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湖北省)2016年利川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利川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5691 发布时间:2016-02-22 17:41:29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8日在利川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 长 张 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社...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纲要(草案)》对“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把改革创新精神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创新激励措施,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发展活力,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优化空间开发格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强化主体功能区引导,实施点轴带动、板块联动、集约发展,总体上形成“一体两翼”空间开发布局【11】;以城镇为基础,以产业为支撑,积极构建“中心城区—重点镇—特色镇”城镇体系,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形成“一心两核、两屏六区”生态保护空间格局【12】。
——着力精准扶贫攻坚,实现全市脱贫摘帽。创新扶贫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五个一批”【13】工程,精准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到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稳定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市整体脱贫摘帽,到2020年脱贫成果全面巩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提质增效升级。按照低碳、循环、差异化发展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六大产业链为支柱,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避暑休闲、健康养生、文化体验主题,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突出富硒、生态、有机、安全主题,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构建完善的工业发展体系。着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金融等服务业,培育电子商务、大健康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将利川建设成武陵山区商贸物流集散地。
——推进新型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州域副中心城市,大力培育中心镇和特色镇;加快转变城镇发展方式,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功能互补、特色鲜明、有效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城镇体系。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切实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
——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稳步推进国家主体功能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清江流域绿色生态经济带、齐岳山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努力建设美丽利川。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构建“二干一专”铁路网【14】、“二环三纵三横三联”干线公路网【15】和水运、航空为辅助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完善“一主一副多点”【16】枢纽站场。加快通信基础网络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打造“智慧利川”。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供水保障,建成较高水平的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加快能源通道建设,完善能源供应体系,全面提升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实施城镇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建立完善的地下综合管网体系。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深入实施“开放活市”战略,以壮大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不断深化与万州、石柱等周边地区的区域协作,全力打造鄂渝开放合作“桥头堡”,积极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就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加大重点公共服务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民主法治进程,努力建设法治利川。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发展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解决问题,努力建设法治利川。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大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信息化,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市乡换届之年,是建市3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首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0%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完成省、州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脱贫攻坚,加快小康进程。
坚持精准施策。进一步完善贫困人口基本情况数据库,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按照“五个一批”及“都亭办事处2016年率先脱贫摘帽、4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1428户3.76万贫困人口脱贫销号”的要求,分类制定实施方案和作战图,确保全面实现年度脱贫目标任务。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重点抓好马前、柏杨坝集镇、三道河水库等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加快片区开发。深入推进西南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加快片区交通、农田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畜牧、茶叶、烟叶、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全面改善片区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毛坝镇产业扶贫示范乡镇建设,重点发展茶叶、坝漆和乡村旅游,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新启动3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
实施旅游扶贫。围绕创建“国家级旅游扶贫示范区”目标,加快推进谋道镇、团堡镇、柏杨坝镇、毛坝镇4个旅游小镇和夹壁村、水井村等15个旅游扶贫试点村建设;加快实施“十村百企万户”乡村民宿旅游工程,打造白鹊山、马前、营上等11个首批民宿旅游示范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拓展筹资渠道。市财政按照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专项扶贫资金,将2015年清理回收可统筹使用的存量资金中50%以上用于精准扶贫。积极争取中央、省、州扶贫资金,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精准扶贫。扩大扶贫小额贷款投放规模,力争完成扶贫小额贷款2.4亿元以上。
(二)突出产业发展,推进转型升级。
壮大产业链。绿色富硒食品产业链重点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富硒”品牌,全面加强各类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稳定优质稻18万亩、高山蔬菜45万亩、优质水果12万亩,新建优质茶叶基地3万亩,建成“田渔共生”示范基地3000亩;出栏生猪83万头、家禽380万羽、大牲畜3.6万头;加快实施马铃薯主粮化工作。生态旅游产业链重点推进腾龙洞国家5A级景区、玉龙洞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力争创苏马荡省级旅游度假区,稳步推进佛宝山、齐岳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启动忠路小河水杉植物园建设;完善城市旅游标识标牌,推进旅游公厕、咨询服务网点、自驾游营地建设;科学设计市内一日游精品线路,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亿元以上。清洁能源产业链重点推进齐岳山风电场、峡口塘水电站、王家湾110KV变电站、新一轮农网改造等项目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新发展以黄连为主的道地药材2.5万亩,支持香连药业加强对外合作;稳定烟叶种植面积7.65万亩。信息物流产业链重点推进“光网利川”建设,支持浪潮集团利川云计算中心加快发展;实施“宽带乡村”惠民工程,实现行政村光纤全覆盖;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基本实现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积极搭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抓好粮食物流园、交通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大健康产业链重点围绕保健食品、中医药产品、医疗健康服务、康体运动、养生休闲及健康养老等领域,加快构建大健康大保健产业体系。
培育市场主体。认真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大众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确保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200户。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创优服务稳增长”活动,扶持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
拓展产业平台。围绕六大产业链建设,加快发展“一区多园”,重点启动马铃薯产业园、医药产业园、硒茶加工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强园区道路、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力争新入园企业5家,实现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12.3亿元以上。
(三)突出“六城同创”,建设新型城镇。
深化“六城同创”。深入实施“八大工程”,确保“六城同创”成果持续、巩固、延伸,力争顺利通过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中期评估和省级文明城市检查验收。深入实施“三违”整治工程,坚决杜绝新增“三违”建筑。深入实施环境洁净工程,大力开展城区禁鞭等专项整治,不断改善市容市貌。深入实施交通畅通工程,加快城区交通设施改造升级,强化道路交通执法,确保城市交通安全、畅通。深入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启动318国道生态走廊建设;以滨江路沿河两岸为重点,实施景观亮化。深入实施城市宁静工程,全面开展各种噪音专项整治。深入实施空气净化工程,加强粉尘治理,启动城区“四门”洗车场建设。深入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礼仪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强化市直部门包保责任,加强巡查劝导。
推进城乡建设。完成城乡总体规划修改。加快推进龙船调主题公园建设、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安置小区建设,完成城南大道、学府路、滨河西路、江源路、滨江南路东段道路及景观等工程,加快老政府片区、供销片区等老城区改造步伐,强化专业市场布局与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大“以奖代补”力度,推进乡镇集镇道路、停车场、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乡镇集镇辐射带动能力。以中心村和特色传统村寨为重点,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创建国家级美丽乡村2个以上。
完善交通网络。加快利咸高速公路、利彭公路陈家坪至大堰塘段前期工作。启动腾龙洞至大峡谷旅游观光铁路建设,加快推进G350利鱼线绕城路、G318国道利川绕城路、G242团堡至元堡段、堡上大桥、苏马荡环形公路建设,完成腾龙洞旅游公路、鱼木寨旅游公路、S466谋道至建南公路、S366红椿沟至黄泥坝公路、G350凉雾绕镇公路、大堰塘至小河公路、齐跃桥至干堰塘公路、长坪至苏拉口公路、百丈峡大桥等重点交通项目,全面改善市域交通条件。
推进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努力争创“省级生态示范市”。全面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17】,严格环境准入,建立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土更净”、“城乡更美”专项治理,着力解决城乡环境突出问题。深入实施“绿满荆楚”行动,积极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完成造林16万亩。进一步完善重点河流河道“河长制”管理体制,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城市备用水源建设,推进清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完成郁江流域长顺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扎实开展石漠化、土壤酸化、坡耕地水土流失、土地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完善城乡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促进城乡绿化、美化、净化。
(四)突出对外开放,增强发展后劲。
创新方式争引项目。紧扣国家投资导向和重点,有针对性地规划、论证、储备一批项目,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获得更多的中央及省预算内投资。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千方百计引进六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重点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加快总部经济招商落地工作,抓好与太平洋建设集团投资对接工作,确保招商引资新建和续建项目实际到位资金34亿元以上,直接利用外资450万美元以上。
强化服务推进项目。完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机制,今年市财政安排400万元专项用于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实行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和跟踪服务制度,成立项目攻坚指挥部,健全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定期通报制度,切实为项目落地、建设、运行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做好城区集中供热、三道河水库等22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城区一水厂改扩建、清江河城区段综合治理、民族中医院整体搬迁、宜影古镇休闲度假中心、人民医院谋道分院等241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力促投资稳步增长。
稳定发展外经外贸。加大企业自营出口创汇培育扶持力度,力争新增外贸出口企业3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硒博会”、“广交会”等大型招商会、展销会,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支持金利茶业等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确保实现外贸出口9100万美元以上。
(五)突出改革创新,集聚发展动力。
深化各项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逐步实现“三证合一”【18】。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抵押贷款试点。实施好县级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稳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格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
鼓励科技创新。积极做好科技项目申报和硒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推进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中南民大等重点院校来我市建立创新团队,破解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加大高技能人才、实用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着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六)突出财税金融,筑牢发展支撑。
做好财税工作。综合利用财税政策,支持产业链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优势骨干财源,培育新型后续财源。强力推进综合治税,加强税费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切实增强可用财力。健全政府绩效预算体系,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民生、保发展。盘活国有资产,实现国资经营规范化和效益最大化。积极探索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新举措,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严格预算执行,推进预算公开,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金融服务。积极争创“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并向乡镇、中心村延伸网点,加强银政银企对接,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确保全市信贷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龙船调旅游发展公司、城市建设投资中心、宏财担保公司、振业公司等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和融资担保平台,扩大“过桥”资金【19】规模,积极推动本地企业上市融资,不断提升融资能力。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