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安徽省)2015年马鞍山市雨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马鞍山市雨山区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557 发布时间:2016-10-03 08:32:14
摘要:2015年12月29日在雨山区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区长 陈永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
 
(七)社会建设水平提升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投入12.96亿元,组织实施33项民生工程和 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311个,安排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45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931人。统一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续保率达97.3%。公租房建设、分配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分配402套。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养老床位700张,佳山乡敬老院改造提升全面完成,阳湖社区和鹊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投入运营。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四村小学深业分校,宁泽园、金山嘉苑、东湖瑞景、深业华府配套幼儿园投入使用,教育信息化工程全面提速,省、市级教育督导再获“优秀”,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级教育强区水平进一步提升。“五城同创” 扎实开展,圆满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迎检任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任务有序推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在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上荣获金牌数第二的佳绩。向山镇卫生院投入使用,安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工程如期竣工,雨山区人民医院装修工程基本完成。新一轮基层医改扎实推进,被确定为全省基层卫生服务绩效管理创新试点区。全国及省科普示范区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蝉联“安徽省科普示范区”。统计工作再上新水平,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中荣获省级先进集体称号。应急管理、档案、年鉴、物价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共建、老年事业、民族宗教、残疾人事业、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迈出新步伐。 
 
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法治雨山建设扎实推进,全民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夕阳红”志愿者调解中心成立,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成效显著,荣获“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示范区”称号,顺利通过省、市“六五”普法验收。深入推进“平安雨山”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强,全区刑事案件大幅下降,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机关满意度不断提升。在全市率先启动公安发展三年规划,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实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卓有成效,3人当选“中国好人”,2人当选“安徽好人”,10人当选“马鞍山好人”。红袖章、红帽子、红马甲、红徽标“四红”志愿服务和道德讲堂、法治讲堂、科技讲堂、文化讲堂“四个讲堂”全面叫响,社区“邻里节”全市推广。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村居干部职业化积极推行。7个社区顺利通过“精品”、“四优”社区验收,实现全覆盖,位居全市榜首、全省前列。信访工作“三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作用充分发挥,信访总量平稳下降。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持续加强,荣获“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称号,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八)政府建设得到加强 
 
一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深入开展民主协商,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44件、政协委员提案52件,办复率100%。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工作,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1件。进一步规范区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和决策行为,严格实施法制监督。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持政府信息公开,努力从源头上防治“四风”和腐败行为。 
 
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完成画上了圆满句号。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打造“四个强区”、建设美好雨山目标,全面推进转型升级计划,全面推进二次创业行动,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工程,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发展,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丰硕成果。 
 
这五年,是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由92.7亿元增加到161亿元,年均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由56.8亿元增加到150亿元,年均增长21.8%;固定资产投资由105.7亿元增加到255亿元,年均增长19.3%;财政收入由9.34亿元增加到14亿元,年均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1588元提高到41500元,年均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9705元提高到20000元,年均增长14.8%。 
 
这五年,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1316”产业行动计划、“324”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工业倍增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由36家增加到104家,增长1.9倍;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万达广场、居然之家等一批大型商贸综合体建成营业,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层次快速提升。“41343”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 
 
这五年,是区域发展融合联通,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的五年。新建道路20条,维修改造二级干道和农村道路86条。组织实施了向硫矿、湖南新村、雨山西路等 22个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安置房19180套;建设公租房1300套,整治老旧小区39个。雨山经济开发区顺利扩区,滨江新区建设拉开框架,向山镇级小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佳山全域城市化稳步推进,尚家甸、红光胜和刘村等5个美好乡村示范村顺利建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这五年,是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持续迸发的五年。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布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四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体系基本建成。社区管理体制综合改革顺利完成,财政改革、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加快进行,基层医改工作成为“全国样本”。“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有效实施,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区荣誉称号,科技创新要素排名持续位居全市前列。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的五年。连续5年实施民生工程和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近 60亿元。五年来,新增就业4.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700余人。新建改建中小学校6所、幼儿园10所,卫生服务机构7所,文化活动场所76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区本级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等30多项全国全省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十二五”发展的成果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鼎力相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积极投身雨山经济社会建设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同舟共济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所有关心帮助雨山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改革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困难,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不足,主要是:经济增长压力持续加大,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仍然十分紧迫;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日益加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面临较大挑战;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均衡,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任务相当艰巨;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社会治理创新仍需加强;政府行政效能有待提升,勤政廉政建设任重道远。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 “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美好雨山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利于我区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全省“4105”行动计划、市“585”工程计划纵深推进,为我区加快转型升级、二次创业提供了发展新动能。特别是我区“十二五”以来取得的发展成果,呈现的良好态势,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较多,实体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短期内较难克服。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抢抓发展新机遇,明确发展新举措,奋力开启“十三五”新征程。 
 
 “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强区富民为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法治建设为保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统筹发展“五位一体”,全力打造产业强区、科教强区、文化强区、生态强区,奋力开创美好雨山建设的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力争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60亿元和21亿元,年均增长10%和8%左右;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省城区第一方阵。 
 
——创新转型实现新突破。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市场对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配置效率明显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更趋高端化、集聚化和融合化。力争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0家,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名标等称号达到50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2:40:58左右。 
 
——城乡统筹开创新局面。城镇空间进一步拓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强,人文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滨江新城魅力彰显,美好乡村持续推进,城乡协调、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初步形成。到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达35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超过90%。 
 
——绿色发展取得新业绩。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建立,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取得显著成效,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二级标准以上)达标率超过80%;单位GDP能耗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城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城镇绿化覆盖率超过40%。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市场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服务型政府建设加速推进。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大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外向度和利用外资质量显著提高。力争五年累计利用外资20亿美元,到202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亿美元,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70%以上。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