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贵州省)2016年镇远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镇远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4876 发布时间:2016-03-24 08:21:45
摘要:(2016年2月28日在镇远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常务副县长 袁世泽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县人民政府在县...
 
第二,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结合扶贫攻坚,县财政预算安排农业发展基金500万元。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力支持青酒、绩曲酒、花酒、蔡酱坊、盼福果蔬加工等企业发展,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园,以“有机、绿色、生态”为品牌特色,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扩大经济作物种植和草地畜牧业养殖规模,提升优质畜禽加工、精品水果、优质蔬菜等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份额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新增州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培育产值过亿企业1家。二是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推进“粮安工程”建设,粮食种植面积达33万亩,粮食产量8万吨以上。大力推广“三变”改革经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专业大户200户、家庭农场30个。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发展农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农业园区1个以上,建设1至3条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产业带。探索村企互动的产销对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三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土地适度规模流转为抓手,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六大产业,推进镇远农业品牌建设。全年“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无公害产品认证3个,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 1个。四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实施土壤培肥工程,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建设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1个,新增冷链物流仓库5000平方米。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积极发展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山地特色农业。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积极引进一批旅游龙头企业,加强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加强旅游商品设计、生产和营销,完善景区服务功能,丰富旅游服务内涵,进一步做精做优旅游业。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电子商务网点建设,确保乡镇电商网点达到10个以上,村级电商网点达到 60个以上,实现县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乡镇电子商务站、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及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套服务全覆盖。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启动黔东物流园建设。抓好贸易业市场主体培育,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3家以上。规划建设社区“网定店取”服务站2个以上、景区“旅游+快递”服务站1个以上。积极发展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启动一批社会化养老服务基地建设,发展家政服务企业3家以上。
 
第四,大力发展大健康大数据产业。合理布局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两路口大健康养生产业园和黔东健康养生产业集聚区。大力实施大健康产业发展工程,培育发展健康养生、健康医药、健康医疗、健康养老、健康运动、健康食材六大健康产业,加快建设沿氵舞阳河历史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带,建设知名的大健康养生基地,打响健康养生镇远品牌。大力实施信息基础设施三年会战提升行动计划、“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宽带镇远”建设,实施一批乡村网络能力建设工程、景区免费wifi网络工程、网络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工程,深入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快智慧景区、数字镇远、宽带镇远建设,确保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20Mbps、4Mbps,实现移动4G信号县域全覆盖,所有行政村通宽带。
 
(四)着力发挥文化与自然生态优势,打造镇远文化旅游升级版。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县财政预算安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着力抓好景区景点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特色文化旅游开发和宣传营销力度,培育新业态,打好特色牌,确保全年接待游客65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一是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展示馆和博物馆,在县城区规划建设1个不低于300平方米的“非遗”综合性展示馆,积极创造条件建设2至3个乡级专题(苗侗刺绣、木雕工艺)展示馆,建设报京、金堡、尚寨、涌溪、青溪等5个文化生态博物馆,推进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建设。推动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的全面免费开放。推出一批以镇远传统音乐、舞蹈、技艺等为题材的演艺精品。规划建设1个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1个民族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区。加大文物保护和利用力度,规划建设一批原生态、数字化的纪念馆、专题陈列馆、特色展陈馆。二是抓好景区景点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芽溪、东关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自助游服务体系。推进古城整体连片保护和开发利用,将县行政中心搬出古城核心区,设置古城景区门禁系统,实施古城环境整治和重点文物修复。加快启动盘龙桥至氵舞阳大桥等滨河栈道、吉祥山观景广场及观光栈道建设,完善景区内标识标牌和智慧旅游系统,实现古城景区免费wifi。积极引资开发建设石屏山军旅文化产业园、文德关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园、柏杨坪文化创意产业园、温泉度假养生园、沿河至五定堡大健康产业带等山地特色旅游景区景点。开工建设柏杨坪路上汽车连锁酒店、中峡水文化主题酒店,力争西峡自驾游酒店、铁溪亿家精品酒店投入运营。开工建设县城区青龙洞、大菜园广场等区域的6个旅游公厕和实施氵舞阳河、高过河、铁溪的旅游公厕改造,加强民族村寨和农耕文化保护,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新增一批具有我县特色文化的精品主题客栈、星级农家乐和特色旅游商品店,实现标准床位达20000张以上。三是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和行业规范管理。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各方联动”的原则,以抓好旅游形象宣传、线路推介、活动策划、新媒体运用为重点,着力办好重大特色节庆活动和旅游专题促销活动,强化与高端媒体、知名媒体宣传合作,加强与周边成熟景区和旅游企业的优势互补和联营,积极培育省内外客源目标市场。加快完善旅游景区管理办法,整合部门行政资源,成立古城景区综合管理机构,着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旅游业务、价格欺诈、黑车黑导等行为。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成立涉旅行业协会,强化涉旅企业行业管理,深入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镇远旅游对外形象。
 
(五)着力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突出“一城两区”带动和产城景联动,努力建设绿色城市、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全县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一是深入推进“一城两区”建设。倾力打造古城。以实施古城景区提升工程为引领,加快启动实施县城区道路三期改造、古城东关环城隧道、镇远至三穗高铁站旅游快速通道、小田溪至柏杨坪公路、G211镇远火车站至台江施洞二级公路等项目建设, 开工建设三穗经镇远至施秉高速公路,进一步改善县城区进出通道条件,提升古城品位。强力推进芽溪新城区建设。加快芽溪新城区主次干道、芽溪高速公路出口匝道改道、芽溪新城建设指挥部办公用房、星级酒店、生态移民房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完善教育、医疗、金融、商贸、文体、旅游等服务性产业设施配套,芽溪新城区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初步形成。加快黔东新城区建设步伐。着眼黔东区域中心城市的高起点定位和核心带动作用,积极引资投入黔东医院、学校、汽车站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产业道C、D标段建设、下新岑大桥至羊坪货场道改扩建,完善新城区服务功能。加快与镇远古城、三穗高铁站、岑巩县城区的互联互通,启动实施镇远至黔东新城区的滨河大道建设,使“一城两区”相互协调支撑发展。二是打造特色小城镇和建设美丽乡村。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建设资金,加快推进青溪、羊坪、羊场、江古、金堡、大地、都坪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尽快打造一批宜工宜农宜游宜居的特色城镇。深入推进小康“六项”行动计划,实施国省干道提等升级建设17公里,县乡道路改造22公里,建成通村水泥(沥青)路200公里以上;完成通组公路硬化93公里、连户道路硬化20公里。加快推进狗鱼塘、小河口、翁共水库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天印水库和黄泥堰水库,完成2015年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和青溪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并通过验收,实施大地乡集镇应急水源工程,推进各乡镇集镇供水集中管理和实施管网提升延伸工程,新增解决1.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实施城区、园区和乡镇所在地的电网改造提升工程,确保城乡正常供电。进一步夯实电商扶贫流通点,真正让城镇特起来,乡村美起来。三是增强城市功能和承载力。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销售商品房4万平方米以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新增城镇人口3300人以上。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谋划实施好芽溪新城区、黔东新城区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开展城镇便民设施专项提升行动,建设一批公共停车设施,新增停车位3000个以上。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深入开展“两违”清理整治,有效遏制未批先建、乱搭乱建等行为。以“多彩贵州”文明行动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全力整治县城规划区、城乡结合部、各乡镇集镇所在地、交通干道沿线、美丽乡村的“脏乱差”现象,每半年开展一次现场观摩活动。大力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推进城市综合执法,推行购买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