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广西)2015年贵港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贵港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32 发布时间:2016-02-23 11:26:45
摘要:2016年1月13日在贵港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七次会议上 代理市长 农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去年是2008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面...
根据以上要求,综合研判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是: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9%的较高增长速度,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重大突破,东进融合与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产业发展提速,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工业主导优势更加明显。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商贸、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农业产业化实现突破性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协调同步,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社会就业面不断拓展,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国家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开放合作不断深化。构建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全面融入粤港澳战略取得重大进展,跨区域合作成效明显,政府职能和治理方式转变加快,创新发展理念成为社会共识。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凸显。耕地保有量保持稳定,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成效明显,节能减排降耗实现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森林质量、森林生态功能稳步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跨越发展,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促进全市经济规模效益同步增长,提升经济总量占全区的比重,增强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发展,进一步强化“工业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增长模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协调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和建设,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共建共享,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发展,大力推进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创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和谐发展,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努力增进人民福祉。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地级贵港市成立20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我市在新起点上实现发展新跨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自治区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以及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脱贫“三大攻坚战”,按照市委提出“工业大发展、项目大兑现、服务大提速、城市大变化、县域经济大突破、扶贫攻坚大成就”的目标要求,真抓实干,奋勇拼搏,努力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深入开展“工业提质年”活动,着力提升工业经济实力。
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以高端化、高新化、“两型”化、规模化为目标,支持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建材、冶金、化工、纺织服装与羽绒、造纸与竹木材加工、农产品食品加工、电力等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重点推进西江重工多用途货船双燃料动力、贵糖异地搬迁、华洋矿源扩建等一批技改项目,加快粤桂(贵港)热电联产循环经济产业园、钢材加工贸易物流园、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链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稳妥化解产能过剩,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装备和产品智能化及绿色低碳为发展方向,选择有一定基础、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高位谋划,强化政策支持,加快集群集聚。重点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电动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力争全面启动华奥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低速电动车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以现有园区为依托,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着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严格执行园区用地投资强度、环保等控制标准,推进工业地产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促进园区集约节约用地。
(二)深入开展“项目落地年”活动,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强化县域招商、部门招商、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和委托招商,严格执行以项目签约率、项目投资额、落地开工率为核心指标的考核奖惩办法。完善招商优惠政策和招商机制,整合招商力量,加快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项目。力争年内市产业园区落户投资超亿元项目13个以上,每个县市区各引进超亿元项目6个以上,全市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00亿元以上。
切实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健全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强化跟踪督查和考核激励机制,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和竣工率。确保年内上亿国际汽车贸易博览城、东盈纸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永泰仓储粮糖物流、乳泉井异地技改搬迁、港龙皮革城一期、永源生物科技园等在建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大藤峡水利枢纽、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等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积极配合推进在建的县县通高速公路项目建设。
破解项目瓶颈制约。完善重点项目建设例会、联审联批、目标管理等推进机制,深入开展征地拆迁攻坚战,下决心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加大存量用地盘活力度,依法处置闲置土地。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差别化信贷政策,创新项目融资抵押和担保方式。加强重点项目政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项目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推广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项目建设。
(三)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积极服务市场主体。完善和落实扶持企业发展政策,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规范中介服务行为,进一步减轻企业和创业者税费负担。深化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等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全民创业、大众创新。强化项目帮办、绿色通道、预约服务、限时办结等便利化服务,严肃查处“吃拿卡要”行为,切实畅通企业发展“中梗阻”。
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继续定期开展“市长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建立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和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强化职能部门协作和服务扶持,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完善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定期会商研判经济形势,强化要素保障协调服务,及时有效应对经济波动。
(四)深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努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
完善城乡发展规划。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统筹推进“多规合一”。年内编制完成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抓好重要街区天际线规划设计和骑楼街规划设计,修编乡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继续开展村庄建设规划工作,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围绕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全力推动青云大桥、罗泊湾大桥、市高铁站前广场、贵港园博园、中心城区至覃塘城市道路、解放路下穿铁路工程、同济大道下穿铁路工程、城区道路白改黑工程和江南大道东段拓宽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建成东环路,打通主城区城市环路。加快郁江北岸堤路园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抓好南山公园基础设施改造,推进堤路园、震塘和南江社区棚户区改造。规划建设一批特色街、精品路和标志性建筑,积极推进城市主题街区、新型社区建设,加强旧城区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抓好4个城区出入口和迎宾大道、中山路、金港大道等重点街道景观绿化、亮化、美化、彩化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加大城市公交投入,增加公交线路,延长运行时间。积极推进县城和重点镇的路网、给排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的辐射带动力;实施户籍、社保和公共服务等配套改革,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年内城镇化率达49%以上。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问题。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管理即时化、精细化、高效化。加强城市管线、环卫、公交等公共设施日常管护,保障各项设施正常运转。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加强城市卫生保洁和市容秩序管理。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强化市民文明卫生素质养成教育,实现城市环境美与人文美的协调统一。继续加大打击“双违”力度,不断规范建筑秩序。
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强落实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和环保标志管理制度,完善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控,进一步提升城市空气质量。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城东和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深化工业污染防治,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推进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桂平、平南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加强农村污染源治理,继续推进规模化禽畜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年内完成造林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6.3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46%。
(五)深入开展“县域经济突破年”活动,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打造特色产业。支持各县市区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明确产业重点,突出主攻方向,彰显区域特色。坚持分类指导,实行错位发展、差别竞争,重点支持桂平市加快发展生物化工和食品加工业,推动旅游业做大做强;支持平南县提升建材产业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鼓励港北区大力发展城郊经济,加快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和休闲旅游业;支持港南区做大做强木业和羽绒加工业;支持覃塘区巩固发展水泥建材、板材加工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和船舶修造业,推动现代农业和乡村休闲农业融合发展。支持县市区抓好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各类要素向园区集中,促进关联产业聚集,实现错位发展。
充分发挥县市区的主观能动性。全面落实简政放权政策,加大支持、指导力度,及时帮助县市区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县市区有更大的空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完善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体系,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深入开展“精准扶贫攻坚年”活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开发。
强化分类精准扶贫。大力实施“五年攻坚战、共圆小康梦”脱贫攻坚行动,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切实做到结对帮扶、教育扶智、产业富农、农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扶持到村到户,力争年内实现7.5万贫困人口脱贫。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年内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贫困而上不起学;每个贫困村培育发展1-2个特色主导产业,促进贫困户稳步增收,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有计划、分步骤推动养老、助残、医疗、低保等各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向贫困人口倾斜,落实保障政策覆盖。
强化扶贫资源整合。全面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年内投入4000万元用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村屯道路220公里以上。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建立扶贫产业投资基金,完善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引导和鼓励商业性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探索政策性农业保险与“三农”小额贷款有机结合,为贫困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保险服务。坚持社会帮扶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参与扶贫攻坚,形成扶贫开发强大合力。
强化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严格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健全市级统筹、县为主体、乡村落实、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和扶贫开发责任体系,全面落实扶贫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深化领导联系帮扶、机关单位对口帮扶、干部驻村结对帮扶等制度,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工作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实现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七)加强“三农”工作,加快构建现代高效农业生产体系。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特色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扩大中药材、水果等特色农业的种植规模及加工,抓好“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和常年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坚持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桂平市粮食产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示范区、港北区富硒优质稻示范区等12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畜禽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实施农业品牌战略,重点抓好富硒优质稻、富硒茶等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建设贵港富硒食品加工区,做大富硒品牌。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年内培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搭建农超、农商、电商对接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功能,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开发,重点抓好港北区北环生态农业景观带、覃塘区“荷美覃塘”莲藕产业(核心)示范区、港南区“四季花田”示范区和桂平市金田淮山产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培育农民增收新亮点。
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年内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5座、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0个,恢复或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完成覃塘区整县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桂平市整县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继续推进移民新村建设,年内实施水库移民新村基础设施项目86个。加强“美丽贵港·生态乡村”建设,年内实施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屯257个,农村饮水净化示范工程20个,硬化村屯道路300公里。
(八)立足自身优势,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围绕打造西江流域商贸物流中心,加快美家居国际博览城、西江华轩物流中心等商贸流通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商贸物流配套设施。规划建设贵港现代物流园、汽车交易贸易等服务业集聚区。支持流通业态创新,着力推行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继续实施“荷城电商”计划,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活动”,促进农村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重视发展港口运输业,年内货物吞吐量增长6%以上。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