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二〇二一年五月一日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漯河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尚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及“十三五”主要成就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安排,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主要经济指标比全省提前一个季度实现由负转正,生产总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增长4.9%、税占比75.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9%,存贷款余额双双超千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6.2%和15.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腊月二十六即成立高规格疫情防控指挥部,严格落实“四早”要求,果断采取“七个从严”精准防控措施,紧抓医疗防控和市场保供物资生产储备等要害问题稳民心、稳大局,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仅用38天就实现了确诊病例全部康复出院、疑似病例清零。在这场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抗疫人民战争中,47名援鄂医疗队员英勇无畏、逆行出征,双汇、中粮等一大批企业抢时复工、全力保供,2740吨医用输液原料盐、2.6万件防护服、118万只口罩、3.7吨消毒液及时发往前线,为全国防控大局作出了漯河贡献;14.5万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1025名一线医务工作者无惧艰险、白衣执甲,广大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和乡村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坚守岗位、昼夜奋战,城管环卫、交通运输、商贸快递等各条战线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社会各界踊跃捐赠、倾力支援,285万沙澧儿女守望相助、众志成城,铸就了坚不可摧的疫情防控钢铁长城,凸显了非常时期漯河人民的硬核力量! (二)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全面恢复。坚持“戴着口罩”抓发展,成立“六保”工作领导小组和6个工作专班,全力打好“六稳”“六保”硬仗。围绕复工复产密集召开三大周例会36次,逐企业、逐项目研究解决防疫物资、手续完善、原材料、物流、资金等阶段性问题。在全省率先出台30条措施支持企业发展稳定经济增长,持续抓好“五个紧盯”,积极应对疫情冲击,我市成为全省率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100%的五个地市之一。推出21条措施全力稳岗惠企,累计发放稳岗补贴1亿元;减税降费16.4亿元,延期纳税5.1亿元;提前完成民营企业无分歧欠款清零任务;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0.76个百分点;在困难局面下,市场主体逆势增长7.2%、总量达39.5万户,市场主体密度全省第1。引导返乡农民工算好经济、健康、亲情“三笔账”,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在漯就业。争取和统筹债券资金、转移支付等资金183.4亿元,增长15.1%。各级政府按照50%的标准压缩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节省资金全部用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对冷链食品实行全链条、闭环式可溯源监管,有序推动复商复市复学,群众生产生活步入正常轨道。 (三)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统筹推进产业、金融、健康、教育等扶贫政策落实,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剩余4429户、11007人“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圆满收官,PM2.5、PM10、优良天数三项指标持续保持“两降一升”良好态势,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69天,增幅居全国第2;河长制考核优秀、居全省第5,“四水同治”工作省级考核优秀,18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全市7条国省控河流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96.4%、全省第1;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政府隐性债务一分钱不增加,完成省下达年度存量债务化解目标近4倍;食品安全工作全省领先;省交办问题楼盘化解率全省第2;不间断排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1.4万余处,是全省无生产性亡人事故的两个省辖市之一。 (四)产业能级全面提升。推动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坚持“三链同构”,着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用好产业链精准招商添增量、重点企业倍增工程扩存量、“个转企”“小升规”亿元企业培育壮集群、加快工业企业“三大改造”促转型、打造细分领域专业园区建载体、服务企业周例会优服务等“六大抓手”,持续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疫情期间食品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在特殊窗口期经受住了考验和检验,相关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通报表扬,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家。102家亿元企业培育工程企业营收、利润、纳税分别增长11.8%、20.5%、10.9%。纳入五年倍增工程的重点企业实现营收1013.7亿元、增长13%,利润和纳税分别增长17.4%、11.9%,其中,双汇新总部基地建设、屠宰和肉制品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等项目加速推进,营收在2019年净增100亿元基础上、去年又净增140亿元;卫龙二期投产、三期正加快建设,营收突破80亿元;漯河烟厂30万标箱易地技改迁建项目已经主体封顶;金大地营收突破60亿元;南街村集团营收达到23亿元。实施工业企业“三大改造”项目330个,完成投资347.7亿元,205个项目建成投产,75个项目进入全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库,可口可乐成为省级智能工厂,际华3515成为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平平食品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中大恒源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利通科技成为全省第二家在新三板精选层成功挂牌的企业。促进服务业回暖增长。尽市级政府权限所能,出台支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6家企业进入中国冷链物流百强;电子商务交易总额315.7亿元,增长52.6%;快递业务总量稳居全省第2,中转量21亿件、占全省31.8%。市商务中心区由1星直接晋升为3星。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2%、居全省第2。推动农业稳定发展。扎实开展土地违法集中整治,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建设高标准农田12.2万亩,粮食总产190.7万吨,夏粮单产全省第3。建成小麦、玉米产业化联合体8家。舞阳食用菌产业园成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1个。“菜篮子”考核全省第3。生猪产能恢复到常年的92.6%。我市成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五)有效需求加快释放。强化保障扩投资。实施联审联批、容缺办理、手续办理周报制、“绿黄红”三色预警机制,召开周例会96次,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786个,新开工省、市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完成率均达100%,报批土地1.99万亩、增长280.1%。凝心聚力抓项目。集中开工重大项目259个,总投资1223.8亿元,全年完成投资517.5亿元。56个省重点项目、169个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微康生物益生菌、宇培食品产业供应链、“自嗨锅”面食生产基地等7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见效。创新思路促消费。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线上领券、线下消费、多方联动、闭环操作”的方式,开展“千企惠民促消费”活动,参与市场主体6000家,工业企业去库存5.6亿元,带动消费超25亿元。(六)发展动能加快蓄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全国首家中国食品云、食品行业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和全国第二家“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在我市上线,腾讯云食品工业云基地项目签约落地,南威软件集团入股市大数据运营公司和食品云平台公司,食品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创新中心、江南大学技术转移漯河分中心、中原鲲鹏创新中心漯河分中心相继成立,市食品产业技术市场挂牌,南街村集团获批全省首批中原学者工作站。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2家,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总数达到55家。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8%,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5%、5.9%。5G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市区和县城中心区基本实现5G网络全覆盖。有效注册商标总量增长24%,专利授权量增长52.7%,万人拥有注册商标量居全省第4;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居全省第5。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新取消调整行政职权(事项)48项,68家省定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完成。“一证通办”荣获 “2020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建成全省首个省辖市“互联网+监管”平台,政务服务有效评价率和主动评价率均居全省第1。在全省率先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率先启动食品药品经营审批“一证准营”改革。营商环境评价全省第7。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全省前列。增强招商引资针对性。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全流程报备、周例会、项目预估评审等制度,紧紧围绕产业图谱、主导产业项目库、专业园区、“豫商回归”工程抓招商,食品产业链图谱招商经验全省推广。招商引资综合排名全省第2。新签约项目176个、投资总额637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34个,食品产业链超亿元项目78个;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1.2亿美元,增长14.9%、居全省第1;进口总额10.1亿元,增长80.1%、居全省第1。双汇公用型冷链保税仓库投入使用。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全省第2。舞阳县产业集聚区成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举办第十八届食博会,线上线下成交采购协议439.7亿元、增长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