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广东省)2016年大埔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大埔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297 发布时间:2016-02-02 11:00:14
摘要:县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文件(3)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月28日在大埔县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大埔县县长 朱汉东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参议,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主要成就及2015年工...
县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文件(3)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月28日在大埔县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大埔县县长  朱汉东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参议,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主要成就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纵深实施“低碳经济县、宜居宜业县、人文魅力县、幸福和谐县”发展思路,顺应新常态要求,致力改善发展条件,夯实发展基础,全力加快振兴发展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就,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各项工作任务。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五年。“十二五”末(2015年,下同),全县地方生产总值71.81亿元,是“十一五”末(2010年,下同)的1.61倍,年均增长11.93%;人均生产总值18849元,是“十一五”末的1.59倍,年均增长11.6%。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8.1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69倍,年均增长21.89%,实现五年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69.0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7亿元、外贸出口总额2.54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3.33倍、1.62倍和2.97倍,年均分别增长27.2%、10.11%和24.35%。2014年市对8县(市、区)振兴发展评估考核,我县排名第三。
──过去的五年,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7︰35︰38调整到25∶30∶45。工业经济稳步提升,工业总产值67.9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22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18倍和1.74倍,年均分别增长16.9%和27.66%。五年共完成技改投资53.31亿元,年均增长81.82%。电力、陶瓷、矿业、药业、食品工业等“五业”经济效益提升,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68.2万千瓦;陶瓷生产总值31.2亿元、税收1.35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5倍和2.74倍,年均分别增长20.1%和22.3%,大埔青花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大埔被评为省陶瓷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宏宝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衎衎实业饮料灌装生产线等建成投产。特色文化旅游日趋繁荣,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广东省旅游强县,百侯、茶阳、三河被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李光耀祖居景区、瑞山生态休闲度假区等 24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和百侯名镇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达到7个,新增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三星级4家,全县接待游客4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9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6.84倍和7.03倍,年均分别增长46.9%和47.7%。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县蜜柚、茶叶面积达20.73万亩和10.02万亩,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倍和1.53倍,年均分别增长14.8%和8.9%。先后荣获“中国蜜柚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称号,被评为“中国绿色生态蜜柚示范县”和“2011、2014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 、“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西岩乌龙茶和大埔蜜柚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投入1.58亿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11.4万亩,粮食生产保持安全稳定。农业总产值29.1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53倍,年均增长8.91%。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的五年。“十二五”期间,重点领域改革稳妥推进,完成11间陶瓷国有企业、4间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改革转制工作,事业单位分类改革296个。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增加预算编报范围。商事制度改革全面铺开,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916户。完成县级权责清单公布工作和全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全面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16万亩。五年全县新增省著名商标3件、专利授权量920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专业镇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家,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的科技成果32项。金融支持地方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16.39亿元,贷款余额52.7亿元,存贷比从“十一五”末的30.95%增加到45.28%,2012年获省“金融稳定奖”。完成广州海珠(大埔)产业园区总规和详规编制,基本完成首期500亩起步区征地拆迁;三河电力能源产业园区大埔电厂建设加快,累计投资达41.7亿元;县城科技工业小区、桃源陶瓷工业小区、茶阳食品工业小区和枫朗矿业建材小区建设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强力推进,五年共引进312家企业,计划投资总额达515.2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127个。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投入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7.8%提升到45.6%。城乡交通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县交通基础设施累计投入56.63亿元,公路通车里程273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10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长12.4%。梅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标准完成S333线三河至县城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和沥青路面铺筑。完成66.3公里县道沙土路改造、175.2公里路面大修工程、437.1公里乡村公路硬底化改造,新建大桥22座、改造危桥30座。完成韩江三河坝至汕头大埔段航道整治。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侨中路、古城一街、内环二路、财政路等道路改造,万川翰林一期、中华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以及西湖公园、虎山公园等美化亮化工程。县城绿化覆盖面积275.5公顷,绿化覆盖率45.9%,比“十一五”末增长13.4%。生态优势进一步彰显,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75%提高至79.86%,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比例达10.33%,新增森林公园省级2个、县镇级7个和湿地公园1个。镇村规划不断完善、农村建房更加规范,完成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提升工程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建设任务,城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100%、73%,水环境质量达标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和环境保护责任考核通过了市验收。大埔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文明县城”、“中国最美的小城”、“2014、2015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 、 “2014、2015中国最美丽县” 和“广东省卫生城镇”等称号。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五年共投入8.13亿元,新建、加固提升县城防洪堤18.88公里,除险加固重点堤围13条32.71公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29宗。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74宗,解决9.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大埔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完成渠道改造169.25公里,新建维修陂头70座,完成灌区改造工程15宗,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全面完成4宗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成5宗山区中小河流治理主体工程。
──过去的五年,是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五年。“十二五”期间,全县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77.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6%。预计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49元,是“十一五”末的2.33倍,年均增长18%。干部职工福利待遇逐年提高。孤儿救助力度加大,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两轮扶贫开发“双到”任务全面完成,投入11.87亿元,全县178个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1.43万户、4.92万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完成“两不具备”贫困村庄搬迁3300户。五年共新建304套经济适用房、443套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51户,完成10069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任务。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广东省教育强县,实现省教育强镇全覆盖,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全面落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10年的89.5%增长到95.35%。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期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医技资源增速明显,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由2010年的0.54人增长到1.88人,年均增长28.3%。保障覆盖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8%,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均达100%。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新增城镇就业1.39万人、转移就业4.85万人,培训各类劳动力4.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加快发展,新增养老机构3间、养老床位1165张,是“十一五”末的1.2倍和1.74倍;实现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津)贴全覆盖,为80岁以上老人、60周岁以上困难群体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全面推进“平安大埔”建设,抓好“三打两建”、“3+2”等专项行动,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2013年再次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
与此同时,落实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县政府常务会每月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有效,2011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残疾人工作成效显著,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2011年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老龄工作有新突破,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推进,2011年成功创建省双拥模范县。体育事业有新进展,完成县城体育中心整体提升改造,镇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新闻出版、工会、妇女儿童、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物价、外事侨务、机构编制、人事人才、供销合作、住房公积金管理、打私、打假、经协、档案、方志、老区、宗教、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有效提高的五年。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五年共办理129件县人大建议、158件县政协提案,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认真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意见。基本完成每年县政府向社会承诺的主要工作,其中2015年176项主要工作中,已完成或完成年度计划171项,完成率达97.16%。建成启用县综合政务服务中心,28个单位进驻、设立66个办事窗口;网上办事大厅建成运行,41个部门、370项办理事项进驻,方便了群众和企业。深入开展“微改革、微创新”,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对316项事项进行办事时限及相关程序改革,比原承诺办结时间平均缩短3.6天。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积极践行“三严三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节庆、庆典、论坛、展会等活动大幅减少,全县“三公”经费同比降低18.3%。建立县级网上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强化重点领域审计监督。
2015年,县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新常态,认真落实“两大振兴政策”,扭紧“三大抓手”,大力发展“四大产业”,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GDP增长9.7%,增幅超过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排在全市第4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6.73%;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分别增长38.62%、12.6%和17%;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五个一”和“时间倒排、责任倒逼”工作机制,全力推进54项总投资322.44亿元、年度投资计划61.75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全年投资58.9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5.52%。其中,大埔电厂投资25.3亿元,首期1号机组于12月26日正式投入运行,2号机组已具备试运行条件;抽调精兵强将,专门成立征地拆迁工作组,举全县之力抓好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工作,工程于10月13日正式开工建设,完成辅助配套项目先行用地的征收,陂寨等移民安置点建设扎实推进;完成S222线高陂至桃源段公路改建工程,动工建设大潮高速(含大漳支线)、县城过境公路,大丰华高速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二是大力发展“四大产业”。 积极实施水火风光核“五电”并举战略,以大埔电厂为重点的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建设顺利推进,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电站、桃源风电场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积极跟进光伏发电和韩江内河核电项目,完成曲滩电站等4间国有水电站扩容改造,大埔电厂至土岭、嘉应送出线路正式投入使用。推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园区成功享受省级产业转移政策,“一纵两横”路网、道路排水、供电线路迁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申报入园投资建设的陶瓷企业达23家,其中5家企业已入园。推进陶瓷企业上市工作,吉玉陶瓷与东莞证券签订了上新三板辅导协议。鼓励和引导企业引进新技术,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精,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5家。建成陶艺文化创意产业园及陶瓷博物馆、陶瓷特产一条街,怡丰园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全县陶瓷销售收入23.5亿元、税收1.35亿元,分别比增18.6%和13.7%。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完成规划设计并通过评审。全县3A以上景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万福寺宗教文化旅游区、北塘乡村旅游区等景区建设加快推进,李光耀祖居景区成功申报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百侯镇入选全国特色旅游名乡名镇,新创建6家星级农家乐。成功举办全国“薪火相传•再创辉煌”长征精神红色旅游火炬传递(大埔站)活动。做活生态健康产业,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大埔小吃文化城和客家文化风情休闲街,西岩山万亩茶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全县新种蜜柚面积1.73万亩、茶叶0.62万亩、南药0.73万亩,新增省市县农业(扶贫)龙头企业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家庭农场17家。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埔蜜柚)标准化生产基地、广东省出口蜜柚质量安全示范区。成功申报为“全国供销电子商务示范县”,“客都供销商城”正式上线运行。
三是加快推进城镇扩容提质。围绕构建“一主三附”,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大埔县城总体规划》第二次修编通过审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性规划工作扎实推进,完成具有县城功能的高陂、大麻、茶阳3个中心镇和三河次中心城市控制性规划,以及全县46条行政村村庄规划。注重产城融合发展,万川翰林二期等单体投资亿元以上的10多个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投入1680多万元,完成古城一街、侨中路、东堤南路、桐星巷等路面改造工程,以及西湖公园西门和邓颂鑫大桥至格兰云天游步道工程建设。抓好全县20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试点村建设,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抓好3个县级示范点和每个镇(场)2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推进西河镇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不断提升人居环境。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