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甘肃省)2016年通渭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通渭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4002 发布时间:2016-02-28 14:36:27
摘要:2015年12月29日在通渭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邵志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同时,根据《中共通渭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人民政府制定了《通渭县国民经济和社...
—— 2015年12月29日在通渭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邵志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同时,根据《中共通渭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人民政府制定了《通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草案)》,请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以来,县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之本,狠抓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146.55亿元,是“十一五”的2.3倍,年均增长10.8%;固定资产投资177.44亿元,是“十一五”的4.5倍,年均增长2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5亿元,是“十一五”的2.1倍,年均增长13.4%。
  ——财政收支增幅明显。预计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9亿元,是“十一五”的4.7倍,年均增长35.4%;财政支出98.3亿元,是“十一五”的2.7倍,年均增长16.56%。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2015年底,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5.9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54倍,比上年增长36.1%,“十二五”年均增长22.94%;贷款余额57.8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4.84倍,比上年增长54.8%,“十二五”年均增长30.38%。
  ——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41.7元,较“十一五”末净增1791.7元。2015年,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34.7元,比上年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11.6元,比上年增长9%,较“十一五”末净增8348.6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1.6%。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立足科学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预计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一五”末的37.09:10.97:51.94调整为2015年的30.7:12.1:57.2,带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3.05%,高于生产总值年均增速22.25个百分点。
  ——旱作农业实现新突破。先后被列入“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地区”“全省牛羊养殖重点扶持县”,2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1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富民产业持续壮大,2015年粮食总产达到46.06万吨,比“十一五”末净增18.89万吨,实现“九连增”。中药材种植面积由“十一五”末的1.26万亩扩大到“十二五”末的6万亩。建成以苹果为主的林果基地12.9万亩,累计达到15万亩。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359个,牛、羊存栏分别达到5.45万头、17.06万只,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9倍、5.1倍。
  ——工业经济迈出新步伐。实施工业项目58个、完成投资58.1亿元,培育规上企业13户。县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通过省发改委批复,投资2.7亿元完善了道路、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引进企业56户。大力推进石滩草畜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带动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草畜循环经济产业链。甘肃通渭风电基地规划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华岭一期、二期风电场和义岗一期风电场建成并网发电,累计发电3.5亿度,实现税收收入2693万元。
  ——第三产业取得新成效。培育文化企业43家,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2.47亿元、年均增长25.8%。实施悦心国际书画村等文化旅游项目9个、完成投资7.4亿元。成功举办5届书画艺术节,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榜罗镇会议革命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为AAA级景区,正在申报全国红色旅游基地;秦嘉徐淑公园创建为AA级景区;温泉宾馆、育林酒店创建为三星级酒店;打造了青海至通渭、兰州至通渭文化养生旅游专线。通渭小曲戏、影子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赴西安、北京等地交流演出。建成非遗项目传习所8个。新增物流快递企业16家,新建乡镇农贸市场5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50个。新增私营企业1318户、个体户4711户。引进建设银行、甘肃银行、中华联合财险公司等6家金融保险企业在我县设立了分支机构。
  二、突出扶贫攻坚,改善基础条件
  先后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黄土高原地区林业建设示范县”“省级梯田建设示范县”“全省扶贫攻坚交通先行试点县和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试点县”“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实施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效夯实了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后劲。
  ——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704个、完成投资189.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5.6倍。争取到国家政策性资金93.4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净增58.4亿元,成为历史上争取资金最多、实施项目最好、投资增长最快的时期。宝兰客专结束了县内没有铁路的历史,通渭风电基地填补了陇中风电开发空白,马云公路大幅提升了全县交通区位优势,通畅工程有效破解了制约全县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引洮一期工程实现了全县人民翘首企盼半个世纪的“引洮梦”。
  ——扶贫攻坚成效明显。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8亿元,发放双联贷款3.8亿元、草食畜贷款2435万元、妇女小额贷款1.62亿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72个,建成村级互助资金协会187个,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7个、搬迁农户3579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8万座。被列入“国家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培训农村劳动力45.6万人次,输转劳动力69.6万人次、创劳务收入66.9亿元。预计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19.27万人下降到2015年底的6.77万人,贫困面由47.02%下降到16.92%。
  ——城镇建设成效明显。编制完成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道路、排水等7个专项规划,实施温泉路、滨河路东段、集中供热站等城建项目32个,完成投资27.2亿元。实施房地产开发和保障性住房项目38个、新增住房4691套56.95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面积由“十一五”末的4.9平方公里扩大到2015年的7.8平方公里。马营被列入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0%、比“十一五”末提高6.85个百分点。
  ——农村建设成效明显。投资18.57亿元实施交通项目286个,马云公路建成通车,完成靖天公路通渭段和陇新、常榜等公路铺油改造102.2公里,建成通畅工程1237.2公里、通畅率达97%,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024.4公里。投资7.48亿元实施水利工程项目17个,引洮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解决了39.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1.87亿元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工程,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4%。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新修梯田34.2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364.7平方公里。实施重点林业工程23万亩,完成城乡面山绿化4.11万亩,栽植行道树132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10.8%、比“十一五”末提高2.86个百分点。推广节柴炉1385个、太阳能热水器2629台。回收利用废旧农膜1.85万吨。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22个,打造“千村美丽”示范村4个、环境整洁村45个。
  三、注重民生保障,强化公共服务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完成教育项目投资5.39亿元,县二中、三中、特殊教育学校先后投入使用,建成城区幼儿园2所、乡镇幼儿园17所、村级幼儿园14所,实施校舍安全工程83项、薄弱学校改造工程52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87.6%、85%,高考二本上线率达到23.29%、比“十一五”末提高9.82个百分点。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实施了县急救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健康教育所、15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3所卫生院职工周转房、18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等建设项目,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建成了县体育馆和7个乡镇(社区)体育健身中心、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32个农家书屋、63个“乡村舞台”、98个农民体育健身场所,实施了广播电视农村无线覆盖工程。《通渭历史文化丛书》荣获全省第十届优秀史志成果一等奖。取得省市科技创新成果10项,获得国家专利67项。创建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全面完成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摸清了全县二三产业基本情况。与此同时,质量监督、气象服务、防灾减灾、民族宗教、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档案管理和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事业都有了新的进步。
  ——民生保障全面提升。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81亿元,是“十一五”的2.8倍。建成了县中心敬老院、综合福利院、3个乡镇中心敬老院、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4个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由142元、65元提高到251元、144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由每年2229元、1613元提高到4341元、4114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由每年600元提高到1200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8%。代课教师、环卫工人等五类低收入人群月工资标准由“十一五”末的630元提高到1320元。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1.5亿元,支持5000人创业。新增城镇就业1.67万人,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19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全面完成了“六五”普法目标任务,全民法治观念显著增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打非治违、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群众饮食用药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定期开展防灾减灾督促检查,灾害应急预防能力不断提高。建立了电子民生平台,及时办理群众反映事项1.02万件。完善了信访工作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进一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全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四年位居全市第一,2015年被省综治委命名为“甘肃省平安县”。
  四、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自身建设
  ——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建立完善了县政府工作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以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县政府常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重大事项769项。组建了县政府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各乡镇、各部门聘请了法律顾问。坚持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累计学法62次。全面开展依法行政培训,1600名行政执法人员全部考取了执法证。依法化解行政争议,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7件。制定了行政应诉工作规则,规范了行政应诉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254件、县政协委员提案215件。
  ——政务服务不断优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成了卫生和人口、农牧和林业、国土和环保部门合并,理顺了食品药品监督、工商、质检、交警管理体制,政府工作部门由25个减少到22个。取消和停止执行行政审批事项91项,减幅达42.1%。完成了县政务服务中心搬迁,入驻窗口单位32个,承办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354项。建成政务服务网,发布了县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扶贫清单,以及县级便民服务事项目录。
  ——廉政建设不断加强。着力构建和全面实施“3783”主体责任体系,全力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各类审计668项,实现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不断规范财政预算执行和资金审批拨付程序,及时公开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支出。认真执行中央及省市县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决整改“四风”和“不严不实”问题,作风建设持续深入推进。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