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陕西省)2016年泾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泾阳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743 发布时间:2016-02-25 08:41:14
摘要:一、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建设陕西强县目标,坚持六为六抓,对标管理,追赶超越,集中力量抓项目,多措并举稳增长,县域经济呈现三产互动、轮番发力,速稳质优、亮点纷呈的发展态势。全县生产总值...
一、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建设“陕西强县”目标,坚持“六为六抓”,对标管理,追赶超越,集中力量抓项目,多措并举稳增长,县域经济呈现“三产互动、轮番发力,速稳质优、亮点纷呈”的发展态势。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60.2亿元,增长11.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8亿元,增长15.2%;预计城乡居民收入达到36000元和12089元,分别增长11%、12%,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十二五”圆满收官。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奋力争先创优、实现跨越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这五年,全县上下准确把握新形势,埋头苦干,改革奋进,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牢牢把握发展主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末,全县生产总值总量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3%;地方财政收入总量是2010年的1.6倍,年均增长21.6%;规模工业增加值53.2亿元,是2010年的2.7倍,年均增长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亿元,是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长14.7%。2014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居全省第15位,较“十一五”末前进3个位次。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1户,总数达到83户,2015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08.5亿元,是2010年的3.3倍。启动工业经济总量翻番计划,汽车制造、茯茶加工、绿色食品、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6个,我县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4万吨以上,实现“十三连丰”,单产保持全省最高。“黑白红绿”特色产业优势不断放大,圆满完成“泾阳茯砖茶•丝绸之路文化之旅”等系列推介和产业规范提升活动,泾阳茯砖茶走出国门,泾阳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茯茶之源”,茯砖茶年产量突破万吨,产值超过12亿元;亚洲养殖业航母—温氏集团入驻我县,奶牛存栏7.5万头;蔬菜种植面积43万亩;酿酒葡萄面积7.2万亩。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形成了北有龙泉公社,南有茯茶小镇、乐华城,关中环线旅游横贯东西的发展格局,茯茶小镇入围“全国魅力乡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电商企业达到24家、微商微店500余家,我县被列为全国供销系统电子商务示范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34.7:34.9:30.4调整为28.1:40.2:31.7。
——持续聚焦项目拉动,投资总量快速增长。战略招商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引进重点招商项目72个,合同资金1269亿元,到位资金482亿元。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23个,完成投资604亿元,明珠家居、宇德机械等142个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华晨汽车产业园、苏宁云商、秦星新能源整车、张家山泉群供水工程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取得明显进展。累计争取项目1040个、中省资金54.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累计达到691.3亿元,是“十一五”的4倍,年均增长28.6%。
——携手推进务实合作,新城共建成果丰硕。坚持思想上融合、工作上配合、项目上联合,全力支持泾河、秦汉、空港三个新城快速建设。2012年以来,累计实施重大项目117个,完成投资701.2亿元,乐华欢乐世界、崇文塔景区等项目相继建成,新建路网近300公里,城市主框架基本成形。联手泾河新城招引的华晨汽车产业园一期项目完成主体建设,茯茶小镇一期建成开园,新城建设逐渐惠及泾阳人民。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步伐加快。全方位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城建年”活动,工业品市场周边改造、南大门景观提升、泾干大街东段改造等一大批工程相继建成,在全市各县率先开通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率先实现城区重点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率先实现城乡环境卫生“四级”管理全覆盖,城市管理、环卫保洁、绿化亮化等工作持续加强。改造建设道路92.1公里,红色旅游路、泾石口路、中扫路等道路改造项目全面完成,西咸北环线、咸旬高速建成通车。建成10镇54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造林绿化5.3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北部矿山全部停建整治。文定天下、云阳御景园集中安置社区全面建成,农民进城落户11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1%。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43:1调整为2.98:1。
——始终坚持民生至上,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投入80.5亿元,是“十一五”的3.3倍。坚持每年为全县群众办好十件实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交通等一大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双高双普”创建和“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深入推进,投资3.5亿元的泾阳中学全面建成,实施校舍改造项目207个,新改扩建校舍面积26万平方米,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全面推行,高考、中考质量连年攀升。新农合参合率、收益率连续五年位居省市第一。县医院综合门诊楼、妇幼保健院、永安医院建成运营,“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逐步推行。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4.8‰以内。启动泾阳大剧院项目,镇村文化活动阵地全部建成,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全面启动“双包双促双实现”精准脱贫攻坚行动,实现脱贫5.9万人。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加速释放。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承接市政府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3项、取消5项,下放权责事项30项。推行“四合一”商事登记制度。县镇机构改革、村委会换届选举全面完成。建成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206个。泾干街道办成立,撤并行政村18个。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基本完成,流转土地1.5万亩。
——注重强化自身建设,政府效能明显提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政府作风建设全面加强。坚持通过短信平台向“两代表一委员”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建立了县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六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开通了“12345”便民服务热线和县镇级视频会议系统。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推进公车制度改革,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政府整体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同时,县志、统计、档案、金融、保险、气象、人防、民族宗教、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五年的发展令人鼓舞,五年的成就催人奋进。这五年,我县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重点产茶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县、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县、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全省第一批创新试点县、发展中小企业贡献奖、民政工作先进县、双拥模范县、平安建设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县等50余项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上下团结奋斗、苦干实干的结果,凝结着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驻泾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发展历程,我们泾阳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压力困难,实现逆势而上、跨越发展,得益于我们准确把握机遇,确立符合县情的发展思路;得益于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强化项目支撑,优化经济结构,奋力争先创优;得益于我们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共建共赢;得益于我们坚持民生至上,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让全县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得益于我们持续推进自身建设,自觉维护县委权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汇聚强大发展合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二是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基础设施薄弱,公共设施欠账还比较多;三是脱贫攻坚的任务较重,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均衡,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四是一些干部担当意识不够、创新能力不足,还存在工作效率不高、作风不实等问题。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泾阳实现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更是建成“陕西强县”的冲刺阶段。我们将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创建“陕西强县”目标,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市县委全会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六为六抓”思路,立足自身优势,借力跨越发展,努力建设富强、魅力、生态、幸福的新泾阳。
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0:40。
各位代表,建设富强、魅力、生态、幸福的新泾阳,是53万泾阳人民最期盼、最美好的“泾阳梦”。我们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力抓好以下重点任务:
坚持创新发展,努力在产业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创新驱动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一产降比提质、二产做大做强、三产联动做活,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一产,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做好“黑白红绿”四篇文章;二产,实施工业经济总量翻番计划,培育壮大汽车制造、茯茶加工、绿色食品、新型建材、安防技防五大产业集群,推动“泾阳制造”迈向“泾阳智造”;三产,围绕“互联网+”,突出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构建具有泾阳特色、体现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抢占竞争发展制高点。
坚持协调发展,努力在城乡一体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把协调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化解矛盾,补齐短板,增强发展整体性。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多规合一”,统筹推进“南区宜居新城、北区一区多园、中部旧城改造”建设,完善城区功能布局,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大幅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把泾阳打造成关中城市群核心区县城建设的典范。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为统揽,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加快云阳县域副中心建设,支持高庄、崇文、永乐、泾干、太平与新区新城高规格同步发展,支持安吴、桥底、王桥、三渠、中张、兴隆、口镇特色发展。狠抓以新型农村社区、传统村落保护和整体人居环境改善为载体的美丽乡村建设,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在美丽泾阳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发展全过程,严格划定并执行各类生态红线,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态环境实现质的转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围绕“一河、两区、多线”做文章,森林覆盖率达到25.8%。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持续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北部矿山整治整合,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让泾阳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坚持开放发展,努力在增进区域合作上实现新突破。把开放作为必由之路,把新区建设作为泾阳实现跨越发展的最大依靠,按照“三合”思路,联手共谋发展,共建大西安北部中心。全力加快项目招引、落地和建设,做到招引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支撑全县经济稳健运行、快速增长。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不断深化简政放权。
坚持共享发展,努力在增加群众获得感上实现新突破。把共享作为本质要求,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教育质量持续攀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和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不断完善社保体系,依法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七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三、2016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
2016年,“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依然是政府工作的主题。我们将认真贯彻中省市和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创新务实的工作举措,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一)聚焦集群发展,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坚持工业立县,依靠项目做大一批,通过招商引进一批,狠抓技改提升一批,制定政策帮扶一批,促进工业集群发展、提质增效。
建设工业五大集群。汽车制造产业,依托华晨汽车、秦星新能源整车项目,引进相关配套企业,打造大西安先进装备制造基地。茯茶加工产业,重点在园区建设、产能扩张、品牌整合、质量提升、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全力唱响“丝路黑黄金•泾阳茯砖茶”品牌,打造中国茯茶之都。绿色食品产业,大力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重点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张规模、提升品质,促进“优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迈进。新型建材产业,加快推进矿山整合,引进现代化矿山企业,鼓励冀东、声威等企业转型发展,开发水泥构件等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安防技防产业,推进神洲雷达项目全面建设,力争项目尽快出形象。
打造工业发展平台。推进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按照“一区多园”模式,布局更多的产业项目,确保茯砖茶产业园开工建设。在云阳镇规划建设新的工业园区。紧抓国家基本建设专项债券政策机遇,依托县城投公司配套,利用好投贷结合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园区承载力和竞争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