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5月24日在宜君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宜君县人民政府县长 曹全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县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紧扣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脱贫攻坚,奋力追赶超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农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和4.9%,地方财政收入2.07亿元,荣获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争先进位县,实现了17进位。 疫情防控科学有效。认真落实“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要求,科学调度,联防联控,专班运作、集成发力,持续保持了零疑似、零感染,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取得阶段性成效,复工复产、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统筹有序推进。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坚持调结构、抓项目、强产业,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7.6%、7.3%、6%和14.8%,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18.5:60.2:21.3优化为“十三五”末的19.8∶32.1∶48.1。现代医药、新能源产值分别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8%和22%,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49.6%。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补短板、强弱项、提水平,实现了全县所有行政村水泥路、晾晒场、文化广场、路灯全覆盖,农村电网、网络电视、医疗卫生、幸福院、文化体育等设施显著改善。建成了全省为数不多的县级第二水源王家坪水库,完成西延高铁宜君站、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为县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久久为功抓落实,不遗余力惠民生,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精准方略,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累计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117个,年均收入25万元以上,实现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实施饮水安全工程124处,实现所有村和农户饮水安全全覆盖,教育、健康、生态、就业扶贫和兜底保障等政策全面兑现,资助贫困学生7796人次,开展上门巡诊18轮52341人次,开发公益性扶贫岗位1703个,搬迁贫困群众1281户3456人,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674户,销售扶贫产品900余万元。定点扶贫、苏陕协作、两联一包、三大帮扶、工商企业等社会扶贫活力充分激发,常态化开展“宜馨超市添动力”等七项精神风貌大提升活动,涌现出“玉米书记”“搅团王”“励志哥”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实现了县摘帽、村出列、户退出。普惠金融“宜君模式”被纳入世界银行全球倡议项目,“一股三带”模式受到省市充分肯定,“宜馨超市”经验在全省推广,“宜民讲习所”被认定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荣获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优秀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扶贫产品交易会优秀区县。 (二)注重融合发展,产业水平质效双增。按照“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四大产业基地”建设。“3+4+N”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喜获丰收,发展苹果20.5万亩、核桃43.2万亩、中药材7.24万亩,出栏生猪4万头、肉兔30万只,栽培食用菌300万袋,建成宜君苹果供港基地,新希望、陕果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入驻,先后有15种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宜君核桃”“宜君党参”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产品,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到629个,我县被评为全省林业产业强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先进集体,推评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哭泉供销社被命名为全国基层社标杆社。“双百双千”行动深入推进,全国三大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之一的宜君天兴、峡光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0家。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深入推进,建成AAA级以上景区4个,省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1个,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国第一个菜鸟乡村农产品上行中心和共配中心建成运营,在全国县域率先实施了阿里巴巴“寻找远方的美好”项目,开辟了宜君数字经济销售新渠道,全县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我县上榜“避暑旅游达标城市名单”,被命名为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三)突出宜居宜业,避暑康养幸福之城特色彰显。始终把“人人幸福,城市幸福”作为经营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秀美山城、优美小镇、美丽乡村“三美共美”。将县城作为全域旅游核心景区来打造,确立了县城“六大经济板块”,开发了南山度假村、胜达华府、正大郡城等8个商业住宅小区,建成西园、景文小区保障性住房2932套,迎宾馆、拾花山居等酒店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县城龟山制水厂、农产品交易市场、城北公园、养老服务中心等建成投用,实施了棚户区改造、智慧停车、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工程,秀美山城品位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改厕1.86万户。创建市级美丽乡村最美村3个、示范村22个、精品村49个、示范片区4个。彭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评为卫生乡镇和省级旅游特色名镇,我县通过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类县验收和两轮国家卫生县城复审,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两次荣获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先进县,三次荣获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被确定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城建设试点县。 (四)聚焦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全省首个“蚂蚁森林”植树造林项目落地,扎实开展绿盾行动、大棚房、违建别墅、违规造景造湖、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造林绿化15.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50.5%提高到53.83%,“绿色版图”不断扩大。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全面落实河湖警长制,出境断面地表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淘汰老旧车721辆,拆除燃煤锅炉134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85台,散煤替代20057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1天,位居关中第一。我县被评为省级森林城市、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先进县和全国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林业建设示范县,荣获全省林业科技示范先进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五)强化民生保障,群众福祉显著增进。坚持“两个80%”用于民生事业,积极推进就业大众化、教育均衡化、文化普惠化、医疗便民化、保障兜底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转移农村劳动力5.97万人次,新增就业30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5%以内,被认定为“陕西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帮扶办学不断深化,县高级中学创建为省级标准化高中,县实验幼儿园创建为省级示范园。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推行分级诊疗,实现乡镇孙思邈中医堂、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5人,名列全省第二,我县被评为全国碘缺乏病外质控工作先进集体,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先进县。全民健身运动、文化活动深入开展,荣获全国“双服务”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县。不折不扣落实民生实事,持续筑牢民生保障网,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退役军人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双拥”共建深入推进,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第四次全国经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创新社会治理,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安全生产和生产安全,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复审通过验收,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连续九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2017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群众安全感连年居全省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