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川省)2015年理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理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424 发布时间:2017-07-13 08:10:28
摘要:2016年1月6日 在理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理县人民政府县长 依当措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一年来,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
2016年1月6日 在理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理县人民政府县长  依当措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一年来,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下,在政协理县委员会的民主监督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聚力落实“2213”重点工程,顺利完成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
一、顶住下行压力,县域经济持续向好
始终保持加快发展定力,坚定生态经济发展方向,落实稳增长措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15年,预计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2.23亿元,同比增长11.4%。
生态农业持续增效。改造中低产田1200亩,新建机耕道60公里、农村桥梁37座,改善灌面4400亩。示范推广果蔬新品种35个,定植特色水果38万株,建成农业实验示范园33个,优质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强化农业品牌建设,理县甜樱桃、红富士苹果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成功创建全州首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农产品质量三级立体监管体系更加健全。依托成都鲜果电商联盟、四川阳光绿源等电商平台,“互联网+农业”强劲发展,有力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5年,粮食生产保持稳定,肉类和果蔬产量不断增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98亿元,同比增长7.8%。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出台扶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协调企业贷款1.49亿元,为20户困难企业办理缓缴保险费200万元。新增工业储备用地80亩,绿色集中区35KV输变电站及线路带电试运行,薛孟路改造加快推进。长化宏光盐化工稳定生产,宏昌晶体蓝宝石项目顺利投产,协鑫硅业一期项目平稳运行;高原绿谷拓产扩能,米老头食品加工企业即将试生产,园区积聚发展态势良好。深挖水电潜力,梭罗沟二级和芦杆桥电站并网发电,全县水电装机突破1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42亿度。2015年,预计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3.94亿元,同比增长8.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9亿元,同比增长9.91%。
全域旅游蓬勃发展。投入资金7572万元,完善提升景区道路、旅游公厕、信息化管理平台等配套基础设施。扎实推进米亚罗红叶风景区开发,毕棚沟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通过国检。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87万人次,规范提升乡村酒店(农家乐)9家,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2个、精品村寨3个,乡村旅游提档升级、规范发展。莎朗风情酒店等5家涉旅企业和桃坪村入选首批中国乡村旅游“百千万”品牌,旅游示范带动效应持续扩大,涉旅接待户突破700家,床位达到21000余张。积极参加旅游推介,高水平承办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秋季),文化旅游备受游客青睐,旅游市场持续“井喷”。2015年,预计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同比增长21.2%;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12.6%。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茶马古道游人中心、乡镇农产品集中交易点建成投用,商贸流通网络不断完善。城乡市场物资充足,价格稳定,秩序良好。旅游带动餐饮住宿、物流运输等传统消费持续走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加快推进,新兴业态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2015年,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同比增长20.3%。
项目投资势头强劲。扎实开展多元招商,鼓励返乡创业,签约孟屯河谷旅游开发、城镇供气等项目7个,协议投资40亿元。加强工程建设环境整治,汶马高速征地拆迁强力推进,足额兑付征拆资金2.37亿元,理县段建设全面铺开。古尔沟温泉小镇项目落地建设。争取预算内项目14个、投资3644万元,米亚罗红叶旅游基础设施、杂谷脑河堤等一批项目竣工投用;沙坝民族团结进步新村等28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2015年,预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9.5亿元,超目标任务7亿元,同比增长20.8%。
财税金融稳健运行。强化税收征管和非税收缴,依法应收尽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严格预算执行,优化支出结构,全力保障重点领域和民生项目需求,财政收支总体平衡。2015年,实现地方财税总收入8.85亿元,其中,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亿元,超目标任务2864万元,同比增长5.31%;财政支出8.63亿元,其中,民生支出占比达到62.5%。积极搭建银政企互动平台,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截止12月30日,各项存款余额23.73亿元,贷款余额19.08亿元。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夯实生态经济发展基础,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天保二期等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新增退耕还林3500亩、义务植树3.6万株,森林管护178.6万亩。9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竣工投用,19处加快推进;治理水土流失19.3平方公里,新增生态河堤3511米。严格环境执法监察,强化节能减排和环保监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可控,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00天。
二、立足全民普惠,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公共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在全州推广应用数字化校园平台。薛城、下孟等5所幼儿园建成投用,学前教育成果持续巩固,学前儿童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3%。助学帮困575人次,藏区“9+3”计划、“三免一补”等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公平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强化师资培养,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硬上本科人数同比增长80%。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卫生计生惠及于民。薛城中医馆建成投用,慢病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取得成效。大力提升县医院服务能力,全面推行分级诊疗,转诊率同比下降11.3%。新农合受益人数持续增加,补偿资金达到1391万元;省内异地医疗即时结算补偿389.8万元,惠及1858人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扩面,乡村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93%,专家会诊、巡诊义诊、免费体检2万余人次。婚前免费体检、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逐渐普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地方病、重大传染病防控成效明显,国家二级甲等疾控机构创建通过评审。
文化体育惠民乐民。加大藏羌民族文化挖掘、传承和保护,新增非遗传承人56名,民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羊皮鼓舞、博巴森根等文化精品亮相国内国际舞台,嘉绒若木纽节、通化白石祭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新建乡镇固定数字电影放映点7个,县级应急广播平台搭建完成,广播覆盖率达到92%,电视覆盖率100%。体育设施更加完善,全民健身广泛开展。
实用技术创新进步。建立县级科技人才库,入库专业技术人员突破1000名。开展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1.9万人次,莴笋标准化生产、甜樱桃套袋等技术推广应用,示范羊肚菌人工栽培12亩。申报省、州科技项目8个,争取科技补助资金182万元;荣获国家授权专利8项,青稞咂酒工业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应用等4个项目荣获州科技进步奖。
其他事业统筹推进。创建省、州放心粮油示范店2家。《理县年鉴》(2011-2012)出版发行。统计、妇女儿童、红十字会、外事台侨、残疾人、保密、档案、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稳步推进。
三、注重协调统筹,民生民利持续改善
脱贫攻坚全面铺开。以高半山村寨和深沟远寨为主战场,全面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完成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实行规范动态管理,精准识别扶贫对象36个村、787户、2907人。坚持面上破共性难题,点上抓精准滴灌,整合项目资金,完成东山、打色尔扶贫整村推进项目,16个村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甲米、院子等村扶贫成效逐渐显现。2015年,全县贫困人口脱贫276户、1082人。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在全州率先实行“五险统征”一站式服务,参保人数达到2.34万人次,征缴基金5234万元,发放社会保险待遇4474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持续扩面,参保缴费1.2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6%和4.2%,及时足额发放资金761万元。城乡医疗救助773人次、发放救助金206万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参保缴费353人。新建日间照料中心5所,居家养老服务惠及80岁以上老人。新建藏区新居60户、乡镇干部周转宿舍90套;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153户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城乡群众持续增收。大力发展三次产业,积极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业空间得到拓展,就业容量不断扩大。针对性帮扶重点人群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196个,城镇新增就业596人,劳务转移输出7200人,引导43名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全面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集体公益林补偿、草原生态补奖等政策,农民政策性人均收入达到867元。2015年,预计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085元,同比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50元,同比增长9.8%。
基础设施完善提升。新建通村公路9条65公里,维修56条349公里,安装安防设施63个村108公里,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藏区新增饮水安全工程竣工投用,新建净水设施45口,安装引水管道96000米,安全饮水条件明显改善。投入资金400万元改造夹壁110KV变电站,即将接入米亚罗35KV变电站供电,米亚罗地区用电条件将逐步改善。新建通信基站33个,建成光网村寨6个,信息通信网络向农村延伸。县城绿化亮化和120户棚户区改造全面完工,城市形象持续提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桃坪撤乡设镇顺利完成。城镇化率提高到35.2%。
四、突出标本兼治,社会治理务实创新
基层法治创建成效明显。全面规范村规民约,行业协会、社团组织和村级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社会自我管理作用充分发挥,丘地村成功创建四川省依法治村示范村。深入推进依法治违、依法治旅、依法治电、依法治访,基层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医患纠纷、食品安全等领域调解平台,调处化解矛盾纠纷543件。持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提供法律援助服务349人次。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六五”普法通过验收。
民族宗教健康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创建加快推进,民族政策深入人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关系更加融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文明和谐平安寺庙三级联创达标升级。坚持以社会大民生带动寺庙小民生,寺庙实现“四有、三通、三覆盖”。
社会秩序更加规范。属地管理、行业监督、层级负责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交通客运、特种设备、易燃易爆物品等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全县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健全,预案体系更加完善,应急处突能力得到提升。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禁毒、缉枪治爆等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公共安全得到保障。
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人民武装、武警和消防官兵广泛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军政民关系更加融洽。
各位代表,一年来,县人民政府始终把“三严三实”作为干事创业的基本准则,并努力践行于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强化依法行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常态化,健全法律顾问制度,扎实推进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行政权力基本实现依法规范公开运行。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办理答复人大代表建议38件、满意率100%;政协委员提案59件,满意率98%。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全面深化正风肃纪,精文简会卓有成效,“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4%,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法治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取得实效。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5年为“十二五”画上了圆满句号。回顾“十二五”,全县人民主动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取得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巨大成就。
过去五年,是县域经济增量提质,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五年。我们顶住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县域经济赶超进位、跨越发展势头强劲。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6.1%,连续突破10亿元和20亿元大关,超过全国、全省和全州平均水平。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6.6亿元,较“十一五”时期增加35.6亿元,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跻身全州亿元县行列,年均增速17.6%。全部工业增加值是“十一五”末的3.3倍,年均增速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十一五”末的2.4倍,年均增速1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十一五”末增加6565元,年均增速2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一五”末增加12304元,年均增速11.9%。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0.8倍和10倍,年均增速分别达到55%和53%。
过去五年,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经济强劲发展的五年。我们立足资源禀赋和区域条件,着眼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先行地,走差异化、特色化生态发展之路,三次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创新农业技术服务,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态农业体系日益健全,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升。清洁能源深度开发,循环工业链条不断延伸,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批优势企业逐渐成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4家。旅游要素不断完善,旅游品质不断提升,成功创建2个国家AAAA级景区,“赏红叶、浴温泉、住寨子,体验藏羌风情”享誉省内外,全域旅游、全民参与、全程服务的旅游目的地基本形成,成功创建四川省旅游强县。
过去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极大改善的五年。我们着眼均衡普惠、共建共享,投入资金17.6亿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持续改善民生条件。在全州率先推行“一村一幼”,率先实施十五年免费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在均衡发展中提升质量。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小时医疗服务和半小时卫生应急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4个,创作古羌神韵、屯兵印象等一批文化精品,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完成重大地质灾害治理71处,应急排危240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住房安居、医疗保障、社会保险、民政救助等惠民政策高效落实,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过去五年,是城乡建设持续发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五年。我们以高半山村寨和深沟远寨为重点,以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持续巩固幸福美丽家园建设成果,成功创建省级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县。累计新建通村公路193公里、安装防护设施164公里,通村公路通畅率、危险路段防护设施覆盖率达到100%。累计投入资金1.38亿元,加快安全饮水、农田灌溉和河堤建设,新增(改善)灌面11000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3万余人,建设河堤11.67公里。新建220KV、110KV等输变电站4座,架设线路332公里,电力网络结构更加完善。金融网点、广播电视、移动通讯覆盖更广,群众生活方便快捷。
过去五年,是综合改革力度最大,发展活力有效释放的五年。我们在改革中破瓶颈、求发展,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创新动力不断增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完成,行政管理体制更加优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80项行政审批事项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在全州率先启动“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764户,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开放合作深入推进,对口援建、区域交流、校地合作不断加强,累计引进招商引资企业12个,到位资金30亿元。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