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湖北省)2016年阳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阳新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513 发布时间:2016-02-22 16:05:52
摘要:2016年1月6日在阳新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代县长 王建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
——2016年1月6日在阳新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代县长  王建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争当全省脱贫致富排头兵,奋进全省县域经济二十强”的目标,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开拓进取,奋勇前行,较好完成了“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十二五”期间,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3.5%;外贸出口年均增长7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2%。国税收入、外贸出口等指标分别进入全省二十强及十强。
五年来,城乡发展格局基本拉开。“三大工业主战场”、富河现代农业园区、城东新区建设以及老城区改造、交通、水利等重点工程建设均取得突破性成效。中心镇、中心小集镇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城镇化率提高6个百分点。
五年来,绿色发展本底日益夯实。新增造林25.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3.6个百分点。“四城同创”取得阶段性成果。网湖、仙岛湖、七峰山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节能减排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
五年来,改革发展成果共建共享。扶贫攻坚步伐加快,教育、卫生等投入大幅提高,社会救助扩面提标,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平安阳新、法治阳新建设深入推进。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4%和15.8%。
特别是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严峻形势,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谋求新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190亿元,同比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7亿元,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253亿元,增长16.1%;财政总收入18.08亿元,增长19.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58亿元,增长2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增长10.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0元,增长10.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00元,增长11%。
——综合实力逆势上行。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医药化工、新型建材4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量达96%,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2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总数达13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总数达1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5亿元,增长9.7%。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为164家重点企业解决融资、办证等难题85个。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富河现代农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三品一标”认证6个。农产品加工产值51.5亿元,增长16.7%。新增土地流转8.1万亩、种养大户89个、家庭农场97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我县被评为全省第五轮“三万”活动先进单位。成功举办黄石第二届园林博览会。“三王”旅游公路改造升级工程稳步实施,仙岛湖仙湖画廊等景点建成开业。七峰山三教文化园建设进展顺利。网湖加快推行生态养殖,核心区视频监控系统全面建成。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入列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石田古驿晋升国家3A级旅游景区。王英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县接待游客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36%和103%。“氵韦        源口螃蟹”成为黄石首枚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富池化肥、长丰园米业被评为省著名商标。远大医药化工、三元实业、泰华科技成功申报湖北名牌。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5%和19%。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修订完善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相关政策,统筹财政资金4亿多元,设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小企业续贷调度资金等,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全县共引进各类重点项目182个,计划总投资505.4亿元,实际到资211.6亿元,增长12%。新签约重点项目(投资亿元以上)38个,其中重大项目(投资5亿元以上)有玉环汽摩配件等13个。新注册重点项目40个,其中重大项目有富安娜家纺等7个。新开工重点项目36个。新投产重点项目25个。新港物流工业园棋盘洲港区顺利开港,一期7个泊位投入运营。新兴铸管搬迁改造升级项目2400亩核心区土地平整全面完成,1.86万平方米的6栋还建楼基本建成。经济开发区提档升级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其环评等各项基础性工作均已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亿多元。滨江工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医药化工产业园路网、排涝等设施进一步完善,半壁山核心区2000亩土地平整加快推进。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东新区当年完成实物工程量10亿余元,莲花湖大桥等18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明月湾大桥等35项工程正在加紧建设。老城区文化宫路、枫林路、龙港路刷黑如期完工。总投资7400万元的木港、浮屠、王英等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和旅游公路沿线镇区洁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初见成效。交通建设完成投资7.6亿元,黄阳快速通道、兴富一级公路等6大重点工程快速推进。武九客专阳新段599户房屋征收工作全面完成,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水利建设完成投资2.9亿元,22座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等10大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建成镇村自来水厂23座,解决饮水安全14万人。城乡电网建设完成投资2.4亿元,新建和改造10千伏配电线路147公里、低压线路2600公里、配电台区411个。
——生态环境更加优化。深入推进“五边三化”、“绿满富川”和“四城同创”,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有望率先摘牌。植树造林9.2万亩。中心城区新增公园绿地13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6%。枫林镇被评为省级生态镇,龙港汪家垅等7个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木港枣园等20个村被评为省级绿色示范村。实施娲石水泥脱硝等节能减排项目38个,完成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整治7家。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减少8.1%、12.1%、9.4%和35.6%,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总量减排任务。新增投入3630万元,建成白沙等12个镇区垃圾中转站及其配套设施,城乡环卫保洁水平进一步提高。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全县财政用于民生社会事业支出40余亿元,增长35.6%。制定出台《精准扶贫政策清单》,统筹各类资金5亿余元,重点对贫困户在土坯房、简易厨房和厕所改造等方面予以扶持。整村推进扶贫重点村、老区村24个。争取到国家移民避险解困项目资金1.24亿元。兴国、富池等4个镇和16个村脱贫出列。减少贫困人口2万余人。大王、太子、金海(“两镇一区”)精准扶贫样板带、美丽乡村体验带以及王英、三溪(库区、老区)精准扶贫示范带、美丽乡村展示带建设开局良好。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1.4万人,扶持成功创业1186人,带动就业3752人。净增“五险”参保9000人,总数达36.8万人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全面推进“按标施保”,城乡低保人数减少47%,人均补助标准提高46%。救助城乡贫困群众疾病患者15576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203万元。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当年完成投资8600万元。推进校园安全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班班通”1000个。组建县第三实验小学,城区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新区教育城完成55栋建筑主体工程,卫生城开工建设。新农合住院费用补偿比例达78%,发放大病救助资金1150万元。医改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不断加强。县“文化两馆”投入使用,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10个。“放心粮油”实现城乡全覆盖。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028套。深入推进平安阳新、法治阳新建设,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稳步提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社区“两委”换届顺利完成,服务能力建设成效明显。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和人防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会、青年、妇女儿童、残联、科协、档案、民族宗教、统计、物价、供销、气象、邮政等事业都取得新成绩。
——行政效能稳步提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违反财经纪律等专项治理行动,收缴资金3129万元。“三公”经费在基数偏低的情况下同比下降10%。大力推行重点项目清单管理、县级领导挂点包保、乡镇长工作例会等制度,全县上下服务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积极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4231户,增长304%,居全市第一。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把政府投资项目审核关口,审减资金1.2亿元。公共资源交易额29.8亿元,节减资金1.4亿元。普法工作有序衔接。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90件,办复率、满意率分别达100%和95%。政府“十件实事”共涉及17个子项目,除县第二消防站建设等2个未达预期进度外,其它15个均已较好完成。
虽然个别经济指标未能如期完成,但我县经济社会在发展形势严峻、困难压力增多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总量扩大、质量提升和民生改善,实属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饱含了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智慧与力量,凝聚了全县人民的心血与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阳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十二五”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总结过去一年的辛勤工作,阳新已经形成强大的发展气场,累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理念上坚持“经济虽然贫困,但精神决不贫困;排名虽然靠后,但精神决不靠后”;在工作上坚持“抢抓机遇不观望,咬定目标不动摇,敢于担当不避难,奋勇争先不停步”;在作风上坚持“白加黑”、“五加二”,“只为发展找办法,不为落后找理由”。寒暑五春秋,弹指一挥间,我们可能会淡忘某些记忆,但永远不会忘记共同创建的精神家园。这是百万老区人民为之自豪的制胜法宝,也是阳新跨越前行的不竭动力。解放思想没有休止符,加快发展永远在路上。只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任何挑战都抑制不住我们奋发的激情,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奋进的步伐,任何梦想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奋斗变成现实。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需要认真面对、努力克服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市场需求疲软、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较为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形势严峻。二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城乡建设、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等,依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三是少数干部“为官不为”和“不严不实”的现象依然存在,敢于担当、勇于担责、善于担难的精气神还需进一步提振。对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综合施策,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全力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脱贫摘帽、全面小康的攻坚期,也是跨越赶超、奋勇争先的崛起期。综合分析当前形势,尽管我们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县域经济总量偏小、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镇区发展不够平衡、民生改善短板较多等发展中必然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但我县精神区位不断提升、积蓄能量逐步释放、综合优势加快转化,特别是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百年一遇、千载难逢。必须坚定后发赶超信念,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尤其要紧紧抓住众多机遇中最为难得、最需珍惜、最具特惠性的重大机遇,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思维、更高的要求,谋划阳新未来发展。一要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机遇。积极对接国家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支撑带战略,将45.6公里的长江优质深水岸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全面加快我县沿江突破、垂江拓展、纵深推进步伐。二要紧紧抓住精准扶贫和片区扶贫攻坚的机遇。深入研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及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中诸多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量身定制的政策措施,坚持以扶贫攻坚统揽全局,加快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三要紧紧抓住黄石阳新一体化步伐加快的机遇。全面融入黄石阳新同城化发展,精准对接生态、产业、交通等方面建设,既提升硬件“联通”,又创新软件“契合”,既建设载体“吸纳”,又发展产业“推动”,以彰显阳新特色、展示阳新作为、体现阳新担当的“组合拳”,争得全市应有地位。
辉煌成就已载入阳新发展史册,美好未来正召唤着我们去开拓创造。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速效高于全省、领先全市的要求,“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三维纲要”,扎实推进“六带建设”,奋力实现“三个率先”“六项翻番”和“六大提升”,着力打造“两区一中心”,不断开创阳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六带建设”,就是以兴国城区、城东新区、经济开发区等镇区为主的产城融合示范带,以氵韦       源口、黄颡口、富池、半壁山等镇区为主的滨江工业示范带,以军垦、荆头山等镇区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带,以陶港、浮屠、白沙等镇区为主的“四化同步”示范带,以三溪、王英等镇区为主的美丽乡村示范带,以龙港、洋港、排市、木港、枫林等镇区为主的生态林特示范带。
“三个率先”,就是率先在湖北长江经济带县域中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率先在全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脱贫摘帽、全面小康,率先在黄石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中取得突破性成效。
“六项翻番”,就是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5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
“六大提升”,就是提升中心城区品质,成功创建省级“林业生态示范县”、“生态县”、“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和国家级“园林县城”,力争中心城区人口达35万、建成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先进行列;提升沿江开放开发速效,推动沿江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做实做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提升旅游开发综合效益,力争入列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强县;提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质效,确保2017年全县脱贫,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