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贵州省)2015年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三都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4208 发布时间:2016-03-02 17:29:45
摘要: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月21日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潘仕进 各位代表: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同时,书面提请《三都水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一并予...
(六)构建民生保障体系,在提升内涵发展动力上实现新突破。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合理调整全县中小学校点布局,到2020年全县小学有121所、初中4所、高中3所。着力打造名校、名师、名生“三名”工程,将三都民中建成全省示范性高中,建成猴场新区独立高中和初中。大力实施“新两基”,全面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到2020年,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到全州中上等水平。积极探索多种办学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三都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促进大众创业就业。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园区平台建设,坚持“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做好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搬迁移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到2020年,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口登记率控制在4.2%以内。统筹城乡医疗卫生。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城乡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县医院易地搬迁,建成县中医院和改扩建一批中心社区医院,力争建成一家三甲、两家二甲医院,把县妇幼保健院建成县妇女儿童医院。强化医技培训,建立人事薪酬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和发展健康服务业,实现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90%以上病人在县内就诊的目标,逐步推进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积极应对生育政策调整变化,统筹抓好新形势下的人口计生工作,强化优质服务,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着力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大力实施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制度建设,完善医疗救助保障体系,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救助机制,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全面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范和应对能力。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资金,大力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发展新路子,出版水汉双解、水汉英多解《水书字典》,积极推进水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工作。加强社会管理治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深入实施质量兴县发展战略,编制质量兴县发展纲要,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支持司法独立,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三都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全面推进平安三都、法治三都、效率三都、文明三都品牌建设。
(七)构建动力支撑体系,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在创新中赢得后发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新跨越提供持续动力。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民生导向,深入落实中央、省、州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推进机制体制改革。用大数据推动政府改革,推进“电子政务效率云”和“创新管理云”,建立县、园区(镇、街道)二级联动办公平台,实行多部门网上项目联审联批,提升政府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围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围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教育综合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社会事业改革,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扩大对外开放格局。建立健全对外合作机制,发挥高速、高铁过境优势,推进“一城六区”市场承载能力建设。主动融入黔中经济区,深度对接和融入长株潭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打通“珠三角”、“南贵昆”经济区,加大与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区、左右江革命老区等周边区域经济协作,积极主动与国家宗教局、省财政厅、广州市海珠区、深圳市等帮扶单位和地区对接联系,探索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路子。加强对外经济、文化合作交流,培育发展飞地工业园区,壮大外贸经济主体。围绕“互联网+”快速推动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加快发展要素集聚。以教育、卫生、金融、管理为主,进一步完善人才领导和管理工作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资源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围绕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产业关键共性和配套技术,促进产业技术重点跨越和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围绕提升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立足开局之年,我们要抢抓机遇迎挑战
拼出一片新天地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按照县委总体工作要求,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其中一产增长6%、二产增长18%、三产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0%左右,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左右;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旅游总收入增长2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左右;金融机构存贷余额分别增长13%左右;城镇化率达4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48‰以内,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小康实现程度达92%。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切实抓好脱贫攻坚工程,夯实同步小康基础。凝心聚力、精准发力,着力推进九阡、都江等片区贫困村组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力争完成1500户7000人以上的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实施以交通、水利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贫困村组延伸,建成通村组油(水泥)路150公里以上,恢复新增有效灌面1万亩以上;启动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蔬菜、葡萄、茶叶等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同步发展生态鸽、香鸡、香猪等畜牧养殖业,培育壮大家庭农场,有效增加群众收入。深入实施“万众创业”工程,积极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业,争取项目资金扶贫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有效解决3000人以上的就业问题。强化教育、卫生扶贫,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资金困难而失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入实施职教脱贫“1户1人计划”和“雨露计划”,加强对非农技人员的培训;统筹卫生计生、民政、扶贫等部门,建立健全“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实行大病医疗救助制,逐步消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通过实施教育、卫生扶贫,解决1000人以上的生存生活问题,实现原8个乡镇“减贫摘帽”和38个贫困村、3.1万贫困人口全部“出列”。
(二)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拉动经济加速发展。坚持把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统筹推进32个省、州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以上。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重点推进县中医院、县第二中学、县经济开发区路网、大河大道、猴场新区至普安快速干道等项目建设。围绕“两庆一办”,谋划建设一批强基础、惠民生、带动强、示范效果好的引领性重点项目。突出保障性安居工程、城镇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等投向重点,策划包装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项目,充实和完善现有项目库。加强与国家、省、州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州投资计划。拓宽招商路径,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大项目,扩大引资成果,争取引进1-2家国内500强企业入驻三都,招商到位资金达90亿元以上。以德国“三都水族啤酒”项目为引领,快速启动“三都·加州红酒”项目,迅速壮大“飞地经济”规模,力争形成1个飞地经济产业园区。继续强化政银企合作,充分发挥各县级融资平台作用,解决项目建设融资难题。主动争取、超前谋划,认真做好土地报批工作,为项目建设储备用地。
(三)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以园区平台建设为支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进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深入实施工业富县战略。坚持工业富县战略不动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5亿元以上,推动工业发展实现新跨越。进一步完善各工业园“七通一平”基础设施,使签约企业尽快落地建设;启动实施生态工业园项目,争取引进一批企业入驻工业聚集区。认真落实“一个企业、一套班子、一个责任人”的全程跟踪服务措施,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确保扬拱风电场投入使用,贵州三都西南水泥有限公司、三都博瑞永固混凝土有限公司、贵州群山木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满负荷生产。进一步深化对县域资源的再认识、再提炼,培育壮大旅游商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新能源、建筑建材等优势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采取“特惠贷”等方式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力争新增小微企业500户、个体工商户100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达48%以上。
——深入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加快推进交梨、周覃、九阡3个省级农业园区和三合、大河、中和、都江示范农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强化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实现园区省级龙头企业3户以上。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成蔬菜种植面积32万亩,其中,商品蔬菜种植面积25万亩;新增葡萄种植面积6万亩;新增茶叶种植面积3万亩。完成牛出栏2.25万头,生猪出栏24万头,羊出栏1.2万只,家禽出栏300万羽,生态鸽出栏120万羽,实现农业总产值27亿元以上。进一步加大农业品牌创建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特色品牌,力争完成1-2个特色农产品申报为国家或省级名优产品。加大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引进1-3家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逐步实现农业产业“接二连三”。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