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贵州省)2021年安顺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安顺市政府网 作者:县情资料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1-08-12 08:26:46
摘要: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966.74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55倍,年均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和9.7%,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前列,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
hJm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狠抓新型工业化,全力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集群发展的思路,举全市之力打一场工业发展攻坚战,以工业主导产业为重点,加速提升产业链和产品质量、档次,促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突出打造首位产业。在统筹发展八大百亿级工业产业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装备制造、特色轻工、新能源三大首位产业,确保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950亿元以上。全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支持贵飞、安大、安吉、风雷等企业加快发展,拓展航空产业链,完成风雷公司整体搬迁入园,推动安大航空锻造产业园、安吉精铸航空产业园建设,实现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民族医药和绿色食品工业基地,推动百灵、三力等制药企业技改扩能,加快西秀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区和平坝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进度,支持中央厨房、南山婆等食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培育壮大新型建材产业,发展石材产业“飞地经济”。完成普定打磨冲、平坝大源等煤矿技改,支持镇宁、关岭、紫云新建一批集中式光伏电站,加快推进安顺铝业技改,延伸铝产业链条。突出推动园区集聚发展。开展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培育提升行动,明确园区主导产业,编制园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引导上下游配套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优化园区管理体制,推动园区市场化建设运营。推行“以亩产论英雄”,倒逼低产企业逐步退出,园区完成总产值580亿元以上。突出抓好企业培育壮大。完善企业梯次培育政策,支持“个转企”“企上规”,打造一批领军企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成长性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实现工业企业利税增长10%以上。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品牌经营,积极申报省长质量奖,争创中国质量奖。突出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工业智能化改造、农业产销智慧对接、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大数据龙头企业等方面谋求突破。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动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深入推进“百企引领”“万企融合”,完成融合标杆项目6个、融合示范项目60个、带动融合企业100户,培育数据融合新业态。hJm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狠抓新型城镇化,全力塑造城镇建设新风貌。按照“一尊重五统筹”要求,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完善功能配套,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抢抓“强省会”五年行动机遇,积极争取省级层面支持,统筹建设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推动安顺主城区向东发展。支持平坝区与贵安新区协同发展,打造成为安顺连接贵阳、贵安的重要“桥头堡”。加快普定县城与中心城区一体化步伐。提升舒适宜居宜游品质。坚持“房住不炒”,运用市场化方式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整治“问题楼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推广成品住宅、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产业做大做强,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加强无障碍人行通道、人行天桥、地下通道、人防工程等建设。挖掘、传承城市传统风貌和历史文脉,盘活文庙、武庙等历史文化遗产,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打造城市文化地标。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以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持续推进城市环境整治。推动城乡联动发展。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支持各县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积极培育城镇服务经济、消费经济、创新经济。加快城市高品质步行街、大型商圈、一站式购物体验中心等建设,打造特色商业文化街区,培育夜间经济、步行街经济。推广“1+N”镇村联动发展模式,推动乡镇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打造52个示范小城镇、20个美丽乡村。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完善居住证制度,积极引导易地搬迁人口落户城镇。支持普定办好第十一届安顺市新型城镇化推进暨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hJm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狠抓旅游产业化,全力推动服务业实现新突破。发挥旅游业龙头引领作用,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增长极,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中走前列、做表率。推进旅游业提质升级。唱响“康养福地·瀑乡安顺”品牌,拓展延伸康养产业链,打造一批休闲度假基地、康养旅游小镇。创新推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力争西秀、镇宁、黄果树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贵州(安顺)西部游客集散中心、中铁·安顺黄果树路游项目等建设,推动“黄龙屯格”一体化发展。盘活大兴东旅游项目,推动奥特莱斯落户运营。加大旅游商品研发力度,打造蜡染、民族刺绣、屯银、木雕等“安顺旅物”品牌,推动安顺旅游商品进景区、进商圈、进超市、进展会、进电商、进服务区。实施旅游经营主体培育专项行动,大力扶持本土旅游企业,培育营业收入超亿元旅游企业1家,新增五星级酒店1至2家。整合资源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围绕旅游新老“六要素”,拓展旅游产业链。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切实抓好“三增一降”工作。支持镇宁办好第八届安顺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动黔中物流园发展,建设安顺江楠智慧物流园。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法律、咨询和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加大“引金入安”力度,持续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积极释放消费需求。推进专业市场、商业街区提档升级,大力引进首店、品牌店、旗舰店,加快传统商贸业转型发展。精心组织购物美食节等系列促销活动,开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活动,激发潜在消费活力。健全社区和农村便民消费设施,新建和改造一批城乡供销社网点、乡村(社区)示范店。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社会服务领域,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文艺演出、会议展览等大型活动,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领域消费供给。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60户以上。hJm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五)狠抓有效投资增长,全力增强赶超跨越新动能。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实施大项目引领带动战略,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落实市县两级领导包保服务机制,加强要素保障,推动历史遗留项目加快建设。完成新型工业化投资300亿元、新型城镇化投资380亿元、农业现代化投资100亿元、旅游产业化投资260亿元。聚焦“两新一重”“六网会战”等领域,全年实施重大工程项目600个以上,完成投资680亿元以上。争取开工建设沪昆高速扩容工程和乌当至长顺高速平坝段、六枝至安龙高速关岭段。开工建设大洞口、新龙堡等一批中小型水库,实施一批引提水工程,加快输配水网建设。加强能源设施建设,新增城镇燃气管道55公里。优化升级农村电网。大力推进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2000个。全力抓实招商引资。瞄准央企国企、世界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开展领导招商、全员招商、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园区招商、股权招商,加快招引一批领军企业。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盯落地、盯开工、盯投产,着力提高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入园率、投产达产率,确保全年引进优强企业130家以上,新增重点产业到位资金480亿元以上。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精简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推动“一站式”服务落地生根。开展领导干部入企走访活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推动安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hJm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六)狠抓改革开放创新,全力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发挥改革突破作用、开放引领作用,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发展竞争力。聚焦重点领域深化系统改革。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财政新机制,激发市县两级活力。培育壮大税源,打造“五型财政”。突出效益优先,推动国有平台公司实体化市场化转型。深化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力争市场主体突破19万户。深入实施服务民营企业“六大专项行动”,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6.2%。聚焦重大战略推动全面开放。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依托“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协作。积极参与申建中国(贵州)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拓展海外市场。力争引进10户以上优质外资企业。聚焦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本地人才培养。大力实施“银龄计划”,引进发达地区退休高端人才来安康养兴业,鼓励本土退休高端人才继续在安发挥专业所长。提升安顺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驱动力,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0%。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争取建设5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66%。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