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3日在西宁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市长 张晓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西宁站在新发展起点 过去一年,是西宁发展史上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市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保持政治定力,准确判断形势,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对全省贡献率55.8%,其中规上工业增长3.5%,对全省贡献率45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分别增长31.2%和0.3%。城镇登记失业率1.97%。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2.7%。 一年来,主要抓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守住全省疫情防控主战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一个月内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两个月内转入常态化防控,率先在全国实现“四个清零”。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生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必将在河湟大地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抗疫斗争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是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争分夺秒把耽误的时间追回来,实施减免租金、稳岗补贴等助企纾困政策,为各类市场主体减免税费46.3亿元,发放开复工贷款560.7亿元。西宁复工指数领跑全国,率先实现复学,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升,保持了稳定恢复、质量向好、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三是释放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北捷电池隔膜、比亚迪锂电池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中复神鹰跻身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工程包。西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获批,西北首个根镜像服务器上线运行。举办首届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国庆租车自驾游增速全国第一,新华联国际旅游城荣膺4A级景区。发放绿色消费券拉动消费3.6亿元。农业实现丰产增收,培育11家市级农业科技园,涉农贷款余额突破1100亿元。 四是跑出城市扩容提质加速度。启动多巴核心区土地开发整理,南川时代大道建成通车,西宁大学落地北川。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五四桥拓宽、门源路大修等34个绿色交通项目建成投用。开展市政设施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应急排险改造公交港湾55处,维修道路12.7万平方米。建成4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改造农村厕所4.7万座,为历年之最。 五是打好生态环境保护组合拳。公园城市建设提速,完成国土绿化近70万亩,新增园林绿地1100亩。深入推进“清河整治”专项行动,完成20条沟道和8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在全省率先开展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坚决打赢打好八场标志性战役,空气质量优良率87.3%,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狠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西宁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六是打造深化改革开放新高地。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实行省市重点项目容缺办理和告知承诺制度。建成“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平台,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完成国资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实行预算管理一体化试点。青洽会、城洽会签约项目35个,省外到位资金290亿元。综合保税区即将封关运营。 七是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盼。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1万人次,应届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88.4%。农民工工资清欠率100%。在全省率先推行困难失能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颁布《西宁市物业管理条例》,住宅小区停车收费限价管理深受群众好评。新改建兴海路小学等25所学校,实现普惠性幼儿园生均补助全覆盖。启动运营中西医康养中心。建成4个核酸检测联盟基地,单管检测能力每天4万份。西宁传媒中心建成运行,非遗精品展亮相北京。西北最大的冰球冰壶馆投用,环湖赛开幕式永久落户西宁。10大类33项民生实事按年度工作计划全部完成,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部兑现! 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去年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十三五”划上圆满句号。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实现“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对全省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大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分别跨越百亿、3百亿元台阶。 五年来,我们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施策补齐短板,三大攻坚战取得新成效。这是脱贫攻坚历史性消除贫困的五年。3个贫困县摘帽,330个贫困村退出,6.3万人脱贫。整合涉农扶贫资金110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700多个,易地扶贫搬迁1.4万人,全市917个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空气水质改善变化最大的五年。率先在全省实施“河湖长制”,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国省控重点断面水质优良率由62.5%提升到100%。汽车尾气治理、冬季供暖清洁能源改造走在全国前列,全面落实建筑工地文明施工“10个100%”,空气质量优良率由77.5%提升到87.3%,连续五年位居西北省会前列。“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持续释放生态红利,遏制了污染增量,消化了历史存量,为“十四五”生态环保轻装上阵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效显著的五年。严控政府性债务,加强政府债券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市级债务率保持在绿色可控区间运行。开展金融领域扫黑除恶、非法集资整治等工作,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金融生态先进地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五年来,我们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这是新兴产业增长最快的五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4%,其中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54.4%和19.8%。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由5.1%提高到24.7%。第六代动力电池生产线、量产IBC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微孔铜箔、高性能碳纤维等技术国际国内领先,聚集了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这是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的五年。建成海洋馆、熊猫馆和10条乡村旅游示范带等标志性文旅项目,自驾车联盟影响力持续扩大,入围全国旅游十大网红城市。新增12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城市商圈迸发消费新活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23%。金融业占GDP比重达到14.6%,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这是绿色有机农业形成品牌优势的五年。建设高标准农田73万亩,粮食总产量保持在23万吨以上。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93万亩,创建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牦牛产业示范园和11条青稞精深加工生产线,培育305个高原绿色有机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