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8月26日在陵川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县长 任彩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积极适应新常态、发展取得新成就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县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按照“一城两区”的发展布局,坚持“绿色崛起、多元发展”道路,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砥砺奋进,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十二五”圆满收官和“十三五”全面启动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县域经济逆势而上,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五年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各种困难和挑战交织,我们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危机中抓机遇,困境中求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达到33.9亿元,比“十一五”末净增10.5亿元,年均增长7.7%。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1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84倍,年均增长23.1%。千方百计促进增收,城乡居民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566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425元,较“十一五”末增长3409元,年均增长13.1%。五年内,全县贫困村数量从181个减少到114个,减少37%;贫困人口由5万人减少到2.17万人,减少50%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 产业转型逐步加快,结构调整成效突出。五年来,我们在稳增长的基础上,牢牢把握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13:36:51调整为“十二五”末的14:29:57。工业新型化加速推进,骏通铸管、金隅水泥、宝贵石艺等一批非煤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东升、晋科、中电投等新能源项目落户我县,推进“互联网+”行动,成功跻身首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产业形态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农业特色化成效显著,特色种植、规模健康养殖、道地中药材、绿色林产品基地稳步壮大,江西正邦、武汉九州通、甘肃百草堂、国新能源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进驻陵川,2015年,全县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6.1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我县被确定为全省“一县一业”中药材基地县、全省生猪养殖大县,特色农业成为加速脱贫攻坚、带动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旅游产业化势头强劲,启动了旅游资源整合重组工作,注册了“太行山”、“太行山公园”两个商标品牌,景区景点品质不断提升,旅游农家接待蓬勃发展,我县赢得了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棋子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张“国字号”旅游名片,五年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是“十一五”时期的5倍,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县转型跨越、绿色崛起的新兴产业。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动能不断释放。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坚持中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出相结合、机制创新和法制规范相结合,抓好中央、省、市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向深化改革要红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推行“清单制度”,推进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走在全市前列。深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三证合一”,净增市场主体2019户,有力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实施财政全口径预算管理,财政管理绩效考评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积极探索多元投融资新机制,企业“助保贷”业务深入开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运作模式。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业农村活力进一步激发。持续推进转型综改和潞城民生改善试点,为全县后发地区走出转型发展路子提供了有益探索。 基础设施上档升级,区域优势正在显现。五年来,我们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瓶颈,大打基础设施建设翻身仗。公路建设方面,横贯境内的高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县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古郊互通基本完工,郝庄互通礼义连接线、浙石线、赵马线、玉焦线、石营线等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161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06公里,路网结构日趋完善,通达率、安全性大幅提升。水利建设方面,22座中小型水库应急除险全面完成,磨河水库即将完工,四大集中供水工程实现联网对接,农村饮水安全改造和抗旱应急供水惠及4万余群众,全县水支撑、水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电力通讯方面,连续四年推进电网升级改造,全县变电容量达到529.3兆伏安,是“十一五”时期的2.5倍。建设通信网络基站258个,光纤宽带覆盖全县88%以上的行政村,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建设方面,五年新增荒山造林15万余亩、通道绿化100余公里、环县城绿化4000余亩、村庄绿化58个,全县生态总量进一步增加,百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270天以上,我县连续两年荣登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绿色生态使古陵大地充满生机、充满希望。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五年来,我们坚持把特色城镇化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建设美丽宜居家园为目标,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县城建设日新月异,黄围东街、状元路、鸿雁街、开云街建成通行,垃圾处理厂、第二热源厂投入运行,县城集中供热、供气覆盖率分别由五年前的50%、60%扩展到75%、87%。建设各类集中住宅小区36万平方米,是“十一五”时期的1.5倍。建成开放西溪生态园、郝经公园、卧龙岗公园、希望文化广场等一批游园绿地,成为广大居民休闲健身的理想之处。2015年,我县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集镇功能不断加强,城镇化率达到40%,较“十一五”末提高7.6个百分点,崇文、礼义、附城列入全国重点镇建设名单。连续实施两轮“五个全覆盖”,持续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全县所有行政村街巷硬化实现全覆盖,85%的村通了自来水,2080户困难群众告别破旧危房,6700名贫困人口搬出山庄窝铺,三分之一以上的村实行了垃圾不落地管理,凤凰、丈河入选省级美丽宜居乡村,岭常、杨村、上郊、武家湾入选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五年来,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保障民生力度不减,用于民生的投入累计达52.28亿元,较“十一五”增加33.67亿元。民生总支出占到80.9%,较“十一五”提高10.2个百分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免除了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学费。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考首批公布二本以上达线人数累计达1624人,是“十一五”的2.4倍。大力发展医疗卫生。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县人民医院和县二院整合重组,县中医院扩规迁建,10个乡镇卫生院、114所村卫生室得到改造,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价”销售,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以上,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积极推动文体发展。档案馆、图书馆、美术馆“三馆合一”项目开工建设,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乡村两级文体活动场所全面覆盖,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力抓好社会保障。城乡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多次提标,2.96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领到养老金,新建保障性安居住房17万余平方米,是“十一五”的21.6倍,缓解了不同层次群众的住房需求,困难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四年位列全省前十。 政务建设扎实有效,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五年来,我们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努力打造学习政府、廉洁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积极支持政协履行职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满意率每年都达99%以上。坚决落实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抓机关规范化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57个单位1433名机关干部长期驻村帮扶增收,76个单位1500余名工作人员深入一线护林防火,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政府公信力进一步增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持续推进跟踪审计、专项审计,坚决惩治违法违纪行为。不断完善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入开展“六五”普法,依法行政理念明显增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有序推进公车改革,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和人员编制管理逐步规范,全县“三公”经费支出比2010年下降54%。此外,统计、治超、史志、老龄、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文物保护、应急管理等各项事业也取得长足进步。 回首“十二五”,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好,既有奋斗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五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做好政府工作,必须保持发展定力,咬定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气度和胸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凝聚社会合力,坚决服从县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紧紧团结依靠全县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广大干部群众,才能众志成城。必须践行苦干实干,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一点一滴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必须牢记民生为本,用更多的精力关注民生,把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加强政府建设,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履行政府党组主体责任,做到廉洁从政、依法行政。这既是过去工作的经验总结,更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 各位代表,“十二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陵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人均占有量偏低,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欠发展欠发达的县情还没有根本改变;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责任重大;产业发展层次低,资源整合利用不充分,与丰富的资源禀赋相比还不相适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事业欠账较大,与发展需求和群众期盼还有很大差距;部分干部适应新常态能力不强,不善为、不能为、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现象仍然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不以事艰而退避,不以任重而不为,始终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人民重托。 “十三五”时期总体发展思路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县决战脱贫、同步实现小康的攻坚期,是我县调速换挡、促进产业转型的关键期,也是实现绿色崛起、加速赶超跨越的重要机遇期。我们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同时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个指引”、“两个关键”、“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原经济区为主战场强化区域开放合作”的战略部署,刚刚闭幕的县委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陵川发展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愿景。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物质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全县各级干部群众发展理念的不断提升,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动力的不断积聚,加快建设陵川、发展陵川、提升陵川,必将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就一定能把陵川不断推向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根据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十三五”时期,县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同步抓好“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和“推动经济稳步向好”两个关键,紧紧围绕县委“11613”发展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狠抓生态发展、脱贫攻坚、产业转型、基础建设、民生改善,为实现“大美古陵、小康陵川”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十三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以“互联网+”为驱动、以生态经济为主导的产业形态基本形成,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 ——生态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基本建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森林覆盖率达到56.7%,生态总量持续增加,生态质量全省领先。 ——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持续加大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打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统筹推进“大县城—集镇—新农村”建设,全县特色城镇化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114个贫困村8292个贫困户2.1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