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提出全面开启新时代新建瓯建设新征程的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市。积极实施传统产业科技创新行动,引导传统龙头企业与信息基础产业、冷链物流业、电子商务业等新兴产业集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加快建瓯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积极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模式,推进农业智慧化、特色化、品牌化。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生物产业集聚倍增、数字信息产业融合赋能,推进先进制造业做强做优,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实现全产业链发展、集聚集群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突破,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推进“一区三园”向“一区多园”发展,推动“一园一特色”。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发展支撑能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智慧、绿色、平安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统筹抓好防洪排涝、农村供水一体化、水土保持治理等重点建设,实施管道燃气、电网、水电等能源建设提升工程,构建城乡水利能源保障体系。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实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城市智慧中心。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全面实施“南拓北进、优西升东、强内联外、塑造特色”的空间发展策略,保护和优化老城区,完善水西片区配套,推进水南片区和高铁新区建设,加快城北片区开发。全面加强城市管理,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一体化,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坚持教育优先战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特色教育多元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健康建瓯”。实施高质量就业行动、多渠道创收行动和公共保障提升行动,全方位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筑牢兜底保障制度防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提升文化软实力。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制度机制,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和文化自然遗产保护、挖掘、利用,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发展、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七)厚植绿色生态新优势,打造美丽中国“建瓯样本”。深化“武夷山水”“建字号”品牌梯队建设,推动“竹生态银行”市场化运作,加快培育“水美经济”新业态。完善生态保护责任机制,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茶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建设国家级森林城市。 (八)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有效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闽东北协同发展区、“海丝”核心区建设,用好笋竹产业高峰论坛建瓯峰会、茶博会等各类对外交流平台,持续提升对外开放影响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九)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筑牢平安建瓯建设新防线。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平安建瓯”建设,深化“接管通”“闽事理”机制。健全经济风险预警和化解机制,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营造良好安全环境。 三、迎接新挑战,扎实做好2021年工作 2021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第一年。我们要正视后疫情时代危机并存,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建设“三区一中心一强市”,深入开展“大美建瓯”建设活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更好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努力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外贸出口总额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5%;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5%;城镇登记失业率、节能减排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创新引领,全力实现绿色发展开新局 提档升级绿色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力争培育国家级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实施实体经济“百千万”行动,举办第三届中国笋竹产业(建瓯)高峰论坛,支持大庄、双羿、百丰、丸美等竹木加工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建设宏泰竹制品、竺骏户外产品、大简竹材、瑞景智能家居等生产线,加快建设笋制品交易中心、鲲鹏(大亚)物流园,推动笋竹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积极培育“专精特新”和省、南平市重点骨干及小巨人领军企业,鼓励企业走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发展之路,支持利树二期项目建设。积极谋划玻纤产业开发,加快福矛酒业文博园、双龙戏珠扩建项目建设,支持水仙药业产能倍增。力争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亿元企业10家。 做强做活商贸旅游。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持续培育消费增长点,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水美经济”新业态,加快建州不夜城、江滨国际夜市、家居建材生活广场建设。主动融入“低碳之旅·畅游武夷”活动,启动龙门大峡谷生态旅游、中清山旅游度假区等项目,持续推进归宗岩—北津湖—根艺城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建瓯小吃产业,加快创建小松湖头国家4A级、小桥阳泽国家3A级景区,推动星级宾馆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打响“游在武夷、吃在建瓯”旅游品牌。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级示范县建设,加快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建成闽北快递分拨中心,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满天星”网商培育工程,鼓励引导群众发展直播带货,发展绿色产品垂直电商平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支持宏创通网络货运平台加快发展,促进货运物流回归,加快壮大汽车后市场,全力打造闽北电商物流中心,力争新增3A物流企业2家。 (二)突出项目带动,全力打好动能转换组合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