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江西省)2016年婺源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婺源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3773 发布时间:2016-03-03 10:08:19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24日在婺源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吴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效和2015年的工作回顾 十...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24日在婺源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吴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效和2015年的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婺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提速提质、取得重大成绩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实施“建设中国最美乡村”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践行群众路线为保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年拼搏,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生产总值由47.7亿元增长到83.03亿元,年均增长11.7%。三次产业比例由15.3∶40.7∶44优化为13.6:32.5:53.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37.95亿元增长到89.49亿元,年均增长1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1亿元增长到43.18亿元,年均增长15.7%。财政总收入实现了13.14亿元,增长了2.04倍,自2008年以来总量在全市首次进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到10.18亿元,增长了2.58倍;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76.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五位。全县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12个,稳居全国县级之首;接待游客由530万人次攀升到1529万人次,连续8年全省排名第一;门票收入由1.33亿元提高到3.6亿元;综合收入由23亿元提高到7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3.6%、22%、27%。婺源绿茶连续21年通过国际有机食品认证,占欧盟有机绿茶50%以上的市场份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6.67亿元增加到12.9亿元,年均增长14.1%。累计实现外贸出口5.5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2亿美元,实际引进内资142.77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5倍、2.3倍和2倍。
——五年建设,城乡魅力日益彰显。五年来,累计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148.5亿元,一些群众企盼多年、事关长远发展的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县城建成区面积由9.9平方公里拓展到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3.8%、城市绿地率达43.4%。京福高铁正式通车运营,九景衢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婺源走进了高铁时代。累计投入10.27亿元,完成公路硬化1223.3公里,硬化公路总里程达2895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实施了“一环五区”、“智慧婺源”建设、立面改造、绿化亮化美化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和景观提升工程。累计投入3.3亿元,先后实施了263个新农村建设点和29个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新增造林9.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2.6%,国家生态乡镇达13个。婺源绿茶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3处1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个、中国传统村落19个,位居全省第一。全面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实现全覆盖,农村环境卫生大为改观,主要公路沿线、河道两旁、景区景点可视范围内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现象明显减少,主要河流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中国最美乡村的形象更加名副其实。
——五年实干,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来,全县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89.3亿元,占全县财政支出比重达70.75%,群众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的条件得到改善。基本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保障性安居工程稳步推进,新建保障性住房2018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965户,改造城区、林区、垦区危旧房1969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279元增长到9805元,年均增长13.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39.74亿元增长到87.61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440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000元。
五年来,在付出辛勤劳动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累累硕果。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江湾国家5A级旅游景区,荣获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中国十大特色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卫生应急示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被评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有机产品(茶叶)认证示范创建县、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省级双拥模范城、全省卫生县城,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连续两年获得江西省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先进县。
此外,物价、邮政、保密、档案、气象、水文、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外事侨务、地方志、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应急管理、县长热线、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联、慈善、红十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15年是婺源跨入高铁时代的第一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主动适应新常态,奋力开创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的新局面。全年GDP增长8%,财政总收入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2%。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着力发展主导产业
旅游产业提质提速。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婺源召开。航空旅游项目在全省率先运营。熹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瑶湾被评为全省4A级乡村旅游点。篁岭景区二期、丛溪庄园二期、水墨·上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平顶山五星级度假酒店等项目扎实推进。实施了“旅游厕所先锋革命”工程,新建、改建景区公厕44座。开展了高铁沿线城市旅游推介等系列宣传活动,“最美乡村、梦里老家”品牌进一步打响。全年接待游客、门票收入、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9.2%、16.1%、16.9%。荣获“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称号。大力推进“旅游+文化、旅游+体育”,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梦里老家》正式开演,举办了首届中国“六月六”晒秋文化节、歙砚制作技艺传承人大赛等文化赛事;承办了全国登山健身大会等20余项国家、省级体育赛事,被授予“中国门球之乡”。
生态工业稳中求进。积极推进主攻工业决战园区战略,实行了“工业日”制度和工业企业入笼统计工作机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7.7亿元,新增规上企业2户。举办了4次工业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累计开竣工项目28个,总投资11.23亿元。婺之绿农业科技、森源服饰、昌源茶叶竣工投产。好时服饰、智佳汽车模业等在建项目扎实推进。旅游商品产业集群被命名为“2015年度上饶市工业重点产业集群”。
特色农业稳步提升。粮食种植面积27.72万亩,总产12.18万吨。投入1.11亿元,完成了6座小(一)型水库和34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建设高标准农田1.01万亩,开发整理土地6547亩,实施了江湾、赋春、浙源、思口、秋口防洪工程和高砂河河道整治工程。茶园面积拓展至18万亩,茶叶产量1.52万吨,加工贸易量5.67万吨,茶业系列产值28.2亿元。“婺源绿茶”品牌价值12.65亿元,成为省政府重点支持的“四绿一红”品牌之一。油茶改造2万亩,毛竹低改4.42万亩,被列为全省竹类特色产业项目县。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总数达32家,成立家庭农场23家,新增农民合作社160家、总数达535家。
(二)着力强化项目攻坚
全年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支持项目226个,争取资金 12.9亿元、增长14.2%。成功争创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篁岭民俗文化村和《梦里老家》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被列为2015年度全国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外环线、水墨•上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美丽乡村建设等6个项目被列为市重点调度项目。着力破解项目要素瓶颈,收储土地1152亩,争取用地指标1075.4亩,完成房屋拆迁5.69万平方米。继续完善重点项目建设“三级四定五包”责任制,充分利用“婺源重点项目群”微信平台,强化日常调度,全年实施重点项目54个,完成投资14.28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6个,竣工5个。
(三)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推进了婺源县城乡总体规划编制暨“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城乡规划展示馆正式对外开放,智慧婺源运营管理中心竣工投入使用,赵斌藏馆、华星国际电影城、城区污水管网及城西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项目扎实推进。全年投资3.11亿元,完成了公路路基改造462公里、路面硬化453公里, 完成S201大二线“畅安舒美”省级示范路工程,启动婺桃线市级示范路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了68个新农村建设点和29个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继续开展了农村非徽派建筑改造工程。加强城乡建设监管,严控违建行为,净化城市环境,查处县城区违章建筑207户,强制拆除乡镇占用耕地违章建设面积1186平方米,拆除县城区各类广告563块,高立柱广告29块,拆除面积达1.3万平方米。城市环境卫生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继续得到巩固。加强了林木采伐管理,采伐量下降19%。成功申报江西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四)着力推动改革创新
进一步简政放权,扎实推进了政府“三单一网”改革,精简县级行政审批项目46项,清理非行政许可事项116项。实施商事“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办理时效提速57%。公车改革稳步推进。组建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卫计委,部门职能进一步优化。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立了不动产登记局。创新开展金融扶贫、“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组建了19支招商小分队外出招商。推行县领导和部门挂钩服务企业制度,开辟了项目落地“绿色通道”。新签订并实施省外亿元以上项目1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项目资金达38.81亿元,同比增长15.99%。利用外资4335万美元,同比增长11.87%。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