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五年来,我市积累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创造了一系列发展机遇,特别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市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每项成绩,都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各界人士、驻济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济宁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积极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必须转变发展理念,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发展之路。必须抓住用好机遇,从济宁实际出发,做好与上级政策对接融合的文章,真正使机遇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不断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分类施策,精准发力,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增进人民福祉,优先增加民生投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市人民。必须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不畏难、不懈怠,不做表面文章,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奋力开创济宁改革发展新局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发展的质量效益还不够高;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业占比偏高,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优势,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缺乏;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压力较大;政府机关及个别工作人员“不严不实”和“庸懒散”问题依然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对待,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现我市“四大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发展历史上重大机遇最为集中的释放期。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5%左右,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服务业占比达到46%。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都市区发展深度融合,乡镇公交通达率达到100%。环境治理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提升发展标杆、工作标准、精神境界,更加注重转方式、补短板、惠民生,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要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创新促进我市资源型城市加速转型。 要坚持协调发展,完善规划对接、政策协同、产业协作机制,加快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构建“一体两翼、三带协同、板块支撑”的发展格局。加快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全市人民县县通高速的美好梦想变成现实。 要坚持绿色发展,规划建设主体功能区,划定和严守生态红线,推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升功能区内涵式发展水平。创新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模式,实施最严格的环境和耕地保护制度,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构建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建设节水型社会和海绵城市,努力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要坚持开放发展,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中韩自贸区建设,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加快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更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 要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民生保障“十大体系”,实施系列民生工程,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温暖、更加舒心、更加幸福! 三、2016年政府工作总体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用好系列重大机遇,更大力度突破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县域经济、文化发展、生态建设“五大领域”,全力攻坚信息产业、文化旅游和城市建设“三项重点”,持续提升民生保障“十大体系”,确保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为实现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建设继续走在西部前列、确立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保持适度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一)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转型是实现我市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实施精准的产业政策,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引导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年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0名以上,新增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0家。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推广大田托管模式,新增面积50万亩以上。依托“云农场”等电子商务平台,实行线上线下农资交易、农产品经营,拉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二是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优化补贴支持方向。加大种业创新力度,完善5个商业化育种中心,建成45万亩种子标准化基地。三是构建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步伐,规范建设20处市级示范园区。积极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新认证“三品一标”60个。四是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高标准农田规划建设,新建20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价值经济作物和高效生态农业,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五是构建安全生态大水利体系。完成泗河综合开发邹城、高新区、兖州区堤防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沿线县市区防洪工程。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引水补源入济等项目建设,完成农田水利工程5700项,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2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