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3日在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泾源县人民政府县长 马威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共同谱写高质量脱贫的历史篇章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区市党委和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坚决把工作重心聚焦到打基础、谋长远、调结构、惠民生上来,披荆斩棘,负重拼搏,高质量实现脱贫出列,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县域经济持续平稳。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有效应对“多期叠加”带来的深刻影响。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均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财税金融稳中有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亿元,同口径增长2.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3.5亿元和22.7亿元,城乡居民贷款增长7.7%。居民收入稳中有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荣获全区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区“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入选国家园林县城、“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在国家验收考核中,错退率、漏评率均为“零”,群众满意度达到99.15%,取得了宁夏脱贫史上最好成绩,一举摘掉了多年贫困的“穷帽子”。脱贫成效更加显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巩固历年脱贫成果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卡内卡外全面发展,全年减贫212户64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14%。保障兜底不断夯实。全面推行“双兜底”机制,重点落实“五个一”社会保障政策,精准实施“肉牛集中饲养、群众入股分红”产业扶持政策,户均财产性收益达到4500元,每一个兜底户吃上了稳定脱贫的“定心丸”。培训就业全面拓展。大力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劳动力技能培训3387人,城镇新增就业359人,实现转移就业2.5万人次。金融扶贫持续给力。继续推行“五贷五覆盖”机制,累计发放小额信贷5816户3.06亿元,贷款覆盖率达到82%;涉农资金、扶贫资金支付率均超过95%,金融扶贫不断筑牢防贫减贫的“铜墙铁壁”。易地搬迁保障有力。按照“四有四配套”政策,劳务移民全部搬迁入住,617名随迁子女就近入学,394人落实了低保政策,1314人实现稳定就业,劳务移民开始真正融入城市发展之中。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大力推行“5+5”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96个行政村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人均分红增长31%,村集体的家底越来越厚实。社会帮扶汇聚合力。继续强化闽宁对口协作和央企定点帮扶机制,海沧区和中国建材集团倾注资金3900万元,实施项目57个,惠及贫困群众13969人。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社会帮扶活动,接受社会捐款202万元,资助大学生247名,援建安全住房102套,扶贫济困的社会正能量不断延续。 项目带动持续增强。狠抓项目有效投资,全年实施重点项目65个21.5亿元,“双争”和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分别达到20亿元和10亿元。交通路网填平补齐。加快国省干道建设,S25高速公路、国道344线泾源段建成通车。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提升农村道路9条50公里,硬化村庄巷道9.6万平方米。深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网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民生水利不断改善。大力实施农村“双水源”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展顺利,全年铺设供水管道280公里,自来水入户改造1.4万户。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4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平方公里,水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园区经济精准发力。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功能,强化要素保障,着力推进“不老子”生物制剂、智慧旅游创业谷二期加快建设,重点帮扶泾河食品厂实现恢复性生产,新建蜂蜜检测中心投入使用。闽宁电商扶贫产业园入驻企业18家,开设网店84家,创客最高月收入突破4万元。社会资本持续活跃。按照“就近就业能增收”的发展思路,紧盯有订单、轻资产、技术门槛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澳丽妃包袋、泉祥户外纺织品、矿泉水、辣椒酱等一批符合建档立卡贫困户上岗就业的项目相继落地,全年新建扶贫车间14个,稳岗就业农村劳动力1100余人,扶贫车间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梦工厂”。 产业发展提档升级。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特色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全域旅游再造优势。大力实施“旅游+”战略,补齐全域旅游发展短板,历时三年的兴盛娅豪国际滑雪场盛装开业,过去的“冷资源”变成了“热产业”,冰雪产业开始打破旅游“半年闲”的产业坚冰。继续丰富旅游要素,杨岭、冶家特色旅游示范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老龙潭、胭脂峡景区提升工程全面竣工,香水新村民宿、八方隆酒店开业迎宾,数字影院建成验收,观光夜市雏形初显,“四梁八柱”的旅游发展格局业已形成。草畜产业持续增效。坚持“一特三高”发展思路,引进肉牛1200头,安格斯肉牛存栏稳定在2.5万头。加快“四个一”林草试验成果转化,新增高产高效青贮玉米2万亩,每亩单产增收50%,科技创新让群众尝到了甜头。苗木产业不断调优。继续深化“三个一批”苗木产业发展模式,完成精准造林16万亩,外销各类苗木2000余万株。大力实施“四个一”林草产业示范工程,新品种示范推广16万亩。新民乡景松示范基地单株销售价格突破万元,产业优化升级的通道悄然打开。中蜂产业坚持提质。继续推行“1+10”养殖模式,全年引进中蜂5567箱,全县蜂群数量保持在1.7万群。天沐蜂业、泾六盘蜂业通过自治区蜂蜜无公害产地认定,泾源蜂蜜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同向发力,推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城市承载力不断提升。加快城市扩容提质,荷花新城、盈德生态旅游文化街区二期交付使用,荣华园、鹏盛三期、和悦二期建设快速推进,新增房地产开发面积11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440套,安置回迁群众114户。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百泉街三线入地开工建设,一二水厂改造、县城路灯维修全部完成;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建成“口袋公园”3个、街头绿地6处,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乡村面貌有效改善。深入实施幸福农家“123”工程,培育示范村48个,建设幸福大院4863个。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新民乡特色小城镇快速推进,美丽村庄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年改造农村危房危窑903户,改建卫生厕所2876户,安装太阳能路灯900盏,绿化村庄道路35公里,美丽乡村从亮起来、绿起来、美起来到富起来序幕逐渐拉开。城乡管理继续加强。持续深化城乡管理一体化长效机制,扎实开展“三清”专项整治行动,拆除违法建筑3.8万平方米。继续推行农村“三图管控”“三支队伍”管理机制,农村环境卫生有人扫、垃圾有人清、违章有人管。 污染防治成效明显。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六盘山主体功能区保护要求,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蓝天保卫行动让空气清新。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削减计划,完成县城集中供热脱硝改造,乡镇清洁配煤中心投入使用,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连续两年位居全区第一。碧水清源行动让碧水更清。加快推进重点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铺设农村污水管网2.9公里。建立“两带三线”水资源保护制度,划定泾河流域保护线38.9公里,整治沟道岸线14.7公里,泾河出境断面平均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矿山复绿行动让青山常在。持续巩固绿盾行动成果,举全县之力完成了六盘山水泥有限公司搬迁、长征水泥厂拆除,啃下了整治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三关口矿区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全面完成,二期工程快速推进,矿区生态“疮伤”得到有效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