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3月2日在昭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昭平县人民政府县长 邓少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县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生态昭平、长寿茶乡、养生之都”发展定位,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进向好。 一年来,我们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坚持把稳增长摆在重中之重,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48条”和贺州市“26条”稳增长措施,出台实施了《昭平县稳增长工作实施意见》,在“优服务、扩投资、推三产、减负担、扶实体、稳农业、强支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56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完成投资58.52亿元,有力支撑经济增长。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财政收入增长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 一年来,我们稳步推进结构调整,产业效益提质增效。着力打造饮用水产业、茶产业和旅游业“三个百亿元产业”为龙头的特色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生态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扎实有效。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6亿元,增长12%,其中非税收入占比同比下降6.3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04.03%,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基本投资完成30.1亿元,增长15%,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1个百分点。农村非农投资稳步增长,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4.5%。工业投资完成39.5亿元,增长16%,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29亿元,增长15%。服务业投资加快,尤其是旅游投资增长30.46%,增速创五年来新高。产业动能明显强化。以茶产业、中草药、食用菌等为主的特色生态农业开发形势喜人,完成粮食总产量14.7万吨,农业总产值30.55亿元,增长5.4%,其中茶叶产值贡献量占30.9%。获得广西农业科技园称号。以五大工业园区为载体的生态工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培育了速丰木业等亿元企业7家,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7%。以黄姚古镇为龙头的“旅游三区两带”发展压茬推进,成功创建了桂江生态旅游景区、故乡茶博园、黄姚世外田园3家国家3A级景区,成功举办首届“桂粤湘”(贺州·昭平)龙舟邀请大赛等活动,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453.79万人次,增长26.2%,实现旅游收入46.16亿元,增长32.2%。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2.93亿元,增长8.6%。 一年来,我们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生态更优。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屏障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植树造林4.59万亩。七冲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昭平桂江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已通过自治区评审,环境整治行动扎实开展,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源地保护利用得到强化。城市更靓。14个污染减排重点工程全部完成,环境污染事件实现零发生;完成县城7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棚户区改造等37个城镇项目有序推进,生态城市框架稳步扩大。全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在2015年创建考评中,我县在全区仅有的三个全国文明县城中名列第一。乡村更美。“生态乡村”全面提速,完成5个行政村20个屯环境综合整治污染治理项目。5个村屯获得2015年度广西“绿色村屯”称号,11个村获得自治区级生态村命名,21个村获得市级生态村命名。走马完成撤乡改镇工作。 一年来,我们加大改革力促开放,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体制机制更加顺畅。部署开展“多规合一”相关工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体制改革,取消、调整、承接审批事项276项;164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明确为后置审批,“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860户,增长33.2%。“走出去、引进来”成效更加显著。交通外联项目稳步推进,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昭平段)等交通项目实现开工,贺州港马江作业区、昭平至平乐二级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组团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与多家国内外名企、强企达成了项目投资协议。2015年,招商引资(含续建)项目到位资金49.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1%。 一年来,我们坚持问题需求导向,民生福祉明显增强。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19.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的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7.4%和10.3%,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长11.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1%。精准扶贫工作全面推进,实现减贫人口1.5万人。六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县乡道、建制村水泥(沥青)路铺设25.2公里,新增屯级道路硬化117.37公里,屯内道路硬化63公里;新建人饮工程10处13个项目,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9831人,建成水质检测中心并投入运行;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1906套,基本建成448套;271个教育类项目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人数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5.62%,新农保参保率达87.21%,新农合参合率达98.78%,总筹资额达到了1.62亿元,创历史新高;农机购置补贴509.2万元,补贴机具1985台(套),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成功举办仙回乡庆活动,少数民族乡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平安昭平”成效显著,2011年以来,我县社会公众安全感已有17个季度排全市第一。 随着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我县“十二五”规划顺利收官,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年来,昭平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末,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91亿元,是2010年的1.56倍,年均增长8.4%。财政收入3.34亿元,是2010年的1.77倍,年均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9.4亿元,是2010年的1.71倍,年均增长1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2亿元,是2010年的1.21倍,年均增长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3亿元,是2010年的1.83倍,年均增长13.3%。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款年均增长分别为12.6%和13.6%。全县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产业结构调整得到新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0.4:37.5:32.1调整为32.2:29.5:38.3,三产占比提高6.2个百分点;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茶叶、桑蚕、特色水果、中草药、食用菌等农林产品产量稳步提高,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已达35万亩,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已达4.5万亩,茶叶远销国内外。“昭平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昭平红”、“昭平绿”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增企业1246个,扶持发展微型企业454个,亿元企业增至7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4.96亿元,年均增长19.4%,是2010年的2.42倍。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个体工商户达8599户,年均增长10%,生态旅游业实现大幅增长,五年累计接待旅游总人数1437.4万人次,年均增长41.8%,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36.6亿元,年均增长50.1%。产业脊梁更为坚挺,现代化集约化进程加速推进。 生态资源优势发挥新动能。全面开展环境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持续巩固整治成果,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区较好的完成林权改革工作任务,激发林业经济效应。森林覆盖率始终保持在84%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居广西首位。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提前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要求。获得了“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长寿之乡”等多个国字号荣誉。生态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生态健康旅游、生态健康休闲、生态健康养生和生态健康晚年等四大业态逐步壮大,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美丽昭平”焕发新风采。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深入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大会战、城市建设大会战。昭黄二级路建成通车,绕城路项目(含马滩大桥)、富裕-马江-三合二级公路提级改造等重大交通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新增二级以上等级公路总里程119公里,完成农村公路硬化232.9公里,12个乡镇全部通沥青(水泥)路,152个行政村村委所在地全部通水泥路,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至6.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2%,比2010年提高了5.9个百分点。同时,水利、电力、通信等各类城市配套保障能力大幅提升。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昭平正由全市交通“末梢”变为区域性“关键节点”,正由“小山城”向“大县城”阔步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