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安徽省)2016年歙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歙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3343 发布时间:2016-02-03 14:42:11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26日在歙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黄仁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近年来经...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26日在歙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黄仁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近年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努力克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区域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影响,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切实稳增长、防风险、惠民生,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基本完成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据初步统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3.7亿元,同比增长6%;财政收入13.97亿元,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89.8亿元,增长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9亿元,增长10.9%;外贸进出口总额9771.4万美元,增长31.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2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20元,分别增长8%和9.5%;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203.7亿元、135.5亿元,分别增长11.8%和13.6%。   ——主动应对挑战,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健全县级领导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制度,提前谋划开展政银企对接和“工业企业服务月”活动,全力解决企业融资、用工等难题,工业经济增速全市领先。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9户、达146户;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6.3%。及时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减免小微企业税费2514万元。支持科技创新,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5亿元。诚意金属公司“诚意及图”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金马股份、安徽华邦荣获第三届市长质量奖。披云山庄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单位。积极引导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科宏生物正在推进创业板上市,创想科技在“新三板”挂牌,徽药饮片、歙县饭店等5家企业分别在省股交中心“四板”农业板和文旅板挂牌,安达尔塑业、东仁塑胶、协同轴承、善孚新材料、县农商行正积极开展股改和“新三板”申报工作。坚持产城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园区建设和主导产业培育,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54亿元,增长7%;上缴税收3.6亿元,增长8%。扎实推进徽州古城业态调整,西街一号项目顺利启动,古城水上旅游项目正式运营。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徽州古城音乐节——石潭花海音乐会、第五届全国露营大会暨第二届徽州古城帐篷节等活动,赴北京、福建等地开展高铁旅游推介9场,歙县知名度不断提升。全年接待游客725.6万人次,增长12.3%;旅游综合收入62.9亿元,增长12.8%。雄村乡入选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2015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徽城镇、王村镇等5个乡镇获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深渡镇漳潭村等6个村被评为安徽省旅游示范村。徽州古城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跻身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7%。认真实施省级合作社示范县项目,设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基金,助推农业产业化进程,我县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北岸镇入选安徽省第四批产业集群(黄山贡菊加工)专业镇。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28亿元,增长8.1%。全年新建和改造农特产品基地1.9万亩,新增新型经营主体47个。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率达80%以上。坚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657.6万元,认真实施4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全年脱贫9200人。推进全省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县电子商务综合公共服务中心、“乡村淘”运营中心、配送中心、线上特色馆、线下展示馆及160个村级服务网点投入运营。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取得显著成效,新建8个乡镇商贸中心。   ——创新体制机制,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以25个重点难点项目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促进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全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1.2亿元,其中,36个省“861”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71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7亿元。坚持开门编规划原则,汇聚全县人民智慧,认真抓好县“十三五”规划编制,累计谋划重点项目590个,总投资1141亿元。抽调精干力量赴杭州、温州驻点招商,扎实开展“百日大会战”活动,全年引进项目130个,实际到位内资(含续建)102.8亿元,增长10%,超威新能源、蓝蓝水业等18个亿元项目成功签约。深入推进开放合作,实际利用外资4215.1万美元,增长12.3%。着力破解要素制约,争取上级资金24.6亿元,清理闲置低效用地428亩。设立中小微企业还贷应急专项资金和“税融通”专项风险基金,为企业融资担保提供帮助,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6.3亿元。   ——突出建管并举,城乡面貌变化喜人。完善歙县城市总体规划、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完成消防、排水、绿道、燃气等专项规划及高铁站前区、二中片区、城东片区等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继续实施城建“八大工程”,103个项目完成投资28亿元。全力改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合福高铁建成通车,高铁歙县北站投入使用,黄杭高铁和三阳客运站加快建设,歙县进入高铁时代。县公路客运站顺利搬迁。布射大道(高铁站前区至歙黟一级公路段)、歙黟一级公路(县经济开发区至正歙公路段)建成通车,呈歙公路、狮石至老虎口公路改建工程基本完工,二环路、练江大桥拓宽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完成19座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启动城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东和循环经济园区消防站、浩村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工,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司法系统业务用房项目进展顺利,市民健身馆、城区天然气管网开工建设。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举办春季、秋季房交会,全年销售商品房3092套,销售额13.1亿元。扎实开展南深线、高铁沿线等“三线三边”环境风貌整治,治理村庄85个,改徽房屋208幢,控违209处1.6万平方米、拆违129处8663平方米,岔口、金川、狮石、街口等省界节点面貌不断改善。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新增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17个、森林长廊14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2.64%。开展城区上游水功能区水质超标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水系连通和抗旱应急水源项目建设,实施“八小”水利工程296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00亩。深渡镇、卖花渔村分别被评为安徽省美丽宜居小镇、村庄,郑村镇跻身省级生态乡镇,许村镇和渔梁村、棠樾村分别荣获安徽首批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称号。   ——注重统筹兼顾,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突出责任落实、强化要素保障、完善评价办法,35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完成投资8.58亿元,其中县财政配套1.02亿元。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开展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实施技能培训1450人,新增就业4860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100%,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8.3万人按月领取养老金。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增设养老床位220张。建设公租房419套,改造棚户区251套、农村危房1800户,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63.4万元。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144个。新建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84个,建成7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县文广新局荣获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蝉联全国文明县城,歙县供电公司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徽城镇荣获全省文明乡镇称号。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验收。歙县中学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歙县二中连续3年为国防事业输送飞行学员,行知学校跻身中国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新安中学荣获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称号,“国培计划”示范性整合培训项目获教育部网络评比第一名。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蝉联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县。跻身“2016—2020年度全省科普示范县”行列。认真实施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完成4个空间形态203处单体古建筑整治提升。全面完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试点建设任务。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黄山)非遗大展和第十届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新增省级非遗传习基地(所)4处。在全省县级率先建成手机电视台。程礼辉、钱胜东的砚雕作品“无梦徽州”和“兰亭序”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编撰发行《歙县年鉴(2006—2013)》和《北岸村志》,《许村镇志》和《三阳村志》列入全国名镇、名村志丛书出版。县医院分别与弋矶山医院、市医院组建医联体,县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级医院持续改进省级评估,杞梓里中心卫生院被评为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成功举办歙县户外健身大会暨第二届新安江山水画廊国际马拉松赛。吕秀芝勇夺第十五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公里竞走亚军。通过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复评。县民宗局被授予全国民委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县档案局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积极适应兵役制度改革,征兵质量逐年提高,连续3年大学生征集比例达45%以上,居全市之首。圆满完成“新安D-2015”战时国防动员演练任务,后备力量应急应战能力进一步增强。人防机动指挥体系初步建成。设立县政府质量奖。“问政山笋”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潭枇杷”、“黄山白茶”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评为全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县。雄村乡、三阳乡撤乡建镇获省政府批准。圆满完成城市社区布局调整和换届选举,农村社区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社会治安稳定有序。落实县领导包案、接访、下访和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定期接访制度,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明确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气象、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面深化改革,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一步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完成卫生和人口计生机构合并与职能整合。撤销县“三违”整治办,强化城管执法力量。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继续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推进集体林权配套制度改革,启动国有林场体制改革。开展统计“一套表”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双轨制”改革。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并轨和工资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完成县级和乡镇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及涉企收费清单编制并公布实施,县级、乡镇权力事项分别减至2102项、106项,减少涉企收费项目30项。落实县政府领导领衔督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制度,办结建议69件、提案120件,办结率100%。全面完成“六五”普法,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断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显著增强。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的实施意见》,重大决策更加科学、民主、规范。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完成审计项目432个,节约财政资金1.05亿元。坚持勤俭办事,“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受理各类咨询、投诉、建议628件,办结率100%。   各位代表,2015年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十二五”画上了圆满句号。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有效投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指标大幅提升,全县生产总值由“十一五”末的79亿元上升至133.7亿元,年均增长9.9%;财政收入由5.49亿元上升至13.97亿元,年均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1.4亿元上升至60.9亿元,年均增长13.2%;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8亿元,是“十一五”的2.7倍。三次产业比由“十一五”末的15.4:47.4:37.2调整为13:49.8:37.2。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安徽省生态县等称号。工业和园区快速发展,规上工业企业由97户上升至146户,规上工业增加值由24.5亿元上升至41亿元,年均增长11%;县经济开发区扩区成功,循环经济园区快速建设,北岸经济开发区获批筹建,园区工业产值、税收分别较“十一五”末增长149%和82%。旅游持续红火,徽州古城和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徽州府衙修复完工对外开放并获“鲁班奖”,石潭、阳产、坡山等乡村旅游景点知名度显著提升。“十二五”累计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6亿元,分别是“十一五”的1.9倍和2.4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成各类特色农产品基地6.23万亩,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达14个,县级以上专业示范社48家,农村经济总收入由71.1亿元上升至128亿元。累计兑现各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超3.5万台(套)、2893万元,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推进改革开放为动力,狠抓机制创新,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先后完成集体林权制度、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管体制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实施财税体制改革,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行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完成县农商行组建,引进嘉银村镇银行、徽商银行,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先后与黄山学院等高等院校、省广电传媒产业集团等企业及余杭区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明确招商主导产业,落实招商主体责任,强化驻点招商和以商引商,博升纺织、“欧洲之星”欢乐谷等重大项目相继入驻,五年累计引进项目713个,到位内资400亿元、利用外资1.55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的1.9倍和2.7倍。对外贸易取得突破,外贸进出口总额由“十一五”末的4933万美元增加至9771.4万美元,年均增长14.6%。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导向,狠抓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累计投入148.3亿元,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框架不断拉开,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5.5%,较“十一五”末提高7.5个百分点。商品住房市场稳健发展,累计开工面积224.4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58.2万平方米,销售额65.4亿元。高铁、高速、省道、县乡道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四级以上道路达2165公里,村组道路覆盖85%的自然村。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建成,公共服务更加便捷。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扎实开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共实施各类治理项目124个,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其中试点资金到位3.6亿元,34户化工企业全部关停并转,村庄保洁、河面打捞、网箱退养等工作有序推进,新安江水质持续好转。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保障群众利益为根本,狠抓民生改善,社会秩序更加和谐。累计投入34.1亿元,先后实施46项民生工程,其中县级财政配套4.7亿元,40余万城乡居民从中受益。通过“一卡通”发放各类惠农资金9.6亿元。建成公共文化、安全饮水、广播电视等设施1068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基本实现全覆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乡贤文化,9人入选“中国好人”、7人入选“安徽好人”。完成县医院整体搬迁和中医院改扩建,新建新安中学。累计投入1.95亿元,实施10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减少贫困人口3.5万人,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7个百分点。统筹推进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库区移民避险解困工作,妥善安置移民1961户6304人。建成保障性住房11.1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7520户。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宗旨,狠抓能力提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先后开展创先争优、保持党的纯洁性、群众路线等专题学习教育活动,政府系统党员干部事业心、责任心明显增强。强化政风、行风、效能“三位一体”评议、“百名科股长评议”及“正风肃纪每月一主题”明察暗访,集中整治“庸懒散奢”问题,干部职工作风明显改善。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及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累计受理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26.7万件,“一站式”办结率达95%。成立歙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和歙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面推进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和土地使用权出让等统一进场交易,累计节约财政资金7.1亿元。扎实开展党政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违规建房、多占住房和办公用房清理纠正工作,严格公务用车、公费出国(境)、公款接待管理,“三公”经费支出逐年下降。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成县政府127项行政职权“一目录、两流程图”编制,有效防范廉政风险。   各位代表,回望五年,挑战与机遇,苦干与实干,创新与突破等一个个关键词定格于我们的美好记忆里。回望五年,发展的艰辛,拼搏的激情,收获的喜悦,一段段奋斗史镌刻在歙县的历史长卷中。回望五年,我们不仅取得了振奋人心的发展成果,创造了歙县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而且为我们在新常态下,加快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文化名城和现代经济强县目标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成绩来之不易,成绩鼓舞人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风雨同舟、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各位代表、委员,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武警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在歙县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向关心和支持歙县发展的驻歙单位、旅外人士及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投资持续增长乏力,消费热点不明显,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产业集聚程度不高,招商引资质量不优,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乡发展不平衡,民生改善和生态保护任重道远;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社会治理面临新的考验;机关工作人员作风不实、效率不高、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政府行政能力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推动科学发展的水平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奋力开启“十三五”新征程   未来五年,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从宏观发展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和发展方式、结构、动力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多、局面更复杂。但随着“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举措的不断出台,制约发展的深层次因素进一步消除。从区域发展态势看,国家作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安徽整体纳入长三角,“三个强省”战略深入实施,“4105”行动计划全面铺开;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写入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有利于我县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难得的机遇。从自身发展基础看,随着黄杭高铁建设的加快推进,黄千高速等工程的开工建设,歙县对外交通更加便捷,有利于我县全面融入长三角,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同时,经过“十二五”的持续发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发展后劲更加坚实。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抓住并用好各种有利机遇,着力突破瓶颈制约,补齐发展短板,加快赶超步伐,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和县委《关于制定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抓手,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新型工业化和“旅游+”两条主线,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适应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努力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文化名城和现代经济强县,奋力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   奋斗目标是:力争到“十三五”末,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走在全省县域前列,人均主要生态指标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全县生产总值达2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达25亿元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100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3.5万元和2万元,现行标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出列。   主要任务是:   一是推进创新发展,加速产业升级。大力实施省、市“4105”行动计划,力争到“十三五”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0:40。工业方面,围绕巩固“安徽工业20强县”目标,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力争到2020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打造汽车电子、新型材料、生物科技、绿色食品等4大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力争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生产总值比重达50%左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30家以上,培育“专精特新”标杆企业10户。实施园区转型升级工程,扎实推进“二区一园”建设,力争到2020年,园区入驻工业企业350户,实现税收10亿元,县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服务业方面,树立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理念,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构建“快旅慢游”体系,打响中国深呼吸小城和中国最美县品牌,力争到2020年,新增4A级景区2家,接待游客超1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00亿元。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把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打造成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以上。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促进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品牌化发展,建成2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增加值达80亿元。农业方面,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知名品牌,推进“互联网+农业”和农业“接二连三”,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体系,力争到2020年,新发展各类特色农产品基地10万亩以上,发展家庭农场150家以上,培育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个以上。认真实施《歙县畜牧业2015—2020年发展规划》,实现科学养殖。   二是推进协调发展,打造“三宜”城市。按照“一个尊重、五个统筹”要求,加强徽州古城保护与利用,有序推进城区“西进东扩、南延北拓”,力争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8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达16万人,城镇化率达51%。加快城市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逐步化解房地产存量,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力争到2020年,全县建设省级中心村100个、市级中心村26个,整治自然村449个。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两年内完成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积极对接黄千高速线型走向,力争在雄村开设高速道口。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道德教育实践,推广乡贤文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三是推进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等制度,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优化城乡环境,争创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深入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加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建设,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市,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继续开展新安江水环境补偿试点,推进丰乐河、富资河、扬之河等流域和水功能区综合整治。推进山区生态修复、脆弱区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防治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加大城乡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力度,全面淘汰黄标车,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依法完成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关闭搬迁,推进农业生产减肥减药和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减少农业面源点源污染。   四是推进开放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积极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加速融入杭州都市圈,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围绕主导产业、核心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合作,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成效,力争“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招商引资245亿元。强化项目带动,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以上。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引导优质资源向民营企业集中,力争到2020年,民营经济总量占GDP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全力培育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创业科技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力争到2020年,新增注册企业500户以上,市级以上小企业创业基地达5家以上。用足用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等平台的先行先试权,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鼓励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促进特色产品出口,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拓宽利用外资渠道,鼓励外商来歙投资,累计利用外资2亿美元。   五是推进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探索建立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水平同步提升新机制,推进城乡创业就业,健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末,新增就业2万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万人。巩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成果,支持发展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及各层次继续教育,努力创建非遗职业教育学院。完善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县医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制度,形成严密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创建全国文化大县,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加强社区建设,将全县城市社区建设成为“三美四好”的美丽社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深入实施“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工程,积极构建县、乡(镇)、村合力攻坚格局,确保2020年前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加强综治、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国防动员等工作,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提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三、扎实做好2016年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按照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8.5%,财政收入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目标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立足我县实际,认真实施“4105”行动计划,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一是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工业提质增效。落实“中国制造2025”,强化企业帮扶,推进创业创新,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户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加强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在三大主导产业各重点扶持5户骨干企业,引导他们做大做强,力争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达145亿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户、省“专精特新”企业2户。继续坚持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快推进联枫新材料、强力科技、天香科技等在建项目建设,促其尽快投产。积极协助超威新能源、联固新材料等已签约项目完成前期准备,尽早开工。争取海卓汽配、安胜物流等在谈项目早日落地,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把好项目入园关口,强化亩均效益,推动产业发展,提升园区档次。用好产城一体化试点和省级汽摩配基地发展政策,加大县经济开发区一期“腾笼换鸟”、二期征地拆迁和优质项目入驻工作力度,力争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工业产值126亿元、税收突破3亿元。完善循环经济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强化企业安全、环保监管,力争完成产值30亿元、税收1亿元,争创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持续推进北岸经济开发区“腾笼换鸟”工作,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力争完成产值13亿元、税收3800万元。   二是推进互动融合,壮大服务业规模。加快旅游名镇、专业村、示范村建设,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力争全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综合收入70亿元,成功创建安徽省旅游强县。精心制作歙县旅游主题宣传片,投放央视、腾讯等主流媒体平台,扩大歙县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强力推进与省广电传媒产业集团战略合作,完成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增资重组,提升旅游经营管理水平。编制《徽州古城旅游发展规划》,按照“一街一特色”模式加快徽州古城业态调整,推进府前街文化旅游综合体、西街一号等项目建设,发展旅游客栈、休闲娱乐等新业态,丰富水上旅游、夜游产品内涵,打造徽州古城省级研学旅行基地。加强徽墨歙砚、徽州四雕、徽派盆景等文化产业的产品设计和文化创意,引导老胡开文墨厂、古城歙砚等企业转型升级,规划建设非遗产业园,拓展延伸文化产业链。丰富徽州古城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内涵,启动新安江山水画廊、高铁站前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欧洲之星”欢乐谷、徽文化旅游度假区等服务业“135”工程项目建设,壮大“百亿滨江服务业长廊”规模,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三是突出产业支撑,提速现代农业进程。高度重视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休闲农业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扎实开展绿色增效、品牌拓展、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力争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36亿元。以新安江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提升茶叶、贡菊、蚕桑、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与水平,新发展和改造基地2万亩。继续抓好国家第二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实施,建立标准化无性系茶园5000亩,推进安徽中萃茶文化项目建设,力争茶叶综合产值达28亿元以上。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示范运用,推进农产品直接进网络、进超市。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合作社创办联合社,全年新增联合社2家、家庭农场40个。落实良种、购机补贴和农业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推进土地流转。通过政策扶持、上市融资、改进管理等途径,壮大建新油茶、爱娟山核桃等林业骨干企业,推进油茶、山核桃等产品深加工,力争林业产值增长10%以上。   (二)扩大开发开放,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努力抢占发展先机、赢得主动。   一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充分发挥驻杭州、温州专业招商小分队作用,紧盯央企、知名民企、行业100强企业,重点引进龙头型、牵动型大项目和科技型、配套型“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全年新签项目1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实际到位资金4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426万美元。深化三产互动招商和“二区一园”联动招商,有针对性地编制专项招商方案,提高招商成功率。严格落实重点在谈项目跟踪服务制度,明确牵头领导和相关单位责任,力争风力发电、联众汽配等在谈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梳理招商引资优惠奖励政策,细化产业配套服务措施,通过招商推介会、恳谈会等多种方式推介歙县,吸引客商关注并投资。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和项目引进评估机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二是全面提速项目建设。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责任工作考核化和“四督四保”要求,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县级领导领衔推进等工作机制,合力破解征地、拆迁等项目建设难题,力争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导向,健全重大项目动态储备机制,积极谋划一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民生类项目,确保项目储备规模超500亿元。密切关注国家投资动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向上争取,强化项目管理和部门联动,扎实做好可研、环评等前期工作,力争有更多项目挤进国家、省规划盘子。   三是切实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迎接长三角地区和杭州都市圈发展辐射,加强与余杭区等友好市县的交流合作,积极承接江浙沪产业转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