发展;与一冶协力推进江滩堤防综合改造、海绵城市建设,合力推进39大街项目;与461共同建设大型海洋工程项目,与中南冶勘合作开发项目,与武科大共同实施“青桐计划”等,政企共谋发展、共度时艰。与此同时,帮助武钢解决180万吨矿粉项目竣工验收、武石化防护隔离带房屋拆迁等重特急难问题;争取扶持资金和科技担保融资近3亿元;服务保华石化、卡特机械等企业上市上板;向武钢等地区企业发放稳岗补贴4.3亿元。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网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配套出台《青山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意见》“1+8”系列文件,设立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建成孵化器面积33万平方米,初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做好创新服务,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与建设银行合作搭建“助保贷”融资平台,推行“三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家,青山区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区试点工程并通过验收,市场活力明显提升。
过去五年,我们更加关注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人民幸福感进一步增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民生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增财政收入60%以上用于社会事业,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65%。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入3亿元实施基建维修和设备升级改造,全区整体办学水平提升,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和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文体惠民力度加大,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民间艺术传习中心建成开放,建成体育健康社区21个,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健全三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构建3个医疗联合体,完成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初步形成“15分钟医疗圈”。实施基本药物零利润销售,减少患者支出1548万元,落实“五免六减”1042万元。市九医院住院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获评计划生育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升,累计投入1.1亿元开展幸福社区创建和“五务合一”达标建设,青山区获评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落实惠农政策,5000余村民实现社保全覆盖。有效保障低保对象基本生活,累计发放低保、五保资金2.8亿元,将1.3万“家属工”、“五七工”纳入养老统筹;连续五年调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较“十一五”末人均增加86%,累计发放养老金182亿元。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建成老年人服务中心(站)40家,新建、改建社区养老院6家,新增床位1067张。残疾人事业有序发展,搭建残疾人康复“阳光家园”服务空间,投入康复救助、教育就业4700余万元。就业创业取得积极进展,新增就业688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8%以内。落实保障房建设,累计完成保障性住房3.8万套。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切实加强治安防控,完成青山公安分局、钢城公安分局合署办公,全区有效刑事警情始终保持全市最低,涌现出全国公安战线“二级英雄模范”彭涛、全国“最美警察”王勇等先进典型。有效化解信访积案,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本着“普惠、扶困、量力、当年”原则,真情关怀困难群体,每年为居民群众办理十件实事。
过去五年,我们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并向其报告工作,主动与区政协协商讨论重大事项,五年共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521件,区政协委员建议案、提案876件。落实权力清单制度,依法推进部门预决算等政务信息公开。“六五”普法圆满收官,青山区获评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单位。经过两轮职能转变和机构调整,承接市级下放的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政府部门精简为25个。统筹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3家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调整为区政府工作部门或并入行政机构,精简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约10%。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化治庸问责,推行“承诺问效”,累计查纠各类问题233个、问责321人。
除此之外,审计、物价、广电、统计、民防、国防教育和动员、民兵预备役、兵役、对台、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机关事务、档案、地方志、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科协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各位代表,“十二五”期间,青山转型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特别是即将过去的2015年,全区上下围绕市委、市政府“两个转变、两个更加”的要求,着力推进产业和城市“双升级”,区域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基本完成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承前启后,过去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堤防综合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效,二期工程全面启动。融入海绵理念,打造江滩生态景观,江滩一期于6月1日开园,百年武青堤变身缓坡绿带,滨江生态之美正成为青山吸引人气、展现两江四岸风光的城区名片。全面启动江滩二期工程,加快推进建设八路沿江区域码头搬迁和障碍物拆除工作;完成四个覆土建筑部分主体结构及覆土施工;亲水平台、景观工程、给排水、亮化工程正加快建设。春节前,临江大道建一至建五段正式通车,建五至建十段具备通行能力。
二是深度推进滨江核心区开发,土地征收和项目引进初见成效。围绕核心区东、西两片开发,依托市土地储备中心、地产集团等平台,完善征收体制机制,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全年完成沿江D地块、E地块、44街地块、一冶39街扩大地块、华美饲料地块等项目征收71万平方米。13/14街、47/48街项目签约率达97%以上;今年启动的7/11/12街项目签约率达70%以上。截至目前,青山区在全市7个中心城区中“三旧”改造绩效目标综合进度排名第一。依托滨江区域土地开发,滨江商务区正成为凝聚人气和吸引投资的热土。八大家红坊里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武汉宝业中心、运盛智绘城等项目开工,总投资均超过10亿元。今年总供地面积427亩,其中26街被恒大集团以10.58亿元摘地,年内开始预售;核心区西片6个地块以37.25亿元实现供地;华美饲料、沿江F、E2、E3地块和18街地块拟于近期供地。
三是成功获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区建设迎来新机遇。青山15.6平方公里纳入武汉市“一旧一新”两个示范区试点,编制完成2015年项目实施方案,与市碧水集团共同出资组建海绵城市建设公司,拟在三年试点期内投资约130亿元。今年全力打造海绵示范区域“两带、一轴、两片”工程。青山港及二号明渠综合整治项目实现开工;沉砂池及南干渠两片周边社区、学校、医院正作海绵设计,绿水花园、临江港湾社区改造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