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黑龙江)2016年讷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讷河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931 发布时间:2016-01-28 16:14:30
摘要:2016年1月12日在讷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长 温 和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工作简要回顾 2011年以来,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
——2016年1月12日在讷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长  温  和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工作简要回顾
2011年以来,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战胜严重自然灾害,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们坚持做优一产、提升二产、扩大三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800余个,农业发展潜力不断释放,粮食总产达到57亿斤;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53个,建成投产38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9户;个体工商户突破1.7万户,中小企业达到2513户,全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0.9亿元,年均增长10.1%;财政收入完成8.9亿元,年均增长1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5亿元,年均增长18.6%;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3731万美元,年均增长7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8.9亿元,年均增长14.4%;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36.4:28.4:35.2优化为33.1:30:36.9。县域经济实力综合排名在齐齐哈尔地区率先进入全省20强。
“十二五”期间,我们以“三化”建设为统领,坚持改造城乡、提升形象、构建和谐的原则,按照“1城10镇64社区”的总体规划进行建设,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改造城区“五纵七横”道路52万平方米,铺设“三供两治”管网166公里。开发住宅小区21个,建设商品房3万套200万平方米,完成智慧讷河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新客运站、老111国道讷河至富裕段、饶讷公路、绕城公路、城区高速路口拓宽、南大桥、公铁立交桥、人民广场、文化广场、中医院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乡镇房地产开发项目22个。累计造林7.3万亩,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0个、生态村87个,通过了省级生态市验收。
 “十二五”期间,我们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8万人。财政累计投入1.88亿元,使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医疗保险年最高支付限额由2010年的6.5万元、2万元、4万元分别提高到37万元、15万元、15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6%。城市低保月人均发放由182元提高到338元,农村低保年人均发放由900元提高到1837元,累计发放低保金4.2亿元。改造棚户区7411户、农村危房 8556户,改造低温楼218栋1.8万户。建设廉租房324套、公租房1313套,为1.4万户发放廉租补贴1847万元。新建及改扩建了爱民、雨亭、卫东社区办公场所,建成省级农村标准化社区77个。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0885元、11820元,年均分别增长10%,我市连续三年进入全省民生工作十强县行列,被评为首批国家职成教育示范县、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文化先进县。
2015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圆满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
第一,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共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19个,总投资27亿元。重点推进开复工项目28个,其中:新建19个,续建9个,完成投资28.9亿元,建成投产20个。严格规范2012—2014年18个建成投产项目,能够保持正常生产的17个。
第二,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施重点工业企业成长工程,为企业争取扶持资金4500万元,协调贷款1.3亿元,港进食品科技公司成为省专利优势示范企业,恒阳肠衣和普邦明胶两个生产项目进入省级科技重大生物产业项目库。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省级认证105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缴税金同比分别增长29.6%、13.9%和58.5%。
第三,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新建农业物联网项目区11个,覆盖农田70万亩。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个,试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新增绿色食品基地9.8万亩、有机食品基地1.6万亩,绿色及有机食品标识达到47个。新建1000头奶公牛养殖场2个、5000头生猪养殖场2个,认证有机牛4300头,畜牧业产值实现34.6亿元。完成当年及结转水利工程16项,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14.5万亩、水田6万亩。投资1.5亿元,完成土地整治项目2个。农业互助保险面积达到217万亩,核发理赔资金2417万元。
第四,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加大商贸企业培育力度,新增限上企业12户,才子牧业被评为省级生猪活体定点储备企业。发展七点科技公司、京东讷河服务中心等电商企业8家,完成线上交易1.27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8亿元和160亿元,增长17.9%、54.2%。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饮食服务等行业健康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1亿元,增长9.7%。
第五,城乡环境不断优化。拆除城区违法建筑127处,升级改造道路5条;栽植乔木3400株,新增绿地 1.62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5.1%;铺设供水、供热、供气、排水管线1.2万延长米,维修改造老旧管线6700延长米。整顿物业服务市场,创建省和齐市级示范小区5个。完成北垃圾场综合治理。采取PPP模式,委托启迪桑德环境公司管理城区环卫事业。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农村连片整治项目9个,打造县级示范村5个、乡级典型村38个。
第六,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除第二热源厂因选址问题没有实施外,20件民生实事完成19件。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加22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15元。临时救助困难家庭986户,兴办社会养老机构2家;为1652名重度残疾人和656名失能、半失能老人,4168名高龄老人发放护理费和高龄补贴858万元。新建公租房420套,改造棚户区1085户、农村危房1108 户,改造低温楼33栋。新建综合学校1所,改造薄弱学校7所,建成省级标准化学校5所。新建中心村文化广场13个,举办周末大舞台22期。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维修改造乡镇卫生院7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25.3%,省访和京访分别下降15%和43.8%。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类事故下降25%。
第七,各项改革逐步深化。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成粮食仓储烘干、农产品检测等5个中心和产权交易、农经服务等7个平台,实现了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深度融合。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新发展合作社63家、5000亩以上种植大户2家、家庭农场44家、农业企业2户,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65万亩,新转移劳动力2000人。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新建担保平台12个,落实涉农贷款12.3亿元。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基本完成象屿农产与9户国有粮食企业的兼并重组,仓容总量达到259万吨。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了土地确权登记外业测量工作。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训技能型、实用型人才5.9万人,对外开展重大交流合作29次,我市被推选为省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县联盟理事长单位,为全国涉农职业院校领导干部培训班提供了观摩现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相关职能,组建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此外,水利改革、新农合并轨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厂办大集体改革、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均取得显著成效。
第八,行政效能稳步提升。主动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7件、政协委员提案57件,办复率100%。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成全省行政复议委员会改革试点工作、市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精简行政权力1004项,“两个清单”公布达标率100%。依法确认行政审批事项250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取消;市级政务服务窗口首席代表授权率达到85.4%,按时办结率100%。完成公共资源进场交易632项,受理额度6.8亿元。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比例达到75.7%;完善政府投资评审制度,审核项目80个,审减资金6258万元。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同比下降5%。积极完善惩防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警示教育和案件查处,政风行风明显好转。
统计、物价、档案、残联、气象、移民、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老区建设、场县共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拥军优属等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了历届班子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讷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讷河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受大环境影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刚性支出扩面。大部分企业产品多集中在产业链低端,市场营销能力弱,同质化竞争严重,转型升级压力大。部分企业今年订单仍然不多,开工不足的状况可能还要延续。二是农业生产经营较为粗放,与市场对接不紧,农副产品不能契合市场需求,营销手段落后,农民丰产不丰收问题仍十分突出,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迫在眉睫。三是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虽然经济总量过百亿,但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等指标低,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低于一般水平;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与全省经济强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四是有些部门和干部面对新常态不会为、不敢为,工作抓得不紧不实,对新经济业态不了解、不熟悉,专业化水平不够,存在本领恐慌、畏难情绪。少数基层单位还存在乱作为现象。这些问题,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规划目标及2016年工作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抢抓机遇、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时期,也是破解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紧要时期。虽然我们处于“三期叠加”影响还在持续、东北经济发展进入寒冬的大环境之下,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可预料的困难较多等问题,但总体上判断,机遇大于挑战,发展趋势向好。一是国家从生产端着手推进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们依托生态优势,打造从种植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有利于我们应用互联网+等新经济业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我们消化房地产库存,加快城乡建设一体化进程。二是我市传统优势农作物资源,如东北大豆、马铃薯等农产品,国家和省相继出台政策促进生产、加工,新一轮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三是自然禀赋资源优势明显,水域面积500平方公里的尼尔基斯湖,沿岸风光秀丽,仍处在原始状态,为我们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产业项目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后劲支撑,尤其恒阳牛业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已跻身全国重要肉类供应商前列;恒阳肠衣产能居全国第二位。今后若成功上市,将为我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五是国家和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齐加铁路提速工程今年开始将在我市重点组织实施,为我们推进棚户区改造提供了难得机遇。只要我们把握经济增速换挡的新特点、结构调整优化的新趋势、增长动力转换的新变化,更加奋发有为,更加锐意创新,就一定能够引领经济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
按照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的部署,“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齐齐哈尔市战略部署,全面落实讷河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农业奠基、工业立市、产业富民战略,大力发展食品工业、绿色农业、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特色旅游“五大经济”,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县域经济力争进入全省十强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公共基础设施大力改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改革开放持续深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6.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两年翻一番,年均分别增长6%;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1亿元,年均增长4.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4.4亿元,年均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5亿元,年均增长10%;城镇化率超过50%;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指标范围内。到2017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起始之年。主要预期指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7亿元,同比增长5.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5亿元,增长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8亿元,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8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2140元,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90元,增长4%。
为实现今年工作目标,我们要重点打好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保障、社会和谐、自身建设“五大攻坚战”。
(一)转方式、调结构,确保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经济稳增长,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依靠资源禀赋,抓住关键环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全要素劳动生产率。
强龙头。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坚持一企一策,对恒阳、港进、普邦明胶等21户规模以上企业,在融资担保、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开拓、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恒阳农业集团开展海外并购,实施跨国发展,完善饲草饲料种植、特色养殖、肉制品加工、肠衣生产、冷链物流、进出口贸易、终端连锁全产业链条,支持恒阳牛业在香港上市,着力培育支柱财源和立市型企业。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实缴税金要分别增长6%。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新规范合作社50家,新组建复合型合作社5家,建成省级规范社3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合作社由生产主体向全方位经营主体转变。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集种(养)、储、加、销于一体的典型合作社。鼓励发展大小适中、机制灵活的家庭农场,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联合,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育小微。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出台相关政策,细化扶持措施,对笙得利生物科技公司、天益饮品公司等20户成长型企业加大培育力度,力争有3户企业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积极组建企业家协会和行业协会,并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参与,搭建中小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互沟通、分工协作、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平台,进一步发挥企业家主体作用,提振企业活力。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