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安徽省)2016年桐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桐城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857 发布时间:2016-02-29 10:28:14
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2月25日在桐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 长 陆应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5年,在中共桐城...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2月25日在桐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 长  陆应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5年,在中共桐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稳步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7.1亿元,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255.7亿元,增长15.5%;财政收入21.7亿元,下降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6亿元,增长12.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47元,增长9.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41元,增长8.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8.3亿元,比年初增加50.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7.2亿元,比年初增加31.3亿元。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规划引领更加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中长期规划(2015-2030)》编制完成。“暖企行动”有效开展,设立助保金、过桥资金、农业风险补偿资金,帮助企业融资23.1 亿元。企业发展平稳向好。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68.1亿元,增长7.5%;工业增加值131.2亿元,增长8.0%;工业用电量7.7亿千瓦时,增长9.8%。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完成工业投资198.8亿元,增长26.1%;其中技改投资156.2 亿元,增长36.3%。丹凤二号池窑、中建材二期、白兔湖二期、盛运垃圾焚烧设备、三峡新能源风力发电等项目加快推进,中为智能机器人、艾瑞德智能节水灌溉设备、东勤电子马达生产线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抽水蓄能电站被列为国网“十三五”重点发展项目。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级“两化融合”企业2家。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独立研究院及新型研发机构3家、博士后工作站1家、众创空间1家。新渡、金神新增为安徽省产业集群示范镇。
 
现代农业进程加快。全年粮食总产43.22万吨,实现十二连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42.3亿元,增长3.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新增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43户。土地流转总面积43.7万亩,流转率达70%。油茶、苗木花卉产业快速发展,农林生态科技园开工建设,我市跻身省现代农业(油茶)发展重点市。农业基础继续强化。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万亩,新增耕地4000亩。除险加固小型病险水库7座,实施挂车河新安渡段治理工程,兴建饮水安全工程34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3.6万人。“天莊大米”被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桐城水芹、桐城大米、桐城茶叶”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我市成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全省农村土地确权整体推进市。
 
三产服务业转型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3.8亿元,增长10.9%。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5.1亿元,增长97%。阿里巴巴塑料原料采销一体化平台上线运营,淘宝、京东、苏宁易购“桐城馆”正式开馆,我市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启动编制,嬉子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获批,“范岗•樟枫乡村旅游桂花节”成功举办,我市入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物流行业发展规范有序。房地产业态势平稳,桐城碧桂园项目开工建设,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5亿元,增长24.5%。
 
(二)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改革创新活力增强。行政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市镇两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建立,市政府权力由3198项精简到1912项。“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顺利实施,基本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稳步推行。不动产统一登记有序推进,省产权交易中心桐城分中心成立运行。投融资体制不断创新。成功发行城投类企业债券8亿元,设立全省首支PPP城镇化产业基金,与徽商银行合作设立“桐城徽银城镇化一号基金”。直接融资取得新突破。盛运股份发行短融、非公开定向短融工具5亿元,发行公司债5亿元,定向增发21.66亿元;白兔湖动力定向增发和做市募集资金1.75亿元;农商行发行二级资本债2.7亿元,全国银行业间同业存单10亿元。企业上市步伐加快。完成IPO上市辅导备案3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
 
园区建设扎实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规划启动编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8亿元,道路、供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获批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分子材料质检中心运行平稳,中建材环保机械研发中心、盛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建设。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环保、安监分局组建运行,园区国有公司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双新经济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入园企业增至42家,塑料加工、包装印刷产业加快发展。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招商引资政策导则出台实施,驻外招商组、产业培育组组建成立,招大引强机制更加健全。实施精准招商,积极参加北京、上海、广州、台湾经贸招商活动,台湾丽晶高光效蓝宝石、晨兴智能机器人、中建材新能源产业基地、鑫美芝液晶显示模组等一批项目成功落户。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10亿元以上4个,实际到位境内市外资金61.1亿元,增长12.5%。
 
(三)城乡统筹力度加大
 
城市功能得到增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新一轮镇总体规划启动编制。城市重点工程稳步实施,东部新区向前大桥和三水厂建设有序推进,南部新区污水处理厂、二中体育场城市人防综合工程、110千伏孔城变电站开工建设,档案馆工程主体竣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海绵城市建设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完成重点工程房屋征收30万平方米,拆迁1600余户。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完成老城区硬化、排水改造面积1.1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供水管网7.1公里;文昌广场公园全面建成;日华、月辉广场、西郊公园绿化提升相继实施。
 
镇村面貌明显改善。美好乡村建设继续推进。12个省级美好乡村示范点启动建设,“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保障机制逐步完善,镇、村保洁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17个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改造农村危房2600户,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启动实施。青草、范岗镇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小关等12个村获评省级森林村庄,孔城八甲、范岗新西村入选省传统村落名录,龙眠双溪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综合交通更加便捷。合安客专动工建设,引江济淮、岳武高速东延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铁路“平改立”启动实施。望溪路下穿连接线、西三路、文四路相继开工。改造、新建农村公路75公里,加固、改建农村公路危桥10座。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加快,新增城乡公交线路6条。
 
(四)社会建设全面加强
 
民生保障日趋完善。全年民生类支出2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5%。33项民生工程全部完成,各级财政投入资金9.5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持续推进,新建公共租赁住房330套,棚户区改造3713户。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新增就业岗位7100个,发放小额创业贴息贷款6574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面完成,农村五保、低保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救助、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有效开展。改扩建敬老院8个,新增床位600张。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现脱贫1.7万人。
 
社会事业协调并进。新建幼儿园3所,改扩建幼儿园12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分通过国家验收;优化高中资源配置,普通高中停止招收择校生;职业教育内涵提升,“工学一体”试点启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力,源头防范措施进一步落实。非法粘土砖瓦窑厂顺利取缔,完成减排和大气治理任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县域医共体”试点正式实施。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稳步开展,“六五”普法通过省级验收。1%人口抽样调查圆满完成。我市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标准化气象为农服务市。社区两委换届顺利进行。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形势稳定。广播电视工作获省“金帆奖”。体育、物价、供销、邮政、通信、保险、图书发行、烟草管理、地震、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商联、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政府建设持续推进
 
积极践行“三严三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132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08件,办结率100%。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严格规范政府决策行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进一步强化。效能建设力度加大,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得到提升。
 
各位代表,2015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十二五”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五年,是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是“十一五”末的1.7倍,年均增长11.5%;财政收入是“十一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66亿元,是“十一五”的2.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十一五”末的1.93倍,年均增长14.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十一五”末的1.77倍,年均增长12.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是“十一五”末的2.1倍,各项贷款余额是“十一五”末的2.5倍。
 
——这五年,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2.0:64.3:23.7,二三产业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2.2个百分点。工业支撑更加有力,规模企业达到375家,规模工业总产值是“十一五”末的2.7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2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2家, 上市、挂牌企业14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7.9件。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累计达400亿元。电子商务、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这五年,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市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市政务服务中心、体育馆、老干部活动中心相继建成,棚户区、老城区改造、“三街一巷”修缮保护有序进行,东部新区、南部新区启动建设。引江济淮、合安客专、206国道改造升级、宁东—绍兴800千伏特高压输电等涉桐工程进展顺利,桐金路、张卅路、新杨路、桐黄路建成通车,建设通村公路455公里。城乡公交一体化启动实施,运营线路达到8条。美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建成省级中心村33个,我市被评为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市。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安徽省森林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31.6%,城区绿化覆盖率35%。实施市容市貌、违法建设、道路交通等专项整治,荣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日益彰显的五年。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市场监管局、卫计委、规划局、房屋征收办组建成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公布实施,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项目实行“两集中、两到位”。商事制度改革启动实施,各类市场主体由1.6万户增加到3.3万户。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实行全口径预决算,“营改增”范围不断扩大。国资管理、农村土地、基本公共服务、金融等改革创新走在全省前列。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国家高分子材料质检中心投入试运行。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五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5个,境内市外资金379亿元,境外资金7057万美元。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