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广西)2016年隆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隆安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3580 发布时间:2016-04-02 08:10:38
摘要:2016年1月30日在隆安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隆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甘 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特别是2015年是经济...
——2016年1月30日在隆安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隆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甘 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特别是2015年是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的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坚决贯彻中央、自治区、南宁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化解下行压力,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把稳增长摆在重中之重,精准发力,及时出台“18条”办法,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初步统计,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2.65亿元,是2010年末的1.58倍,年均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68.64亿元,是2010年末的1.71倍,年均增长11.3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93亿元,是2010年末的1.63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3亿元,是2010年末的1.85倍,年均增长13.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3亿元,是2010年末的1.83倍,年均增长12.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45元,是2010年末的1.58倍,年均增长9.52%;农民人均纯收入7277元,是2010年末的1.85倍,年均增长13.13%;财政收入5.51亿元,是2010年末的1.98倍,年均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8:33:29调整为39:29:32。
工业方面,共筹措3亿元,扶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开发区发展。企业优化升级,四合公司2014、2015年实现逆袭,连续两年贡献税收5000万元以上。英利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引进并顺利并网发电;引进了铂洋年产10万吨香蕉浆(粉)全产业链项目。华侨管理区道路、水厂、污水处理厂和管网、标准厂房等项目建设顺利,开发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15年末,开发区入驻企业14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2.7亿元,被列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和全区100个重点扶持产业园区。全县产值超5亿元企业2家,超亿元企业16家,规模以上企业40家。
农业方面,粮食生产稳定,播种面积保持在55万亩以上。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全县土地流转34.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37.2%,形成了香蕉、肉鸡、肉牛等特色种养,培育了“叮当鸡”、“桂西牛”、“绿水江”香蕉等特色品牌,其中富凤鸡、汇生牛成为2014年南宁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指定食用产品。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发展路子,建设香蕉、糖料蔗“双高”、火龙果、优质水稻等一批基地,全县香蕉种植30万亩,糖料蔗“双高”基地2000亩,火龙果1万亩,优质水稻9万亩。隆安金穗香蕉产业(核心)示范区列入自治区首批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区、第二批广西农业科技园区。
服务业方面,2015年末全县限上商贸企业发展到11个,销售额5.98亿元;旅游接待人数320.24万人次,总收入15.13亿元。龙虎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布泉乡、布泉河稻浪花海景观分别荣获50佳“中国最美乡村”、“2014年中国美丽田园景观”称号,定典屯先后荣获“中国特色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二)努力推进扶贫攻坚。坚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劳务扶贫、社会帮扶一起上,全力扶贫攻坚。2015年,贫困人口由2010年16.36万人减至6.6万人,年均减少1.9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5.44%降至20.45%。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1758元提高到2015年5136元,年均增长675.6元。产业扶贫方面,累计投入扶贫产业专项资金2678.42万元,发展中草药、茶树菇、栀子等扶贫产业,帮助4万多户农民实现增收。教育扶贫方面,实施“雨露计划”,累计投入1.59亿元,发放学生资助金、生源地贷款等,帮助缓解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劳务扶贫方面,整合资金652万元,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16388人次,提高贫困地区农民发家致富和就业创业能力。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近10万人,年人均收入1.5万元以上。基础设施扶贫方面,服务好国家重点项目实施,云桂高铁于2015年12月竣工通车,隆安进入高铁时代;隆安至天等、宾阳至隆安二级公路基本完成。五年来,投入3.2亿元,建设农村公路项目723个695公里,实现全县118个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目标。投资7529.6万元,实施34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修建屯级道路367条481公里;投资7464.76万元,实施农村人饮工程161个,帮助2.28万户9万多人解决饮水困难问题。投资4.8亿元,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县、“五小水利”重点县等一批水利项目建设;投资1.45亿元,建设渠道硬化、山塘水坝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项目247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32亩;补助资金1.05亿元,完成5789户农户危房改造;投资3.29亿元,完成电网基建项目266个。近段时间,我们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落实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全县共入户评估4.83万户(其中63个贫困村3.39万户,68个非贫困村2014年末在册贫困户1.14万户、新申请贫困户3037户),按规定程序完成“两评议一公示”、入户评估表信息录入、划定贫困户分数线和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
(三)努力实施大县城战略。坚持规划先行,2015年完成了县城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调整,县城规划面积从2010年6.8平方公里扩大到18平方公里。从2014年开始加强征地拆迁和收储土地工作,2014、2015年共完成征地6382亩,是近10年全县征地拆迁总量的2倍。其中县城开发征地3555亩,收储2476亩、供应895亩,实现土地收益1.04亿元。坚持项目导向,从2013年9月开始策划实施震东扶贫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结合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132亿元,总规模7.6平方公里。项目2015年6月获得自治区发改委批复;9月23日投资45亿元、规模2.6平方公里的一期工程列入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目前,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坚持完善功能,建设县城污水管网21公里,消灭了县城生活污水直排口问题,县城排水防涝工程基本完成,城区下水道管网覆盖率80%以上;配套建成高铁隆安东站广场和进站道路,开工建设西宁水厂;美化、亮化、绿化工程不断推进;城南铭玉“那”城融入“那”文化元素,成为城镇开发新亮点。
(四)努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方面,坚持简政放权。抓好行政审批事项“接、管、放”,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30项、接收下放152项、调整35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实行清单管理。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新发证照540本,新登记企业215家。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等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开放方面,坚持招商引资,广交朋友。五年来,引进项目76个,实际到位内资101.08亿元,利用外资4720万美元。英利光伏、得力木业、鸿博药业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
(五)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五年来,共投入民生资金55.28亿元,占财政公共预算支出的71.59%。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巩固“两基”成果,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在97%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0%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93%以上。资助8305.92万元,资助学生14.74万人次。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每人每日4元,惠及学生33.32万人次。全面实施高中免学费项目,受益学生4.38万人次。投入2.93亿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坚持文化卫计事业协调发展。2015年全县总人口41.7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47‰,没有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卫生县城;农村文体设施全面升级,成功举办了四届“那”文化旅游节和四届体育节;“那”文化稻作系统入选农业部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坚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年来,城镇登记失业率3%,控制在3.6%以内。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95%以上。5次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低保从月人均150元提高到280元,农村低保从月人均50元提高到125元;发放城乡低保救助金1.56亿元,农村五保供养保障金2115.41万元,医疗救助2466.05万元,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1387.69万元。坚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高龄津贴发放范围扩大到80岁以上,受益老人6.88万人次。落实公务员提资和倾斜在乡镇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提资政策,人均每月提高300元以上;规范和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津贴由人均每年1.6万元提高到2.7万元;提高基层村干部待遇,在职村干部从人均每月400—800元提高到1000—1700元,离任定工、半定工村干部按在位年限人均每月分别提高到15元和7.5元。坚持平安建设。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在可控状态。加强信访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严厉打击“两抢一盗”,严格治安管控,全县和谐稳定。连续荣获2011—2012、2013—2014年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2014年、2015年社会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排名全区前列,全市第一、第二位。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五年来,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在控制目标内。空气质量在二级标准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森林覆盖率58.46%,比2010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专项整治县城饮用水源,保护了饮用水源地安全,解决了民生热点问题。清洁乡村工作成效明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