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江西省)2016年瑞昌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瑞昌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373 发布时间:2016-03-14 10:15:53
摘要:(2016年1月11日在市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郭小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瑞昌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为辉煌...
(2016年1月11日在市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郭小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瑞昌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为辉煌的五年。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影响,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双核”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沿江开放开发为引擎,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基本完成了“十二五”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市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时期。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两年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三年翻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翻一番。荣获“江西省十大县域经济活力县市”、“投资江西十大首选地”。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一五”末的62.9亿元增加到153亿元,年均增长11.8%;财政总收入从9.36亿元增加到26.8亿元,年均增长23.8%;固定资产投资从83.1亿元增加到229.2亿元,年均增长2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3亿元增加到41亿元,年均增长15.4%;三次产业比例由14:66.5:19.5调整为9.8:66.6:23.6。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沿江开发取得突破、工业经济快速壮大的时期。抓住沿江开放开发上升为省级战略机遇,聚焦沿江、聚力沿江、决战沿江,沿江开放开发如火如荼。瑞昌工业园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在全省完成调区扩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0亿元,码头工业城建成园区道路45公里,面积扩展至24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154.3亿元增加到450亿元,年均增长22.9%;规上工业增加值由35.2亿元增加到102亿元,年均增长2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81家、税收过百万企业43家,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39家、19家,纺织服装产业被认定为省级产业基地。实际利用外资由0.5亿美元增加到1.86亿美元,年均增长30%;外贸出口由0.52亿美元增加到3.8亿美元,年均增长48.9%,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92个,项目总投资783亿元,理文造纸、理文化工、亚泥二厂、新洋丰、吉恩重工、华中国际木业、中部红木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城市空间加快拓展、城市面貌大为改观的时期。完成第二轮《瑞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一市两区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7.5%,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入81.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8倍。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新建、改建道路32.5公里,打通市府西路、龙泉路等10条“断头路”,新建、改造城区污水管网28.8公里,实施10项城区防洪排涝工程。持续提升城市品位,完成城区主次干道“白改黑”20公里,新建、改建安定湖公园等8个公园、广场,新增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投资10.8亿元,完成大唐新区“七路三桥”等路网建设,拆迁房屋24.8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4352套。体育公园、三个中心、新人民医院、国贸大厦、联盛购物广场、信华酒店、立信花园酒店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建成并投入使用;武九高铁即将通车,加速融入武汉、南昌都市圈。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三农基础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的时期。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市),积极争取了以赛湖农场为主体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示范园。耕地保护卓有成效,耕地保有量34.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30.4万亩。传统农业扬优成势,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丰”,油菜种植面积保持在20万亩,荣获全国油料生产大县,范长青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新建6个城郊蔬菜基地,面积9000亩,新建6个白茶基地,面积8000亩,山药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品牌创建成效明显,“瑞昌山药”被核准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溢流香”、“天兴”、“铜花岭”、“雾上春”、“幕埠山”被授予江西省著名商标。投入9000万元,完成364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连续四年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完成造林17.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8.5%提高至60.9%。实现农村信息网络全覆盖,农村信息化获全省先进。交通设施日臻完善,瑞南线、“双黄”线升级改造工程竣工通车,完成县乡道路升级改造113公里,通自然村公路360公里。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夯实,完成65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4条中小河流治理,通过全国第三批和第六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改造灌溉面积18万亩,整治山塘109座。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码头镇进入全省首批百强中心镇,南义、横港等7个乡镇被授予省级生态乡镇。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民生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民生总投入达70亿元,民生保障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到2591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到12155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2.8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3倍。整合资金5.6亿元,新建、改建校舍30万平方米,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投资5亿元,实施文化阵地扩建工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39亿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5827万元;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城乡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十一五”末的4.2万人增加到24.1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由30.1万人增加到32.9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由116下降至111.9,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投资2亿元的长江饮水工程投入使用,城区居民彻底告别饮用地下水的历史;投资1560万元完成高山聚集区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7.8万人的世代饮水难题,受到水利部的高度肯定。投资6.7亿元,完成4461套城市棚户区改造;投资3.5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5041套;投资3888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646户。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95%以上,人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的时期。推进机构改革,完成卫生、计生机构整合,完成工商、质监、食药监合并重组,成立长江港区综合协调管理局;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11项;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新预算法;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改革试点,公车改革顺利启动;推进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启动赛湖农场体制改革,完成青山、大德山国有林场改革;落实诉访分离制度,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国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编制、对台、残联、档案、统计、审计、国资、物价、人防、气象、防震减灾、粮食、供销、市志、工青妇等工作全面发展,税务、供电、消防、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烟草、邮政等部门为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回顾“十二五”,我们深感光荣和自豪。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我市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在危机中抓机遇,在困难中求突破,在逆势中稳增长,基本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二五”顺利收官画上圆满句号。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